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新国潮城市》,本书正在编校中,网络版抢先看。何谓国潮?国潮通常指将中国文化要素与现代生活时尚结合而形成的潮流风尚;不过,如今的国潮及其所具有的带动力,远非潮流时尚那么简单。“国潮”都早已不是小众群体专属的潮流热词,而是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的经济新动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将“国潮”当作赋能自身经济发展的“魔法棒”,为城市带来巨大“流量”。以“国潮”拉动城市文旅发展,以“国潮”创造城市新消费场景,刺激城市经济,通过“国潮”让更多的投资人注意到城市,拉动招商。
作者 | 陈迎
目录
2.面对城市竞争的“热战”,所有城市都需要一次对国潮的“冷思考”
一、引言:以国潮赋能城市,远比想象的复杂
何谓国潮?国潮通常指将中国文化要素与现代生活时尚结合而形成的潮流风尚;不过,如今的国潮及其所具有的带动力,远非潮流时尚那么简单。站在2024年年初这一时间点,回溯国潮的发展,可以看到:如果从2003年11月22日,郑州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在郑州街头行走开始算起(这是第一次穿汉服见诸报端),“国潮”已经兴起20多年了。根据《2022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发展白皮书》统计,汉服消费者规模在2021年已超过1000万人,同比增长14.4%。2021年我国新汉服行业已有突破百亿级的市场规模。△2021年,我国新汉服消费者已经超过千万(来源:艾瑞咨询)如果从2018年纽约时装周上,国货运动品牌李宁凭借国潮设计“一战成名”开始算起,“国潮”品牌也已经走过5年多了。根据《2023中国品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以国潮为设计理念的产品种类扩充了231%,生产国潮产品的品牌数量增加了223%;购买国潮相关商品的消费者数量增长了74%,成交金额增长了355%。所以,无论从哪个起点开始算起,“国潮”都早已不是小众群体专属的潮流热词,而是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的经济新动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将“国潮”当作赋能自身经济发展的“魔法棒”——希望自己能像西安、洛阳一样,因为国潮而成为“抖音宠儿”——为城市带来巨大“流量”;以“国潮”拉动城市文旅发展;以“国潮”创造城市新消费场景,刺激城市经济;而且,最好能通过“国潮”让更多的投资人注意到城市,拉动招商。但,“国潮”并不能轻松“点石成金”。准确地说,如今的时代,已经不是“国潮”初起之时——仅凭着中国元素符号化的添加就能“点石成金”。以国潮品牌李宁为例:李宁品牌凭着国潮设计曾经红极一时,并被称为开创了国潮品牌元年。在巅峰时期的2021年,李宁品牌的股价曾达到108元港币,总市值2800亿元港币。然而,根据财报显示,截止到2023年10月26日,李宁股价已经下跌至23.95元港币,港股市值631亿元港币,等于两年内市值蒸发超2000亿元港币。不仅是李宁,还有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国潮美妆品牌、新中式糕点品牌,都已经从“国潮消费”的神坛上跌落。就国潮文旅的带动力而言,能够长红不衰且吃到“流量红利”的城市依然是少数头部城市;其他城市即使采用了同样的国潮文旅宣传,也依然难以替代现有头部国潮城市。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头部国潮城市(例如西安,洛阳),城市发展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没有因为现有国潮文旅的成功而变得更加轻松。与“国潮”初兴起的年代相比,大众确实已经看到“国潮”所带来的“文化盛世”和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也必须意识到——仅仅是将“国潮”符号化,概念化地运用到城市发展上,并不能真正赋能城市。这是因为:与“国潮”兴起之时相比,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其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远超以往。无论是大中小哪个级别的城市,都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与激烈的城市竞争。城市对“国潮”赋能的期许已经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提高城市知名度,花钱捧个人场;而是要做到“雪中送炭”——赋能城市经济,让城市实实在在地赚到真金白银。△发展国潮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城市知名度,而是要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所以,当下以国潮赋能城市,远比我们想的复杂!所有城市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洞察“国潮”新逻辑;在激烈的城市竞争“热战”中,进行一次对国潮城市发展的“冷思考”。二、面对城市竞争的“热战”,所有城市都需要一次对国潮的“冷思考”
