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了解更多精彩
(点击查看思维导图)
GB/T 7714-2015
CITE
卫夏雯,祝叶华,刘晶晶,王丽娜,徐丽娇,傅雪,王微.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模式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4(9):78-84.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网络调研的方法,总结了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学术出版与传播与服务模式,以及以开放科学为路径的学术出版传播形态、渠道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出版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科技期刊开放出版顶层设计、发布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推进期刊开放出版能力建设的策略,以提升我国学术出版传播覆盖面和知识服务能力。
关键词
开放科学;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学术交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持续发生转型的变革,科学知识生产范式从传统闭合式科学向高度开放科学范式转变,开放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共识。[1] 美国采取政府公开信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以技术手段建立标准并主导开放科学运动,欧盟自2009年启动建设面向欧洲科研的开放存取基础设施(open access infra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europe,OpenAIRE),许多出版机构传播服务平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质,基于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2]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作为其核心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也拉开了开放科学的帷幕,各国加快布局战略竞争,不断催生新的开放业态。近十年来,中国OA论文数量和比例持续增加,占全球OA论文总数的比例逐年递增,根据《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 2011—2021年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从15.9万余篇增长到63.1万余篇,其中OA论文的数量从2.5万余篇增长到23.8万余篇,占比从 15.8%增至37.8%,远超全球OA论文的年均增长率。[3-4] 在开放获取大潮下,出版商也纷纷进行开放出版模式转型:一方面,出版商建立混合型开放获取期刊;另一方面,在与科研教育机构签署“阅读与出版”协议中进行实践探索。此外,为更好地满足读者快速获取科研新知识的需求,出版商正在探索提供更加即时快速的开放出版服务。目前,开放数据出版已经成为科学出版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其能够扩大传统出版传播范围、细化传播颗粒度、提高传播能力,有利于科学研究中验证、复用、扩展并有效促进科研合作。笔者总结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形式及其特点,并基于此提出了开放科学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传播与服务挑战,对如何提升开放环境下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1 论文开放获取
1.2 数据论文、数据期刊和数据出版
传统出版受制于出版周期、传播形式和速度、版面等方面的制约,跨媒介出版在逐步形成。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优先出版方式主要有预印本和网络首发两种:预印本平台主要是国际专业学会依托研究机构、图书馆建立,研究人员在主导自己研究成果传播上较为自由;网络首发主要是由出版机构建立,主导权在出版机构手中,内容由期刊确定。两者都是通过网络促进学术成果广泛、快速传播,但二者具有明显差异。
2.1 预印本
2.2 网络首发
3.1 开放科学社区及发展历程
3.2 开放科学社区依托平台
4.1 挑战
4.2 发展建议
参 考 文 献
(上滑查看)
[ 1 ] 知 识 开 放 , 开 启 数 字 中 国 的 一 把 钥 匙 [ E B / O L ] .(2018-03-06)[2024-05-08]. http://www.jsllzg.cn/ yaowen/201803/t20180306_5168329.shtml.
[2] 卫夏雯. 开放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传播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J]. 今日科苑,2023(7):69-81.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 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4] 丁译. DOAJ收录的中国开放获取期刊及其收费政策的统计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10):1356-1363.
[5] OpenAIRE to collaborate with F1000 research on the open research europe publishing platform[EB/OL]. [2024-01-20]. https://www.openaire.eu/.
[6] 16th berlin open access conference:Together for transformation[EB/OL]. [2024-04-10]. https://oa2020.org/ b16-conference/.
[7]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djustments to the ARC’s position on preprints[EB/OL]. [2024-0522]. https://www.arc.gov.au/news-publications/media/ communiques/adjustments-arcs-position-preprints.
[8] 何方,李涛,王昌度. 学术论文网络优先传播主要途径辨析及整合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109-1113.
[9] 肖宏,赵岩. 刊网融合助力学术期刊传播:以中国知网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5):593-600.
[10]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EB/OL]. [2024-01-01]. http://www.ala.org/ 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 /principlesstrategies.
[11] 全球社交媒体用户突破50亿[EB/OL].(2024-02-02)[2024-02-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 739206736040485&wfr=spider&for=pc.
[12] BOYD D M,ELLISON N B. Social network sites:definition,history,and scholarship[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7,13(1):210-230.
[13] 曾燕,龙艺璇,王胜兰,等. 开放科学社区发展现状、挑战与政策建议[J]. 中国科学基金,2019,33(3):253-260.
[14] 尹欢,孔敏,张彤,等. 英文学术期刊学术社区的探索与思考:以《园艺研究》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8):1040-1048.
[15] 徐敬宏,张如坤. 迈向开放科学的传播学:机遇、挑战与未来[J]. 编辑之友,2020(12):76-84.
[16] 马婧. 媒介技术变革下学术传播体系的演变[J]. 出版发行研究,2019(6):63-67. [17] 曹建,董芸芸. 中外学术出版服务比较研究[J]. 中国编辑,2019(10):37-43.
卫夏雯1) 祝叶华1) 刘晶晶2)3)
王丽娜1) 徐丽娇1) 傅雪1) 王微1)
1)科技导报社《科技导报》编辑部
2)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