1931年蒋介石秘密枪杀一人,宋庆龄竟罕见勃然大怒,掀翻蒋府桌子

百科   2024-12-27 23:07   浙江  
1931年11月的一个深夜,南京麒麟门沙子岗外忽然响起几声刺耳的枪响,随即陷入一片寂静,一辆车缓缓开走后,仿佛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平静得太过异常......

但半个月后,在蒋介石的官邸,却有人因为这几声不寻常的枪响掀翻了蒋府的桌子,而这人竟是一向温文尔雅的宋庆龄。



“我此次来从上海来南京,就只为见一见择生,你不要再跟我说些其他的事情。”宋庆龄脸上已经隐隐有了些愠色,她怒目直视着面前的蒋介石,一句话也不愿再多说。

蒋介石也明白,宋庆龄一定是听说了邓演达被暗杀的传闻,才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可他该怎么承认这道绝杀令是自己下的呢?“大姐,您现在暂时还见不到他。”

宋庆龄听闻此话,当即勃然大怒,蒋介石这话无疑就是直接承认就是他暗害了邓演达,她站起身来直接掀翻了面前的桌子,动静太大,蒋介石也不敢上前劝解,最后还是宋美龄从楼上下来好言好语地将姐姐送出了门。

这个被蒋介石下了绝杀令的邓演达究竟是何人呢?为何宋庆龄这样极为宽厚的人竟会因此勃然大怒?

01、孙中山曾寄予厚望 后成“反蒋”主义者


邓演达,是当时被公认的革命元老。按年龄来说,他要比蒋介石小上8岁,可他的资历却是蒋介石怎么也比不上的。16岁那年,从陆军学校刚刚毕业的邓演达就跟随粤军北上讨伐满清,那时起孙中山就对这个文韬武略、样样全才的年轻人寄予厚望。

1923年设大元帅府的时候,当时驻军肇庆的桂系军阀竟然再次密谋造反,而当时孙中山首选前往平叛的人,就是年仅28岁的邓演达。

邓演达


而事实证明,孙中山看人的眼光确实毒辣,邓演达初到肇庆就一举拿下,直接解了广州的围困。当时孙中山得知一战大捷的消息,还专门亲写了一封致谢信,而信中直接称呼邓演达为“兄”,要知道孙中山可是比邓演达整整大了二十余岁!

孙中山对邓演达的信任远不至此,当年孙中山筹备建立黄埔军校时,曾有多个校址可供选择,但他直接选定了广州的背后,就是邓演达当时带领的粤军第一师的支持。在孙中山眼里,只要邓演达仍然带兵坐镇,自己才能安心地在广州站稳脚跟。


然而邓演达日后被暗杀的祸事也在此时就已经有了苗头,不同于蒋介石有想要自立门户的想法,邓演达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孙中山追随者。而那时邓演达是国民党内部公认的左派大佬,这自然就让时任校长的蒋介石如鲠在喉。

当然,作为邓演达的领导,蒋校长自然有千百种方式给邓演达找点麻烦,无论大小事务,蒋介石都会时不时挑刺,在派系之间的争权斗争里,邓演达更是被蒋介石排除在外。

不过邓演达久而久之自然也看出来了蒋介石的刻意为难,1924年8月,邓演达主动辞去教练部副主任一职,决定暂时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前往德国继续进修。

再回国时,恰逢北伐战争。那时邓演达经过几年沉淀,军事作战的能力已经远远胜过从前。单论在武昌一战,作为攻城总司令,他全权指挥第四军拿下贺胜桥和汀泗桥,而那时隶属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正是在邓演达的指挥下,作为先头部队创造了武昌一战大捷的辉煌。

在这之后,或许是蒋介石实在舍不下邓演达这员大将,他开始陆续赋予邓演达颇多职责,而邓演达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进入了武汉政府的权力中心。也正是在此时期,一个左派,一个右派,两人终于陷入不可调和的矛盾。




02、威逼利诱不成 老蒋暗下绝杀令


1927年,蒋介石应邀抵达武汉,但邓演达当时并未亲自前去迎接,这让老蒋已经有些不太高兴了。在欢迎宴会上,蒋介石和鲍罗廷在是否迁都的问题上起了很大的冲突,甚至在宴会当场就争吵起来。

而耐人寻味的是,邓演达除了出面调停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措辞,甚至让蒋介石认为,他隐隐有些支持鲍罗廷的意思了。

宴会结束后,蒋介石冷着脸离开大厅,但他暗中留下了几个人监视鲍罗廷的动静,谁知在后来的汇报之中,他听说鲍罗廷对邓演达抱怨他是专制君主,而邓演达更是说:“蒋介石既违反总理的政策,现在又想自己独裁,这不就是新的军阀做派吗?难道我们还要继续拥护他吗?作为一个革命者,我不能接受一个反革命的领导。”

邓演达这一番话彻底把蒋介石得罪了,加上在武汉的种种不快和对邓演达本人的忌惮,老蒋正是在此时彻底动了杀心。


邓演达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自然也不会任由蒋介石拿捏。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他绝对不允许有人和帝国主义勾连,再行专制独裁。

