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书朋:参加“郑观应青年学者研习营”的感受

文摘   2024-10-29 19:15   中国澳门  

参加“郑观应青年学者研习营”有感

关书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北京南下,经过珠海、澳门,驻留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忐忑与欣喜交织。感谢澳门科技大学与三乡镇政府组织此次交流活动,让我这个北方学子在友情、学业、闻见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拓展。

我们的活动分为三部分:故居参观、开营与讲座、论文交流。初初见面,在和大家边走边聊的过程中得知,澳科大不少同学就是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搜寻史料,然后完成与郑观应研究相关的论文。“读”与“看”共同构成了写作、分享、交流、进深的基础。

此次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几处细节有:

1.林广志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思考故居展板宣传文字的不妥之处,对相关术语与定义的斟酌,足见其对细节的重视,抱诚守真的态度令我敬佩。

2.汤开建老师以考述郑启华生平事迹为例,详细拆解论文的选题要素、史料的搜集与比勘辩证、写作时各章节的导入路径……老师对于前人研究的审慎考证实在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史学写作始终需要坚持不迷信、也不轻易下结论的态度,坚持有一分材料就说一分话。

3.论文分享与交流环节,大家不吝于观点的探讨与史料的分享,多样的见解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中碰撞,擦出新的火花。我分享的论文主题是“晚清人域外游记的阅读史考察”,这是一个稍显宏大的题目,需要于驳杂史料中精心筛选,亦须在纵向时段与横向阅读群体的双重考量中谋篇布局,如何完整地呈现并不是一项容易的课题。林老师与邵建老师的指点帮我不断理清思路,帮助我突破整体论述与细节案例间的粗细安排;同学们的提问与交流也使我进一步感知到读者对于该文的阅读需要。其中关于郑观应《南洋日记》是否适合作为阅读史的具体的研究对象,王海文老师指出《南洋日记》作为考察情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公众传播,因此并不适合作为阅读史的研究对象。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小文有幸得到老师们的赏识,被评为“一等奖”。这为我的后续研究带来了莫大的鼓励。我隐隐期待着一些能在科大校园里以文会友的机会,从而与大家展开更多的交流与联系。

当然,我最深的感动莫过于澳科大的同学们对于郑观应研究主题论文写作与《郑观应研究》期刊编辑的用心。在论述主题看似重复而难以突破的时候,大家“竭泽而渔”,更精细地搜寻史料,展开深度书写。我想这正是他们能够给学界带来如此丰富系统的研究文集的原因所在,那份坚守之后的感动难以名状,我谨记于心!随着旧题越做越深,或者也可以尝试一些数字人文的新方法作为突破口,推动郑观应研究的持续深入。若能整合与郑观应研究相关的文献、图像、影像等多类史料资源,建构“郑观应研究”数据库,借助文本识别、社会网络关系分析与历史地理分析系统,考察郑观应的思想演变、人际往来与历史足迹,或许能够提高史料的利用与成果的转化,惠利学界。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还要感谢幕后付出的各位老师与志愿者们,何老师和各位老师的细心周到安排,让我们的行程更加从容;一帆、若溪、怡心、中恺等许多同学为我介绍郑观应研究现状与模式、分享珠澳风情,增添了许多欣喜。

祝愿科大社文所的研究愈来愈繁荣,各位与会好友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得着、新的见解!期待与大家的长期联系与交流!


長按二維碼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濠江新語
“濠江新語”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以“研究澳門,服務澳門,助力建設美好澳門”為宗旨,提供澳門熱點問題研究與討論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