正如上文所述,无论“国潮”兴起于2003年还是2018年,所有城市都不可能再用“国潮”初起之时的情形来决策国潮赋能城市的方式。因为,当下的中国城市竞争已经变得更加激烈,甚至成为一场短兵相接的竞争热战!1. 为什么城市竞争会演变成激烈的“热战”?城市竞争到底是在竞争什么?本质上就是,城市对那些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要素进行拼抢,以求壮大自身。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意识到——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发展科技产业!而要想发展科技产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就是城市最看重且最用力拼抢的产业资源!△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年轻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主力,并且呈现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但是,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越是新兴的科技产业,越是没有什么确定的经济地理分布。哪个城市最先招到了某个科技产业赛道的“好苗子企业”,谁就可能率先发展起来成为这个赛道的领跑者;紧跟着,更多的相关产业要素就会优先向这个城市聚集。而随着聚集,就会围绕已有产业要素在城市内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由此,这个城市就会成为整个新产业的重量级玩家。随之,这个新兴科技产业的地理分布,就会以这个城市为主导而固化格局。可以说,科技产业的招商并不存在传统产业中的“依次梯度转移”——大城市把成熟的产业向中型城市转移,沿海城市把成熟产业向内陆转移。科技产业的招商,拼的就是城市自身的实力三要素,即:“财力”——城市是否有资金扶持科技企业?“人力”——城市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科技人才?“魅力”——城市生活是否能足够的吸引力留住科技人才?正是因为拼的就是城市实力,没有“梯次转移”的逻辑,如今的城市招商已经演变为:所有城市无论大小,全都挤入同一个竞技场中“引企业,抢人才”——不管是几线城市,哪里有好的企业苗子,城市就去哪里招商!由此,当下的城市竞争格外激烈,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招商图景——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前往“新一线城市”的成都进行招商;并在成都设立定点招商服务机构。2023年5月19日,上海在成都举行川渝地区招商推介中,上海从成都招商引资签约额超过52亿元,主要签约项目包括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上海
不仅是上海,一直被中国内地城市看作“招商引资”目标的香港,也已经开始反向从内地城市“引人招商”。根据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的《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显示:香港将借鉴内地引导基金模式,拨出300亿元港币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分部业务;吸引公司迁册来港。而且,从2024年1月1日起,香港“高才通计划”中的内地大学名单从9所扩大为12所,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新增大学。从这份学校名单中(尤其是从新进加入的三所以理科见长大学),不难看出——香港在极力吸引内地的“科技人才”。在一线城市纷纷下场“掐尖儿”招商的同时,很多算不上新一线城市的城市,也已经开始“围猎”科研实力突出的高级别城市的高新企业。根据第一财经的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从原登记地搬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的82.2%被招去了江苏!全国迁入高科技企业数量最多的前7个城市全部来自江苏,依次是:徐州、盐城、南京、常州、苏州、南通、宿迁;而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是流失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三个园区。这种“拼实力,不讲梯度”的城市招商,推动了城市竞争的热战。而进一步加剧城市竞争的核心原因在于——“存量时代”的到来!就是新增资源数量明显放缓,现存资源成为资源主体。就城市发展而言,“存量时代”体现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优质企业数量,增速在放缓;总体人口数量,在减少。如果以可衡量的标准——企业上市作为好企业的标准,可以看到:Wind数据统计,2023年“双创板(科创板、创业板)”有177家新上市企业,从受理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平均耗时为579天,比2022年的平均542天多了37天——延时了1个多月。