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觀應研究》第2期出版發行

文摘   2024-10-21 18:50   中国澳门  
《鄭觀應研究》第2期

10月18日,由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擔任學術指導,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政府聯合主辦的“鄭觀應青年學者研習營2024”在鄭觀應的故鄉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舉行。在研習營的開營儀式暨導讀儀式上,由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主辦的《鄭觀應研究》第2期正式出版發行。中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書記、主席梁錦勝,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林廣志,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波,中山市三鄉鎮黨委書記郭明星,鄭觀應家族後人鄭櫻楠,以及來自澳門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師生、學者,中山市相關機構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開營儀式,共同見證了《鄭觀應研究》第2期的隆重發佈。    


嘉賓為研習營開幕式及《鄭觀應研究》第2期發佈揭幕
開營儀式暨導讀儀式上,《鄭觀應研究》主編、2022級歷史學博士生孟豆豆代表編輯團隊對《鄭觀應研究》第2期進行了深入的導讀。她從欄目設置、目錄編排、内容亮點、編輯花絮、編者心聲、未來寄語等方面向在場的嘉賓、學者進行了詳盡而生動的介紹。  
 
孟豆豆主編對《鄭觀應研究》第2期深入導讀

《鄭觀應研究》學術指導林廣志所長在《意誠格物:學習鄭觀應 奮力中國夢——澳門科技大學唐廷樞、鄭觀應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報告中指出鄭觀應研究已進入有機構、有團隊、有雜誌、有平台、有基地的“五有”新時期,為下一步開展鄭觀應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他還提出了“講好中國現代化故事”“豐富人文灣區”“創新研究生教學模式”“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加強更廣泛合作”等思考和展望,為《鄭觀應研究》雜誌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啟發。 

   

編輯團隊及研習營一行於雍陌村鄭觀應故居合影

《鄭觀應研究》 第2期分爲“學堂訪談”、“特別約稿”、“思想火花”、“政商言行”、“家國情懷”和“編讀往來”六個欄目,共收錄了2022級歷史學、國際關係博士生们撰写的17篇學術論文,從多個角度深入探討了鄭觀應的思想體系、政商實踐和愛國情感。這些論文不僅展現了博士生们對鄭觀應及其思想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他們對歷史學研究方法的熟練掌握和規範應用,為鄭觀應研究提供了多維度的研究成果。《鄭觀應研究》第2期還有以下亮點:為紀念《盛世危言》出版130周年,特別邀請青年學者撰寫《<盛世危言>版本考略》;以“研究鄭觀應 實現中國夢“為主題對長期致力於鄭觀應研究的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會長鄭國強先生進行了深度訪談;編讀往來欄目收錄了上海社科院的邵建研究員對創刊號論文的點評專文以及電視劇《龍的傳人——鄭觀應》編劇王海文女士、鄭觀應家族後人鄭櫻楠女士撰寫的《鄭觀應研究》創刊號讀後感言。    

林廣志教授於2020年秋季將“鄭觀應研究”納入博士生培養體系,旨在建立一個以“鄭觀應思想和實踐”為核心的學術研究培養體系。2023年10月,他提出由博士生自主創辦學術雜誌《鄭觀應研究》的構想,並委任2022級4位博士生負責編輯工作。在林教授的指導下,團隊克服了從申請刊號到出版發行等一系列挑戰,提升了學術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成功辦出了兩期雜志,這段經歷對他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鄭觀應研究》編輯團隊的成員均由2022級、2023級歷史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擔任。編輯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段充滿收穫和成長的旅程,不僅深化了他們對鄭觀應及其相關歷史背景的理解,還在實際的出版和編輯工作中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編輯過程中的點滴瞬間為他們美好的人生抹上了絢麗色彩,是他們學術成長之路上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編輯團隊與林廣志所長合影

林廣志教授把“鄭觀應研究”納入社文所博士生的培養計劃中,致力於建立一個以“鄭觀應的思想與實踐”為核心,結合學習與實踐的“課程學習—寫作訓練—學術發表”的博士生學術研究培養模式。每位博士生在經歷了反覆的論文修改和打磨後,最終成功地在他們自主創辦的期刊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參與此過程的作者們普遍表示受益良多、感慨頗深。

《鄭觀應研究》自2024年5月創刊以來,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作為首個專注於“鄭觀應研”究的學術刊物,以及我國首個由在讀博士研究生編輯的學術雜誌,《鄭觀應研究》第2期的發佈,不僅體現了社文所在博士生培養模式改革方面的探索與創新,也為“鄭觀應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未來,隨着更多期數的出版和研究的深入,期待雜志能繼續推動“鄭觀應研究”的學術交流,培養更多對鄭觀應及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青年學者,同時也為澳門乃至中國的歷史文化研究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鄭觀應研究》第2期目錄

“創辦刊物艱辛而又美好,步步荊棘卻也步步生花。艱辛的是,學術研究已然不易,編輯和出版於我們而言更是全新的領域,摸著石頭過河,實屬不易;美好的是,砥礪前行,有林廣志老師的相伴和指點,從無到有地“發現歷史”“創造歷史”,欣喜莫名。我們傾注了汗水,迎接了挑戰,也遭遇過挫折,這一切經歷都成為我們學術路上成長的磚石,也結出了雖然青澀但也朝氣蓬勃的學術果實。”         
——主編 孟豆豆(2022級歷史學博士生)

