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2024年第1期封面
《澳門學》雜誌是澳門學進入有機構、有團隊、有雜誌、有平台、有基地“五有”新時期的重要基礎。近日,由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學研究中心主辦、林廣志主編的《澳門學》2024年第1期正式出版發行。本期雜誌中外名家雲集、老中青三代學者薈萃,先後刊登了吳志良、張中鵬、李禹階、朱英、王傑、張富強、曹天忠、邵建、金國平、莫世祥、黃文輝、郭衛東等國內學者關於澳門學和文明互鑒的深度研究;中島樂章、蘇一揚、馬保羅等國外名家也貢獻了其近年的精品力作;青年學者盧嘉諾、田一言的論文則爲澳門學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本期《澳門學》共設“澳門學引論”“文明大視野”“澳門史新論”“人口史研究”“澳門學學人”五個欄目,收錄學術論文12篇。今年正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特設欄目“澳門學引論”刊登了張中鵬對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吳志良主席的專題訪談《澳門學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討論“澳門學”從概念提出到建立學科的發展歷程,闡釋澳門學的時代意義和價值所在,思考澳門學研究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如何發揮作用等問題。
今年也是中國近代具有完整思想體系的改革家和實踐家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出版130周年。爲紀念這部誕生於澳門、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巨著面世,“文明大視野”欄目推出《鄭觀應與中國現代化——紀念〈盛世危言〉出版130周年大家談》,邀請李禹階、朱英、王傑、張富強、曹天忠、邵建等學者就《盛世危言》的深刻內涵及鄭觀應與中國式現代化等問題發表見解。本欄目的其他文章亦值得關注。日本學者中島樂章的《亞美尼亞商人到過琉球嗎?——金銀島傳說與大航海時代太平洋航綫的探索》討論了大航海時代的“金銀島”傳說及其推動西班牙在太平洋開展航海探索的史實。金國平的《“荷蘭薯”與“南京芋”:同物異名傳亞洲》利用中外文獻,梳理馬鈴薯傳入亞洲的時間、地點、方式及名稱來源等問題,並認爲葡萄牙人是馬鈴薯在遠東地區的最早傳播者。
“澳門史新論”收錄了三篇研究論文。莫世祥的《近代港澳“自由港”的制度設計及實施成效》通過比較近代港澳“自由港”制度,指出兩者的差異是造成近代港澳兩地經濟差距的根本內因之一。黃文輝的《近代葡萄牙駐華商人領事的派駐及其影響》利用原始檔案文獻,梳理葡萄牙駐華領事的派駐經過以及清政府的應對方法,探討晚清外國商人充任駐華領事對中國的危害。郭衛東的《清代中國通商口岸的演變及其意義》從中國通商口岸變遷的角度,探討口岸從廣州、澳門的鎖國通商,到鴉片戰爭後的條約口岸,再到清末自開口岸的三次轉變過程及其歷史意義。
人口資料是政府行政管治有效實施的重要參考數據。本期專題研究欄目“人口史研究”刊出三篇澳門人口史研究前沿成果及一篇相關史料。葡萄牙學者馬保羅的《葡萄牙海外屬地人口統計及其數據應用》利用里斯本海外歷史檔案館館藏的逾千份葡萄牙海外屬地人口統計表,揭示葡萄牙如何利用人口統計這一手段,鞏固其對海外屬地的統治。葡萄牙學者蘇一揚的《19世紀上半葉法國人對澳門人口的觀察》在輯錄近百種19世紀上半葉法國人的遊記和回憶錄等資料的基礎上,探討這一時期澳門的人口數量,同時梳理當時法國人對澳門不同族群的特徵、性格、生活等情況的描寫。盧嘉諾的《澳門近代華人人口普查的緣起、經過及其意義》主要利用澳門及海外檔案館所藏葡文一手史料,梳理1867—1868年澳門華人人口普查的背景和經過,認爲此次人口普查是有別於過往人口統計的、第一次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的澳門人口普查,並在此基礎上思考建立“殖民人口學”學科的可能性。而《澳葡政府人口普查報告(1867—1868)》則是上述盧嘉諾文章的配套史料,選譯了澳葡官員桑帕約於《澳門憲報》中陸續發佈的關於1867—1868年澳門華人人口普查的相關報告,爲了解澳葡當局本次人口普查及其殖民擴張策略提供了更爲直觀的認識。
本期“澳門學學人”刊出田一言撰寫的《文德泉的澳門學研究》,梳理文德泉的生平和學術成果,並編製其中外文著作目錄,以此紀念這位對澳門歷史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在編者的話中,主編林廣志的《澳門學:人才培養的思考與探索》一文,分享了其對澳門學人才培養的學思踐悟,並對本期雜誌作總結。
《澳門學》2024年第1期目錄
長按二維碼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