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10月,完成退市流程的公司达到45家,其中强制退市43家,数量上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42家强制退市),且徘徊在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多达上百家。从人口数据,可以看到:据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都创历史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继2022年首次为负后,继续处于负增长。上述数据不仅说明“存量时代”的到来,更意味着:各个城市一直进行的“抢人大战”和“抢企业”大战,进入了几近“零和游戏”的残酷竞争模式。当有的城市多抢了一些资源,并不是说其他城市只是抢到的少了一些,而是必然导致有的城市“失去”部分存量企业,“流失”部分存量人口!所以,没有城市可以对这场竞争等闲视之,否则就是坐以待毙!△在存量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明白了这种“零和”重压下的城市焦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城市有些省份在疯狂进行文旅宣传,例如:2024年初,随着哈尔滨因“冰雪旅游”而成为最新网红城市之后,各地文旅紧跟其后,开始一场“短视频宣发竞争”。2024年1月9日开始,河南文旅官方账号一天狂发几十条视频,宣传本省文旅;紧接着,山西文旅在1月11日一个晚上发布57条视频,最快的时候1分钟能发两条;除此之外,山东、河北、广西、吉林等省份的文旅部门也都纷纷加入到文旅宣传的“眼球争夺战”。△今年年初,哈尔滨因“冰雪旅游”火爆全网,成为网红城市(来源:图虫创意)
之所以如此卖力地宣传文旅,拉动本地的文旅消费当然是题中之义;更重要的是,相比上文所提到的那些招商强势城市,这些拼抢流量的北方省份和内陆省份的城市,在招商实力方面就显得明显弱势。所以,文旅宣传,就成为这些招商弱势城市让投资者看到自己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当下为数不多的可用的招商手段。实际上,即使是前文列出的那些在“抢招商”中的实力城市,也不会放弃文旅的宣传作用,尤其重视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国潮文旅”的塑造。△发展文旅可以帮助城市树立新的形象,可以帮助城市引人和招商
例如,引入高科技企业数量排名第二的盐城,就打造有“戏剧国潮小镇”;排名第四的常州,更将国潮超级IP——“国风大典”活动,连续四年落在自己城市的旅游景区内。2. 关于“国潮”的冷思考——国潮可以赋能城市吗?大家都在打造“国潮文旅”且唯恐落后;都在期望“国潮文旅”能提升自己城市的魅力,以此吸引年轻人;都在希望“国潮文旅”能真正助力招商,发展城市经济。但是,却有一个“尖锐的问题”逼着所有热衷做国潮文旅的城市冷静思考——当下这些随潮流而动的“国潮文旅”打造,真的可以为城市打开“引人留人,助力产业”的上升通道吗?对于这个问题,“国潮文旅”的标杆城市——洛阳,已经给出一个令人赞叹的“冷思考”。一方面,洛阳通过“国潮文旅”为城市带来巨大流量红利;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上洛阳则极为冷静地对标“GDP万亿城市”,找不足,找差距——2023年1月27日,河南日报社洛阳分社官方微信平台“河南日报洛阳新闻”发布了来自洛阳市委研究室的文章——《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文章中所提到的“中航锂电”是一家在2009年诞生于洛阳,由中航工业集团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共同发起设立的动力电池公司。但2015年,这家公司在常州金坛国资委的投资下而落户常州;此后,金坛国资通过股权重组、入股增资以及引入外部资本等方式,将中航锂电从一家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最终,中航锂电在常州完成股份制改革后,更名为中创新航,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洛阳市委研究室的文章从洛阳产业发展的角度对“起步于洛阳却发展壮大于常州”的中航锂电项目,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洛阳政府专程前往5个万亿级GDP城市或准万亿级GDP城市——南通、合肥、常州、长沙、泉州5个城市进行了考察。并在考察后,通过洛阳市委研究室的微信公众号“洛阳政研与改革”发布了《关于对洛阳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系统梳理了上述5个城市在迈向万亿级经济总量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其中,特别对常州抓产业机遇和创新产业培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上述洛阳主动发布产业思考和调研报告中,不难看出:作为“国潮名城”的洛阳非常清楚——仅仅靠着辉煌的隋唐历史和满眼钗环云鬓的汉服小姐姐们,还无法直接构成洛阳在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发展上的优势。