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青年人行为方式变化报告

文化   2025-01-17 21:26   辽宁  
第4452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点上方蓝字「三川汇文化科技」关注并星标

香港全球化中心针对中国20-35岁青年人在2024年出现的行为方式新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人的不同层次需求,将行为方式分为基于生存、安全和基础需求的行为,个体发展需求的行为,以及思想情感需求的行为。通过研究发现,在科技革命发展迅猛且经济环境波动的2024年,中国青年人的行为方式正在经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基础需求到个体发展再到情感诉求,一种更具防御性和理性化的生存与发展策略正在形成。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各种细微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并对其中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香港全球化中心


2024年中国青年人行为方式变化报告(香港全球化中心研究成果)


目录

前言

一、生存、安全和基础需求转向:新常态下的理性防御
1.年轻职场人开始建立系统的财务规划制度
2.就业市场追求岗位稳定性
3.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

二、个体发展需求重构:精细化的资源管理
1.职场态度重塑:告别“奋斗逼”人设,注重追求平衡
2.资源管理呈现精细化趋势
3.生活选择转向极简化和个性化
4.教育投资理念的转变:“鸡娃”降温与散养兴起

三、思想与情感需求升级:寻求新的平衡点
1.生活重心的调整:转向家庭、健康和个人成长
2.社交模式的变革:拒绝无效社交,回归真实互动
3.注意力的转移:去宏大叙事,关注实用价值
4.“慢生活”理念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独处时光获得新的定位

结论与展望

前言

香港全球化中心针对中国20-35岁青年人在2024年出现的行为方式新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人的不同层次需求,将行为方式分为基于生存、安全和基础需求的行为,个体发展需求的行为,以及思想情感需求的行为。

通过研究发现,在科技革命发展迅猛且经济环境波动的2024年,中国青年人的行为方式正在经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基础需求到个体发展再到情感诉求,一种更具防御性和理性化的生存与发展策略正在形成。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各种细微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并对其中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一、生存、安全和基础需求转向:新常态下的理性防御

1.年轻职场人开始建立系统的财务规划制度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年轻职场人更倾向于以明确的财务目标和灵活的策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1]指出,年轻消费者变得更加审慎精明,注重性价比和实际价值,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获得更有价值的享受。此外,支付宝的余额宝数据显示,有2000万00后年轻人选择定时存钱,640万00后年轻人设置了边花边攒,消费一笔就攒一笔,年轻人正在探索“无痛攒钱”新方式。[2]”在小红书和B站等平台上,“存钱技巧”或“理财规划”的内容浏览量累计超过数亿次,反映出这一趋势的普遍性。年轻人从被动存钱转向主动理财,例如选择国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以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2.就业市场追求岗位稳定性

面对经济波动,职业稳定性成为年轻人择业时的重要考量。麦可思研究院的《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3]“显示,67%的受访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薪资稳定”或“发展前景明确”的岗位,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中型企业。这种趋势在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上也得到了体现,“考公热”的讨论量和相关内容浏览数显著增加。例如,某B站讲述公务员备考经验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500万次,评论区反映了许多年轻人对职业稳定的普遍关注。这种对长期职业发展的重视,是年轻人面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一种主动适应。

3.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

消费领域兴起“精致性价比”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在追求商品的精致度、品质感以及良好使用体验的同时,消费者仍然将性价比作为核心考量因素。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中变得更加精明和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奢华,而是注重商品的实际功能、性价比以及其是否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和2024年“双11”大促的营销数据来看,拼多多已成为用户最受大众青睐的首选购物平台,在二三线城市20-30岁年龄层的“小镇青年”中尤为明显。中等收入群体开始钻研性价比攻略,从批发渠道购买品质商品,到跨平台比价,再到精准出手。人们购物时更注重商品实用性、性价比与自身真实需求,力求让每笔消费发挥最大价值。在生存与安全需求的压力下,理性消费成为消费者的主流选择,他们从“精致性价比”中寻找到最大化价值的方式,从而适应当前社会的不确定性。