为了遏制蒋介石的权力,邓演达掀起了一股反对老蒋的批判之风,他不仅罗列出蒋介石多条罪名,还写了数篇文章刊发到报纸杂志上,如此一来,邓演达是彻底站到了蒋介石的对立面,而最令蒋介石忌惮的是,竟有不少人都跟随邓演达,与自己决裂了。



而蒋介石当时并未在意,他的眼里只有绝对的权力,为了剪除所有的敌人,老蒋还悍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可邓演达等人更是联合对他作出了反击,甚至第三党隐隐有了日益壮大的趋势。

蒋介石听从幕僚的意见,秘密将邓演达抓捕囚禁起来,可谁知当时黄埔军校的历届毕业生竟然联名写信要求释放邓教育长,这令蒋介石大为震惊,眼看情况就要脱离自己的控制,蒋介石决定亲自去劝说当时已经被他暗自禁闭的邓演达。

蒋介石先是用高官厚禄的承诺引诱邓演达放弃与自己对抗,可后者显然无动于衷。“蒋先生,如果能够接纳人民的需求,解决真正的中国革命问题,那就有商量的余地,除此之外,我个人一无所求。”邓演达对待蒋介石已经是没有了什么好语气。
“择生,别人反对我,我是没有意见的。可是你我是多年的朋友了,有什么不能讲清楚呢?咱们都是中山先生的学生,你应该同我合作的。”

邓演达见他提起孙中山,语气也不再凌厉,“只要你不违背中山先生的意志行事,我自然会与你合作,并且还能合作得很好。”

蒋介石一面推说自己绝对会按照孙中山的意志行事,一面又说起合作抗日的事情。
谁知邓演达听到抗日的事情突然气愤起来,“要不是你连年内战,排斥异己,民穷财尽,日本敢这样猖狂么?现在你又要铲除共产党,这究竟是什么居心?”

蒋介石看邓演达的样子,深觉无奈,他只得放低姿态,只说:“你不同我合作也没关系。只要你不再写攻击我的文章,我就可以让你出去。”

邓演达冷笑一声,“写什么文章,不是我邓某人要写,是中国人民要我写。”

蒋介石此时也早已没了耐心,他铁青着脸,一把拿起桌上的手套直接摔门走出了禁闭室,“你要是想通了,就让人来找我!”

出门之后,蒋介石想起戴季陶曾对自己说过:“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汪精卫、陈济堂那些人,真正能动摇政府,分散黄埔力量的,只有邓演达一人。邓演达在武汉时期,为共产党张目,现又背叛党国,此人不杀不足以安天下。”

正是在此刻,蒋介石终于下了暗杀邓演达的最后决心。



03、以身殉志 不亦伟乎?


邓演达被送往南京后,蒋介石在暗杀行动前夕,就把邓演达转移到了城外一个废弃的空房子里,那时邓演达还没有意识到蒋介石浓重的杀心。

1931年11月29日夜,蒋介石把自己的保卫队长王世叫到跟前,嘱咐他假借移居汤山的名义,把邓演达接走,在路上悄无声息的杀掉邓演达,一定要做得隐蔽,否则会对自己的名声有很大影响。

邓演达被王世等人押送到囚车上后,车缓缓开往南京麒麟门外,到了沙子岗上,司机突然刹车,向王世等人说汽车出了故障,半路抛锚了。王世谎称不放心邓演达一个人在车上,便叫他下车等候,谁知邓演达刚刚迈下车门,几支枪口就对准了他。

几声杂乱刺耳的枪响过后,一代英豪,就在这样漆黑的夜晚,被害殒命,时年36岁......

在上海的宋庆龄得知邓演达被害时,已经过去了几近半个月,她怒气冲冲赶往南京蒋介石的府邸,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回到上海后,宋庆龄提笔写下《宋庆龄宣言》,在其中怒斥蒋介石的罪行——“借反共之名,行反动之实!艰苦卓绝、忠勇奋发之邓演达,竟受蒋残杀,即其一例。”
其实在蒋决定围捕邓演达之前,许多人就已经隐隐有了预感,那时大家都极力劝说邓演达前往日本避祸,可邓演达深觉在此重要时刻,绝对不能因为个人安危放弃大局,“要革命就要反帝,怎么还能在去帝国主义屋檐下避祸?指挥这么大的事情,不在国内不行的啊,我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安危,就去要别人牺牲。”

为了安慰关心自己的各位志士,邓演达还曾发表一篇公告——“革命是站在大众面前为大众牺牲的事情,在蒋如此反动的局面之下,为农工大众而斗争,随时准备被捕,随时都准备着被残杀。”

回望邓演达这位革命志士的一生,曾经深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甚至更有引他为继承人的意思。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中央还专程派出代表团参谒中山陵,走到邓演达墓前,朱德尤其感慨地说道:“邓先生,的确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1957年,邓演达的墓碑被重新修葺,和廖仲恺墓左右并立在中山陵左右,宛若两个忠诚的卫士。毛主席当时曾经盛赞邓演达烈士:“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