要想“冲刺GDP万亿俱乐部”,洛阳依然需要向万亿GDP城市学习如何抓产业风口,利用资本撬动招商。更加确切一点说,如今各个城市争相效仿的国潮文旅,对城市而言仅仅是起到“捧个人场”的作用吗?但是,如果城市对国潮的理解,仅限于——在网络上“玩儿梗”,吸引游客穿汉服游园拍照;完全没有和城市自身文化渊源绑定,没有和现代产业招商诉求共振,那么这种国潮肯定无法带动城市产业的有效发展,甚至都不一定能带来足够的关注度,更不用提“引人留人”了。实际上,目前很多城市所做的国潮(尤其是国潮文旅)是一种被层层“窄化”的国潮。而当国潮被“窄化”之后,那些真正能够赋能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也就被随之屏蔽掉了。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潮的窄化,发觉那些真正能赋能城市的国潮新动力!1. 被“窄化”的国潮归因——对Z世代人群的单维度理解所有城市都知道“吸引年轻人对城市重要价值”;更何况是在“零和竞争”的重压下,所有城市更是竭尽所能地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年轻人。而“国潮”就是最重要的抓手——根据《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0后、00后成为绝对主力,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年轻人争相打卡,“国潮”成为城市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90后(主要是95后)和00后被称为Z世代。而对于这些Z世代为什么喜欢国潮以及相关的国潮消费,基本上被归因到两个理由:首先,Z世代出生和成长的时间段刚好与中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间段重合,所以他们对爱国和文化自信是一种天生的自然习得,他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其次,Z世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所有的社交与信息传播都高度依赖于互联网,他们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交圈层化特点。所以,穿汉服、购买各种国潮文创产品等国潮消费,都是Z世代表达文化自信,彰显自身个性的体现;是Z世代融入圈层,认可圈层的“社交工具”。△穿汉服,购买各种国潮文创产品,成为了年轻人表达文化自信和融入圈层、认可圈层的社交工具这些对Z世代的表述都对。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的认知,那么国潮兴起的归因就被“窄化”了——忽略了那些更深层次影响Z世代国潮消费的时代因素和社会因素。正因为“窄化”,有些城市“搞国潮文旅”也就只能停留在——线上短视频中的玩儿梗和线下景区的穿汉服逛街美拍。那么,Z世代国潮消费与时代共振的深层因素还有哪些?2. 只有看到Z世代与这个时代共振的多维性,才能深度理解“国潮”“成长期与国力上升期重叠”以及“网络原住民”,是时代与Z世代之间最直观的联系,但并不是唯一的联系。让我们把时代背景扩展地再广阔一些,对社会结构变化做更深入的挖掘,从而发现国潮崛起更深层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新动力!△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国潮”强势崛起带动消费新热浪(1)看到Z世代对传统文化“肯定”背后的“代际更替”在很多年前,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李忠先生曾经让我特别注意观察一个现象,即:不少50后、60后(尤其是那些比普通人更早接触西方文化和生活的红色世家子弟),他们其实更喜欢喝可乐,而不是茶!这个提醒我一直记得,也确实在很多个场合验证了这个有趣现象。与之对应的,还有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被称为与世界潮流同步的Z世代,很多人更偏爱茶饮。根据抖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23年,茶行业18岁至30岁兴趣用户占比提升至38.4%;在年轻人都喜欢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关于围炉煮茶等各种“茶馆”的笔记接近百万篇!△年轻人更偏爱茶饮,社交媒体关于茶馆、围炉煮茶等相关笔记近百万篇(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从“50后、60后的美式可乐”到“Z世代的中式茶饮”,背后反映出不同年龄人群对传统文化从“否定到肯定”的代际更替。如果将历史轴线拉得更长些,我们还会发现: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甚至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实力与西方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并曾经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割地赔款、技术封锁等)。