注:“精致性价比”消费理念是一种在消赛过程中所秉持的现念,消费者在追求商品具备一定精致度,品质感以及良好使用体验的同时,將性价比作为核心考量因来。即注重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搜集、比较与筛选,如深入研究批发渠道获取你格优势、在不同电商平台之间进行详细比价等方式,精准地定位并购买到既能满足自身实际功能需求、审美需求与品质要求,又能在价格上相对合理、物有所值的商品,从而实现消费价值的最大化,使每一笔消费支出都能在满足需求与控制成本之间达成最优平衡,以精明且理性的消费策略提升生活品质与消费放益。

总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出发,人们本能地转向保守与防御。

二、个体发展需求重构:精细化的资源管理

1.职场态度重塑:告别“奋斗逼”人设,注重追求平衡

职场环境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年轻一代职场人不再崇尚“奋斗逼”形象。他们深知加班不等同于勤奋,委曲求全并非职场智慧。经济面临挑战之际,新一代职场人更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合理分配精力于个人成长与家庭生活。

注:“奋斗逼”是指在职场环境中,个体呈现出一种过度且近乎规端的工作状态,其表现为长期无节制地加班,以远超正常工作强度和时长的付出,试图获取领导的高度认可与重视。这类人往往不顾及自身的身心健康、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通过挤压同事的工作机会、破坏团队协作节奏等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来究出自己所谓的“奋斗”形象,其行为模式已偏离正常积极工作的范畴,对职场生态和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年轻一代职场人”通常是指在特定时期进入职场的相对年轻(22-35岁)的群体,他们成长于信息快速发展、社会观念多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对职场有着与传统不同的认知和期望,重视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强调自我感受、个人成长空间以及工作与生活多方面的平衡协调,善于利用新兴技术和理念提升工作效率,注重团队协作中的平等与尊重,不再盲日接受一些过度牺自我的职场现念和行为模式,对职场文化和工作模式有着积极变革和创新的推动潜力。

2.资源管理呈现精细化趋势

人们开始注重划分圈层,在线上维持广泛的信息网络,在线下则专注经营核心圈层,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战略性布局。值得关注的是,社交媒体用户开始精细化管理朋友圈可见权限,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分享体系。

3.生活选择转向极简化和个性化

极简化和个性化趋势不仅体现在消费行为上,还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婚礼的举办方式和节日的庆祝习惯等。这一趋势在大中城市青年中尤为显著。例如,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举办“极简型”婚礼,农村“断亲潮”开始蔓延,简约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4]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等学者用“脱嵌-去传统一再嵌入”来形容个体化崛起的动态演进过程。[5]个体的社会化往往以社会交往为基础,也是对传统与现代社会资源进行取舍和运用的过程。近两年来广泛流行的“断亲”现象,是社会加速、技术加速和消费加速所引发情感变化的结果,体现出当代情感史发展的新趋势,凸显了青年人对社会资源和情感资本的选择,也展现了青年人对亲缘与趣缘关系认知的变化。[6]

注:“断亲潮”是指农村青年人定居城市后不愿与老家来属互动交往,每致来戚之间关系不再紧密的情况。

4.教育投资理念的转变:“鸡娃”降温与散养兴起

前些年盛行的“鸡娃”现象如今大幅减少,家长们在教育投资方面越发精明务实,不再盲目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转而倾向于随心散养。这背后既是家庭在经济压力下对教育投资回报的重新考量,也是对前些年流行的“不能输在起跑线”观念的深刻反思。

