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医美这个行业,造词很容易,但审美却不该单一,审美一旦有了某个固定标准,就只会创造需求和制造焦虑。这两年的骨相大势,让「头包脸」的概念帮助了很多小仙女们改善轮廓不流畅,以及显脸大的问题,但其根本逻辑就是在优化结构比例,线条,而不是为了达成一个模板化的极致幼态脸,精灵耳,更不是说骨相就比皮相更重要,更高级。我们面部的美观度,靠的是骨骼与软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不同比例下所呈现出的每个人独有的客观生理特征,来构成辨识度。骨相虽然抗老,但年轻时骨势太盛,也同样会显老,就比如“抗老神器”的高颧骨,如果过分突出了,反而是年龄感和苦相痕迹的来源。
就像我们看老年人的脸,因为衰老带来的眶周组织流失,苹果肌下移,所以皮肉都在下面部,而上面部只剩额骨和颧弓了,就会看起来更显老。但是对于较为年轻紧致的软组织结构,显老和年轻,其实就是面部折叠度的骨骼参照点变化。所以倒推一些颧骨宽大,因为轮廓不流畅导致显老的年轻小仙女,比起追求皮相高平整度的幼态脸,去重新调整面部折叠度的骨相趋势,反而会更自然的恢复年轻与亲和力,还不容易馒化。一种是颧宽>太阳穴但不超过颞区,这种情况更多的其实只是脸型不流畅。通过对太阳穴或者面颊做少量皮相补充,整体趋势依旧是上扬型的小脸结构。而另一种则是颧宽≥颞区,当头作为更大参照物的包裹度被颧宽给削弱了,这种颧宽就更容易出现菱形脸,尖头,显脸大的情况。更适合先优化外轮廓的头包脸结构,做整体提升,再调整轮廓细节。就像我们今天的这位小仙女,其实本身的脸很瘦,但颧骨外扩,颞区低陷(颧宽几乎等于颞区),导致头的包裹度被大大折损,年纪轻轻就显老很多。同时她的下颌骨落点相较于整个脸型,也并不算内收,这时我们如果选择把太阳穴和面颊填起来,只会让整个面部的留白会更多,脸变得更圆。其次,导致仙女显脸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眉尾的落点太靠内,与颧突连接的折叠线走势「头窄脸宽」,视觉上太阳穴更凹陷,头紧,就更显苦相。在侧面,眉峰靠内近、颧突靠外,额面窄,脸却宽,菱形脸的趋势就会更加明显。增加头的包裹度,先去弱化颧弓,再延长眉尾位置,提升颞区形态,过渡与头的面部折叠度。通过将两侧的颅骨增宽,让颞区宽度超过颧弓宽度,视觉上弱化颧宽,头的包裹度增强后,整体上扬的趋势也会更明显。勾勒出饱满的头型后,我们再去重点延长眉尾,进行塑形,两侧颞区的存在感更多了,既过渡了原本窄收小气的额面,也塑造了更为饱满立体的额颞转折。同时眶骨尾端有了包裹度,也让眼睛也更深邃,放大了原本优势的大眼睛。从45度看,因为眉峰落点的改变,让原本头窄面宽的折叠度变的更平衡了,眉弓被抬起,使得颧弓的存在被弱化许多。
还有一个可以隐形弱化颧宽的部位,就是我们的耳朵,适度增加后脸耳朵的暴露角度,用很少的量,就能明显提升头包脸的效果。(反而为了追求精灵耳,去打出一个降智的扇风耳,才是本末倒置)对耳后支撑,将耳面上缘适度的从后方推出来,可以将视觉上的面宽转移到耳朵的位置,不仅能更好的衔接颞区的包裹感,还可以使整个“脸”到“头”的向上走势更加明显,内轮廓更集中。这样一来整个侧面的纵深线条就更完整,也更接近头包脸。人更精致了,愁苦敦厚的下沉趋势,被没有任何面部填充感的提了上去,内轮廓也更秀气显小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只看到凹陷就去填平,那么虽然也可以流畅面型,但换来的,也不只过是正面轮廓的平整,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整体头包脸的提升效果的。很多时候案例的项目都很相似,大家往往容易审美疲劳,觉得似乎改善的解法都差不多,但其实我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有拉高颜值的更多可能性。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去找到更高效,更隐形的方式,才是我不断拆解案例,邀请素人小仙女参与的动力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