“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很多上年纪的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这段中国探索崛起之路的前夜,很多人(包括很多提出要“废除中国文字”、“废除中医”以救中国的知名学者)都将国力的衰弱归因到——文化落后!于是,他们提倡要学习西方的科学、艺术、哲学,甚至是生活方式。因为在当时,“西方文化”被视为“现代化”的标志。这也是本部分开头所说的,为什么很多50后、60后会喜欢喝可乐——可乐在他们语境中,不仅是一种饮料,也是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标志”。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中国传统文化都被看作是“封建的、落后的、迷信的、不科学的”而被长期否定;能“救国”的,似乎就是来自西方的“科学知识”。因此,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没有真正系统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就被直接教育为——对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而,Z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环境和动因,与前几代国人完全不同。中国国力的崛起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让他们在有能力平视世界的同时,也“平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因为个人动机——好奇、兴趣等,而开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中国文化,而绝非一种空洞的“文化自信”。△Z世代因为好奇、兴趣等喜欢中国文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非空洞的文化自信
这种在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文化认知“代际更替”,其实并不是孤例;美国开国元勋、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所说的一段话,从另一个角度也验证了这种认知的“代际更替”。约翰·亚当斯在给他夫人写的一封信中写到:“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对于三代人所需要的学习,在英文原文中亚当斯分别用了“I must study”(必须学习)、“My sons ought to study ”(应该学习)和“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可以学习/有权利学习)。这就是不同代际之间,学习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轻重缓急”。而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代际更迭:共和国的元勋们完成了研究政治和战争;而Z世代的祖辈/父辈们进行了数学、地理等大部分“实用”学科的学习。如今,Z世代们迎来了学习文化艺术的可能或者说“权利”。正因为Z世代拥有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权利而不是被迫学习——这才有可能让Z世代可以出于“热爱”,发于“兴趣”,在没有世俗压力的情况下,对传统文化深度探索。因此,主题过于宏大,类似于“灌输”的传统文化宣扬方式,并不能有效打动Z世代。而且,这种“代际更替”下的对自身文化再认知与再肯定,是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完成的。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对东西方文化的认知几乎是在同步进行的。他们在平视西方的文化,给予东西方文化同等的认知。△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穿汉服通勤/游园、中医养生、喝茶等等因此,Z世代既不会像国门未开之前的人们一样“信奉”传统文化而“排斥”西方文化,也不会像前人那样“否定”传统文化而“迷信”西方文化。他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种“打通古今、融合中外、为我所用”的态度——而这才是“国潮”的核心:“国”(传统文化)与“潮”(现代潮流)的融合。一方面,他们将传统文化精髓,按照现代生活诉求迁移到当下的休闲消费中,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中的汉服通勤,熬夜之后的中医养生/养颜,休闲饮食中的各种新潮茶饮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将在互联网游戏中养成的“沉浸式强体验”习惯,代入到现实世界中,去搭建他们所喜欢的历史场景,把自己变成了“活在当下的古人”——不仅穿汉服,而且举办/参加各种文化深度消费。例如:各种道具逼真“历史重演”活动、沉浸式剧本杀等等。