注:美国学者克拉克(SueCampbelIClark)提出了一套工作家庭边界理论,认为工作与家庭是两个各自存在边界的相对独立领域,其边果具有渗透性和灵活性两种属性。渗逐性指某种角色领域的元素可进入其他角色领域的程度,如上班处理家庭事务是家庭角色对工作领域的渗透,下班还思考工作是工作角色对家庭领域的渗透。灵活性也称延展性,指为适应工作或家庭特定领域要求,对工作家庭边界进行谓节的程度。渗透性和灵活性共同决定了工作家庭两个领域之间的边界强度,强边界渗透性和灵活性低,弱边界则相反。

工作家庭冲突是在边界跨越者和边界维护者的互动过程中发生的。边界跨越者是每天穿梭于工作家庭边界、承担两个领域角色的人,跨越这界进行用色禁换是其車要活动。工作或家庭领域中不断提高的角色要求是工作家庭冲突形成的内在条件,而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各自的边界强度是外在条件。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A.强边果+质边果: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中一方强边界,另一方弱边界。工作干涉家庭即工作领域强边界、家庭领域弱边界,随着工作角色要求增加,会挤压家庭领域边界:家庭干涉工作则相反。当满足一个领域不断提高的角色要求而抵触另一领域角色要求时,就会产生角色冲宪。

◆B.弱边界+弱边界: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都具有弱边界,虽比我容易实现工作家庭平衡,但也意味着两个领域的角色容易互相“侵入”,形成互相重叠、融合的模糊地带,导致角色模糊现象。一般当两个领域角色在模糊地带所占比重相当时,工作家庭严衡较易实现;若一方比重提高,则可能引发问题。

◆C.强边果+强边界: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都具有强边界时,两者边界都不易移动。如“过劳死”现象,部分原因就是工作家庭领域强边果,工作角色要求不断增强,工作强度提高,家庭角色无法妥协,个体精力消耗过大。工作干涉家庭或家庭干涉工作均会导致个体认知,心理等资源过度损耗,产生角色超载。

总结:社会发展固化的态势,导致了传统发展观的改变;同时科技革命也带来了更加筒约高效的人生可能性。

三、思想与情感需求升级:寻求新的平衡点

1.生活重心的调整:转向家庭、健康和个人成长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工作与收入的不确定性促使人们将生活的重心转向更可控的领域,例如家庭、健康以及个人成长。这种转变不仅是对外部压力的自我调节,更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重新探索与塑造。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观演人数增长63.4%,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对市场增长的贡献率最高。由此可见,此类奔赴演唱会现场、上低价体验课或购买个性化兴趣相关产品等愉悦自身、专注个人情绪的文化活动,都是当下人们缓解负面情绪、寻求精神满足的表现形式。低成本、注重情绪价值且能够帮助家庭、健康和个人成长的小型消费变得尤为受欢迎,人们试图通过这些方式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找到心理平衡,释放压力,增强内心满足感。

注: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全球范围内的高通胀、低增长以及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更加谨慎。他们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能够直接改善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的领域。例如,《登佛商业评论》曾指出,面对不确定性,个体会优先选择那些能够提升生活掌控感的行为和消费决策。再者,新冠疫情结束之后,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范围内邦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显著上升。与此同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进一步推动了以“说已”和“成长”为导向的消费行为。

2.社交模式的变革:拒绝无效社交,回归真实互动

以往为了“面子”或“人情”参与的无意义应酬正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情感支持、实际帮助和共同成长的高效社交。在经济面临挑战、社会思想波动背景下,人们对社交价值进行重新定义,珍惜时间精力,投入于真正有益、能带来情感支持或实际利益的社交关系,摒弃虚浮社交形式,追求真实高效人际交往。大家更重视单次社交的互动深度,而非表面的交际,从泛泛而交的社交应酬,转向深度对话与价值共鸣的追求。

这一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自我解构的过程来重新定义社会规则、行为准则以及精神追求。在此背景下,“去无用社交”成为一种新的行为趋势,他们更加注重社交的质量而非数量,主动减少低效、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能带来价值的深度互动中。