“作為中山人,我很幸運,能在澳門追尋家鄉先賢鄭觀應的榮光並參與創辦首本專門研究他的學術雜誌。立於澳門,星辰為頂,跟隨鄭觀應“全面看世界”的目光,看中國與西方,看過往與現實,我們在澳門發現歷史;跟隨老師,心懷感激,匠心打磨的學術訓練,全新打造的雜誌平台,師生聯袂撰寫、編輯與出版《鄭觀應研究》,我們在澳門科技大學研究歷史;始於熱愛,步履不停,以首本專門研究鄭觀應的學術刊物來紀念鄭觀應,以首個由在讀博士生編輯的學術雜誌來推出更多青年研究者的成果,我們在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創造歷史。”
          ——副主編 陳慧旋(2022級歷史學博士生)

“編輯出版學術雜誌也是一次新的學術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學術研究、編輯出版不僅需要個人潛心治學、深入鑽研,同時也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很榮幸,在林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編輯小組朝著學習鄭觀應、研究鄭觀應和紀念鄭觀應的目標共同努力,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鄭觀應研究》第1期、第2期順利出版!”
     ——副主編 劉敏(2022級歷史學博士生)

“對於林老師和社文所給予此次擔任《鄭觀應研究》副主編的機會,我深表感謝和榮幸。參與這次編輯工作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學術探索,更是一種責任與榮譽。在編輯過程中,培養了我良好的學術規範意識,立體的了解了鄭觀應的思想脈絡與歷史貢獻,從他的經濟改革主張到對國家治理的深刻見解,每一篇文章都讓我更加感受到其思想的前瞻性與現實意義。同時,與作者們的互動也使我體會到編輯工作的細緻與協作的重要性。從選題策劃、稿件審核到內容優化,每一個環節都要求高度的嚴謹與耐心。希望通過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開個好頭,學術精神的傳承能為鄭觀應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啟事。”
         ——副主編  金晶(2022級國際關係博士生)

“在林老師的指導下,恰逢《鄭觀應研究》創刊發佈,有幸參與其中,與有榮焉。雜志的編輯與科研工作一樣,亦是一門學問,只不過學者的成果以論著的形式呈現,而編輯的成果則隱含在學者的文章之內。編輯他人文章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自身問題的過程。成就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我想這就是‘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吧。”
   ——責任編輯 秦兆凱(2023級歷史學博士生)

“近日,《鄭觀應研究》第2期正式發佈,作爲作者的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到三鄉參加導讀活動和發佈儀式。孟豆豆主編講述第2期籌備過程,以及林廣志老師總結發言時,我竟有些恍惚,仿佛親身見證了一個孩童出世長大。思緒把我帶到一年前,林老師鼓勵我們博士生自創期刊以發表自己的論文,在當時的我看來這是一個大膽又有開創性的提議。我們無疑緊張、激動,但充滿信心,這信心來源於林老師的悉心教導、名師大咖們的點評指導、編輯團隊同學們的用心編導。曾記得,從開學前大家初步認識鄭觀應,到林老師在課堂上傾囊相授,寫作時同學們互相探討幫助,再到成稿后林老師仔細批改。在2023年5月19日香山文化論壇中,我們的作品再次得到名師點評指導,隨後同學們與編輯團隊一遍遍修改,字字斟酌、句句考究,經歷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個中辛苦和付出一篇短文難以説盡,我們的進步成效以及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更是難以言清。如今看來,我們不僅做了,還做到、做好了!我看著《鄭觀應研究》孕育、出生、長大、成人,而我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孩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努力長大呢?未來可期,在林老師的指導下,一期又一期優質的《鄭觀應研究》將陸續出版發佈,一批又一批的孩童也將不斷茁壯成長。”                
——作者 牟泓錦(2022級國際關係博士生)
  
“在《鄭觀應研究》第2期正式發佈之際,立馬跑去社文所拿到期刊,翻閲大家的論文,莫名感動。感謝林所長悉心指導,感恩孟豆豆力主其事,陳慧旋、劉敏、金晶襄助編務,她們歷經多少個日夜打磨、編印論文,唯有親身體驗,方才懂得個中辛酸。今年第一、二期圓滿出版,學術作品得以呈現,2022級同學感懷不已,學弟學妹亦必受感召,期待第3期、第4期……陸續刊印,冀盼《鄭觀應研究》薪火相傳、廣佈學林。”
            ——作者 周江明(2022級歷史學博士生)

“收到《鄭觀應研究》第2期正式刊發的消息,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現在其中,我異常感動。這是我人生第一篇發佈在期刊上的論文,對我來說有極為特殊的意義,可以說是開始了我的研究生涯。這份期刊我會永遠保存,作爲學術路上的見證。在此我特別感謝林所長對我的關懷,他對我們的論文進行逐字逐句的批改,對我們的成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能有這樣的師長是所有學生夢寐以求的事。還要感謝主編組的同學們不厭其煩的在其中為此事奔波協調,讓我感受到了編纂一份雜誌的不易。鄭觀應是我來到澳門時為數不多的知道的和澳門有關的文化名人,當我在其鄭家大屋參觀的那個時候,我沒想到有一天能通過完成一篇針對其學術成果的研究,而且這麼深入的了解他。我本人和他一樣都是商人家庭出身,我如今也走上了學術道路,希望他的精神能指引我未來的道路。”    
         ——作者 駱芊妤(2022級國際關係博士生)

長按二維碼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濠江新語
“濠江新語”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以“研究澳門,服務澳門,助力建設美好澳門”為宗旨,提供澳門熱點問題研究與討論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