△逼真的沉浸式演艺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所以,国潮可以带来的新消费场景,不仅仅是在景区的汉服拍照,还可以:是沉浸感更加深度的历史重演场景;是更符合年轻人现代日常活动的生活场景;是满足Z世代健康诉求的国潮养生消费场景,等等。而所有这些消费也将牵引出——国潮产品的创新制造,国潮科技的研发创新;由此,带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科技创新的新赛道。而这,才是国潮为城市实体经济带来的重要赋能!Z世代对国潮品牌的消费和推崇,不仅仅是基于对传统文化从“否定”到“肯定”的代际更替,还来源于另一股时代力量——“专业社群圈层的崛起”对于国外品牌的“祛魅”!在解释“专业社群圈层的崛起”之前,先说两个有趣的现象:第一个现象,在Z世代的祖/父辈的语境中“进口货”就是高级产品、高品质产品的意思。但是在Z世代中眼中,“进口货”的光环要暗淡得多。为什么“进口货”的光环效应在Z世代眼中消失?这和要说的第二种现象有很大关系。第二个现象,Z世代的社群圈层中有两种很有影响力的社群圈层:一种被称为“成分党”,另一种是“测评师”。成分党——主要是针对各种化妆品、日化产品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并将其测定成分的结果公布于众。在“成分党”科学理性的分析下:不少国外大牌化妆品或日化用品表现平平,不仅价高质低,而且很多所谓的“神秘成分”在科学理性的数据分析下被成功“祛魅”。反而是很多国货品牌,凭着扎实的成分和高性价比,得到了Z世代的认可和青睐。“测评师”——和“成分党”类似,也是对各种消费品进行开箱测评,并公布测评结果。同样,各种实验数据的对比,让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公平竞争,同样对“进口货”去除了自带光环。成分党和测评师所形成的社群圈层都属于“专业社群圈层”。当下,随着中国对科学教育的大力推广以及社会服务业的不断细分,像成分党和测评师这样——通过自身专业的技术、知识、经验等能力来获取回报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而且,这种“专业性”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学历背景——即使只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深入钻研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要足够专业也可以在群圈层中被认可。这些圈层中的“专业人士”得到圈层中Z世代的认可和信赖,而成为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并不需要某个社会权威或者资本的赋权,他们以自身表现出的专业性而自我赋权。他们通过专业而理性的意见,足以把国外品牌拉下神坛,同时将国潮产品、国潮文旅、国潮科技等等送到舞台中央,受到万人瞩目。这种“新专业社群圈层”的崛起,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制造链条。他们由于自身的专业性意见而带动了相关品牌在圈层中的销售,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主理人”模式。而这种新模式,将深刻地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为城市中的传统商业街区以及老城区带来新的活力。在形成新销售模式的同时,“新专业社群圈层”也反向拉动了国潮消费品的制造——这些专业人士为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反馈平台和销售平台,由此牵引制造业定制化生产。由此,使得很多传统制造业的产能可以通过国潮新消费品的生产得以释放。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社群圈层”的崛起,让国潮产品不再停留在“文化”层面,而是回归到产品本质——品质!在国潮兴起之初,很多产品只要加上“传统文化”的噱头,就能成为高价格的国潮产品。一时间,国潮产品的市场中鱼龙混杂,粗制滥造,抄袭仿制频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回顾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跌落神坛的国潮品牌,就可以看出——生存于各种专业社群圈层中的Z世代变得更加理性,那些只把国潮当“噱头”的伪国潮产品,正在被Z世代抛弃。所以,城市应该充分重视“专业社群圈层”的崛起,看到一个以社群为组织单位的“新专业社会”的形成;并充分意识到这种“新专业社会”对“国潮产品消费”的全面影响。如今,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上开设政务号已经成为各个城市的标准动作。根据抖音发布的《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就已经有政务账号5724个。在新媒体发布城市文旅宣传小视频,尤其是国潮文旅小视频,已经成为所有城市文旅部门都在做的事情。在这个“零和竞争”的时代中,当所有城市都在用国潮文旅小视频来吸引Z世代的时候,要想争取到“流量”同时还能实现“留量”,城市之间比拼的就不仅仅是国潮文旅的内容如何“博眼球”,更是制作内容背后——城市对新媒体认知深度的较量。