这一趋势揭示了社交模式的深刻变化,人们正在重新思考和定义社交的核心价值及注意力资源的分配。这种转变也预示着,在未来的社交网络和公共传播中,个性化、真实性以及高质量的互动将成为新的主流价值,企业和机构在传播策略中需要更加精准地捕捉这一代人关注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触点。

注:无效社交是指在社交活动中,那些主要基于表面形式、为了维护所谓“面子”或遵循“人情”习俗而进行的应酬行为。这类社交赫乏实质性的情感交流,无法提供有意义的实际帮助,也难以促进参与者在思想、和识、技能等方面的共同成长,仅仅是在形式上维持一种人际联系,消耗参与者的时间,精力等资源,却不能产生积极且有价值的社交成果,对个人的内在需求满足和长期发展并无显著益处。

高效社交是指一种以注重情感支持、能够提供或获取实际帮助以及追求共同成长为核心特征的社交模式。在高效社交中,参与者基于真诚的态度,彼此间进行深度的交流互动,分享有价值的经验,见解与资源,通过社交活动不仅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与鼓励,还能在实际事务中得到助力,如职业发展上的建议与机会、生活难题的解决思路等,并且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提开,娖进各方的自我完善与进步,使社交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循环,为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带来积规影响。

3.注意力的转移:去宏大叙事,关注实用价值

市民阶层的注意力由追随传统的宏大叙事转向对其进行解构,[7]以及变得务实并追求满足实际需求的事物。[8]随着社会变化与经济挑战的增加等诸多关切自身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过去的叙事和价值观持有质疑态度”[9]。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深入探讨了现代化进程对政治稳定的影响,提出了“政治衰析”(political decay)的概念。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传统的价值体系可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期望,导致社会成员对传统价值观产生失望和不信任。[10]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性表现的是与传统的断裂。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中自我认同发生了两个深刻变化:一是个体化,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独立性增强;二是自主性,自我认同的塑造更多依赖于个体的选择。[11]

传统的价值观是基于传统社会结构产生的。而中国社会的加速变迁瓦解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遵从。在变化的、现代的社会结构下,人们转向更适应现代社会结构的价值观。人们变得更个体化,其个人选择更加受制于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借用查尔斯•泰勒在《世俗时代》中的描述,中国现代社会经历一场“大脱嵌”,[12]人们不再嵌入传统价值观的神圣。抽象价值和理想主义因遥不可及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逐渐失去吸引力,务实化的信息获取反映出人们更关注个人利益和具体问题的社会心理。

注:根据袤则咨询在《2024大社交趋势报告》所指出,面对全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的年轻群体开始更加坦然地接受变化,更加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并在自我反思中重新定义社会规则、行动信条以及精神状态,其中也包括去无用社交和注意力去宏大叙事两个方面。这表明,社交模式的变化已经涉及到人们对社交价值、注意力价值的重新定义。

4.“慢生活”理念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独处时光获得新的定位

“慢生活”不再被简单地等同于“躺平”或对压力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开始实践工作日与周末的节奏差异化,即在工作日保持专注高效,周末则刻意放缓生活步调来恢复精力。

例如,从近几个月兴起的“公园20分钟效应”在一众城市居民和官媒中受到热烈反响可以看出,一些“慢生活”的理念实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纳,不仅将其纳入生活规划,更视其为提升个人幸福感和身体状态的重要环节。该理念倡导每人每天至少花20分钟置身于公园或自然环境中,以此减少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整体幸福感。中国许多城市在这一趋势下,开始推进城市绿地建设,让更多居民能够以较低的时间成本融入自然,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慢生活”理念的普及和实践。

与之俱来的,独处的定位也在发生改变。独处从被动的“社交逃避”,逐渐转变为主动的“自我投资”。通过独处,人们能够更好地审视内心需求,规划个人成长目标,并通过有意的休息和放松提升整体幸福感。随着经济压力和工作强度的增加,年轻人面对“内卷”文化,开始寻求能够平衡压力和恢复精力的办法。慢生活和独处不仅成为对快节奏社会的一种“心理减负”策略,也是典型的情绪导向型的压力应对方式。