实际上,很多城市仅仅将新媒体“窄化”为一种宣传的工具,干着和传统媒体类似的活儿——发布视频宣传城市,发各种城市通知,只是形式比传统媒体更活泼一些。很多城市还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对于“城市形象”的重塑力,对Z世代“感知流程”的重塑力,以及对“商业变现”的重塑力。而所有这些新媒体的“新力量”都将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通道!新媒体对“城市认知”重塑力,在于:新媒体的核心逻辑是扁平化“双向互动”——是你发布,我评价;而不是你发布,我接收。所以,新媒体不是政府单向发布宣传内容的电子宣传栏,而是政府与Z世代需求互动的一个双向交流平台。要想做到真正吸引Z世代,城市政府就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听取Z世代的诉求建议,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听劝”——听到Z世代的声音,从他们的视角和诉求出发,重新审视/包装/整合城市的资源。或者说,到底那些资源可以成为吸引Z世代的国潮爆款,不完全是由城市政府宣传出来的,而是新媒体上一篇篇出自Z世代个体的游行笔记决定的。新媒体对于人们“感知流程”的重塑力,本质上是——对信息感知流程的一次彻底翻转!在印刷品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感知流程是往往是从文字开始的——文章引发思考,思考产生联想,联想形成画面,进而形成情感共鸣。然而,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感知流程正在被翻转为——感官先行,身体跟进,思想到场。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移动端互联网的Z世代,这种以感官做牵引的认知流程,几乎已经是他们最主流的感知流程。所以,Z世代们更容易因为某个画面或某种情绪而被打动,由此做出决策——动身前往,理性的思考可能要让位于感性的行动。这种感知流程意味着:一个城市最好的介绍方式,不是文字化的说明,也不是理性的分析利弊,而是更加形象化,可以与之共情的一种场景。所以,对于城市(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而言,应该注意——要想让自身的“文化资源”变成Z世代喜闻乐见的“国潮资源”,要想让自身的文旅资源真正为城市的招商出力,就不能钻到故纸堆里“吊书袋子”,而是要让城市的文脉与当下的生活形成最强烈的共振!最容易被忽略的新媒体力量,就是新媒体对于“商业变现”的重塑力。很多城市对新媒体的认知还停留在——花钱买流量,花钱推高人气。实际上,目前所有主流的新媒体平台都有自身商业变现的逻辑——直播带货,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切入电商平台,切入OTA赛道等等。所以,城市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的商业变现能力——不仅要做国潮文旅的宣传,更要和新媒体做深度融合——直接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拉动自身国潮消费和培育自身的国潮产业。总之,城市必须意识到:新媒体不只是一个发布消息,网络玩梗的单向发布平台。城市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互动性——精准裁剪城市资源,做出这个城市最有打动力的“国潮爆款”;全力依托新媒体的商业变现能力——打通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渠道。3. 只有深度理解,才能看到“被隐去”的国潮新动力综上所述,当我们深度解析C端(消费端)——Z世代国潮消费的时代背景后,我们会发现:国潮的兴起,还牵引三大端口的国潮新动力——M端(制造端)——国潮制造:为城市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转型/升级机遇;T端(科技端)——国潮科技: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新的产业培育方向;B端(商务端)——国潮文旅: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新的推介动力。抓住并用好这三大端口的新动力,就是国潮推动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赋能过程!那么,该如何用好国潮新动力,真正赋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国潮的兴起还牵引三大端口的国潮新动力——国潮制造、国潮科技和国潮文旅。抓住并用好这三大端口的新动力,就是国潮推动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赋能过程!那么,该如何用好国潮新动力,真正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审视这三大国潮新动力——国潮制造、国潮科技、国潮文旅,看上去“国潮文旅”似乎是最容易上手的,是所有城市都会做的;而“国潮制造”和“国潮科技”则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培育,似乎只是针对那些制造业城市或科技发达的城市。