总结: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但未来前景迷茫的状态下,人们更多地在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层面展开深层的探索,注重掌握对自身生活的控制权。

结论与展望

2024年,科技革命如火如茶,人工智能开始深度融入中国人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状态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使中国青年人在不确定时代中遇到新的挑战。从思想到行为,青年人逐渐展现出适应社会环境的强大能力。行为方式的微妙变化,体现出青年人追求个性化同时兼具理性务实的特点,无论基础需求、个体发展或是情感诉求,青年人都试图在保持“悦己”的同时,采取更具防御性和理性化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未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对行为的重塑过程亦会加快,进而影响到消费端和产业端,形成新的消费模式与产业结构。青年人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变革和产业转型的主力军,青年人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值得消费领域的从业者和相关企业人士重点研究。

撰稿人:
香港全球化中心研究员 谢遥东 王祠旭 范莹莹 丁华灿 李桐
统筹:
香港全球化中心高级顾问 陈斯
出品人:
香港全球化中心主席 邱震海博士

注释:
[1]《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20425706129851.htmI
[2]贝壳财经发布《青年消费趋势报告》,花式攒钱成年轻人理财新方式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705A09YSVO0?utm
[3]《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https://wwww.sohu.com/a/790987302_121123785
[4]中国新闻网.(20242.6.).“断亲”现象背后,年轻人反感的究竟是什么?-中新网.www.chinanews.com.cn.版权所有.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02-06/10159953.shtml
[5]Beck,U.,&Beck-Gernsheim, E. (2001). Individu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ed individualism and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6]蒋建国.(2024).从“断亲"到搭子”:青年网民的社交转向与情感纠葛.南京社会科学(05).91-100.doi:10.15937/i.cnki.issn1001-8263.2024.05.010.
[7]简体中文互联网在今年出现“人矿”和”历史的垃圾时间“等新词的讨论,延续此前的“躺平”、“内卷”的显性或者隐性对抗宏大叙事的讨论;关于去宏大叙事的理论研究,可以参考:Lyotard,J.F.(1994). Thepostmodern condition. The postmodem tum: new perspectives on modern theory. 27-38;中译版见:利奥塔(1997).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
[8]这一点可以从知识付费市场变化可以看出,对具有实际效用的知识付费产品,人们越来越愿意为其付费。见:2024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分析:知识付费国内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_报告大厅.(2024.10.25).https://m.chinabgao.com/info/1253207.html
[9]澎湃思想市场.(2024.9.14).游戏论[逆写”的神话与“退行”的心灵:作为时代症候的《黑神话:悟空》Weixin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 https:///mp.weixin.qq.com/s/Mjy1K2IT4K3R8KUtk2UyYw
[10] Huntington, S. P. (2006).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1]Giddens, A. (2016).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In Social Theory Re-Wired. Routledge.
[12]Taylor, Charles. (2007). A secular age. Harvard UP.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2024当代文娱人群行为洞察报告:五大典型文娱人群、四大趋势
中国旅游协会:女性旅游消费需求和行为特征研究报告
买智商买好运!虚拟情绪产品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推荐收听 
当AI卷入综艺赛道,会激发何种想象?
深度伪造:AI“变脸”成隐私与财富的“掠夺者”
独家报告:透视全国170座城市300余个文旅元宇宙政策
重磅 | 两万字报告:从国家级到省级,150个元宇宙政策大盘点
苏州文博会何以“国际风、江南韵、创新潮”
20份研报集萃: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景洞察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科技」,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三川汇文化科技
原名【文化产业评论】。三川汇旨在通过专业内容、能力、资源、服务,链接业内各界同仁,结交志同道合朋友,集聚产业各方要素,为行业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三川汇文化科技系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的产业集成及落地服务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