其实不然,所有城市也都应该用好“国潮制造”和“国潮科技”这两个国潮新动力。因为,制造业的升级和科技产业孵化培育,是对城市经济最直接的带动。而且“国潮制造”和“国潮科技”是以“产业新思路”的方式直接作用在产业链上,赋能手法相对简单明了,更容易起到带动效果。而“国潮文旅”看似所有城市都已经熟知,其实却最难。因为,目前很多城市在国潮文旅打造中存在误区,以至于带动力非常有限,本质上仅停留在C端(消费端)的带动——通常只能带动部分旅游景区的旅游收入;对B端(商务端)的带动不足——无法有效形成对于这个城市的招商引资,招贤引人的带动。这也是很多城市发展国潮文旅却没有完全打通产业上升通道的直接原因。下文中,将“从易到难”,逐一分析国潮新动力对城市的赋能。1. 赋能新动力之“国潮制造”——焕新传统制造产业当下,“狠抓制造业”已经成为所有城市的共识。因为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根基,回归制造业才能给城市带来最直接的经济驱动力。在万亿GDP城市中,苏州、宁波、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等非省会城市工业增加值都保持了较高水平;即使是一线城市,也都高度重视制造业对城市的经济贡献。例如:在上海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所以,所有城市不仅要看到“国潮”对于新消费的拉动,更要看到“国潮”对传统制造业的焕新赋能。这种赋能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制造国潮产品”——捕捉国潮新需求的风口,传统制造业切换到新国潮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赛道转换;另一种是“打造国潮品牌”——传统制造业依然在传统赛道,但是通过国潮品牌的打造,实现已有产品价值的提升。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帮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产业实力。(1)制造国潮新产品——捕捉国潮风口,切换传统赛道“制造国潮新产品”对于很多中国制造企业而言,相对容易实现。因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经过40多年的成长和磨砺,无论是技术研发能力还是制造产能,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更为重要的是,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中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商业敏感性的企业家以及高度柔性化的生产制造能力!可以说,正是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这种强大应变能力,Z世代的国潮消费需求才可能被“接住”,并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为“国潮制造”。因国潮新需求而带动传统制造业切换赛道,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浙江海宁许村镇纺织产业的再次振兴。浙江海宁许村镇是著名的家纺面料生产地。根据海宁家纺协会的信息,许村镇产值2000万以上的规上企业有210家,小经营户在2000家以上。许村镇从1980年代起开始生产绸缎被面,被称为“被面之乡”。之后,从19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23年,当地一直生产各种家纺面料——窗帘布、沙发布、墙布等。这些家纺产品内外销兼顾,很多企业以外销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许村镇的家纺面料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国内,由于装饰布等家纺产品与房地产开发带来的新房销售密切相关,因此国内的家纺产品销量近年来受到很大影响;而国外,受到疫情、战乱、经济不景气等影响,同样销售业绩不佳。但是,敏锐的许村镇纺织企业很快就捕捉到了国潮服装的新风口。随着汉服从小众走向大众,汉服穿搭渐趋日常,从2023年开始,马面裙成为汉服品类下热度最高的单品。山东曹县作为我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马面裙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亿元。而这正是许村镇捕捉到的新机遇——汉服马面裙的面料生产!虽然马面裙和窗帘、被面的材质不同,纺织的纹样也不同,但是这些面料都需要同样的纺织技术——提花!许村镇正是全国最大的提花面料生产基地。这里不仅有设备基础——聚集了一定规模的大型提花机,根据海宁家纺协会的信息,许村镇有近2000台提花机被用来生产提花面料;也有原料基础——用于制作欧式窗帘花纹的金属纱线,同样可以纺织马面裙上的纹样。更为重要的是,许村镇纺织企业以往在家纺生产中所积累的织造技术,以及历史传承下来的织锦工艺,完全可以用于马面裙面料的生产。所有这些可以迁移到马面裙面料生产中的生产要素,帮助许村镇纺织产业成功转型。根据许村镇经发办的信息——2023年,许村全镇每天可以产出2-3万米马面裙面料供应全国市场。如今的许村镇,已经成为汉服服装供应链中的重要制造商。审视许村镇的纺织面料产业转型,“马面裙面料”算是许村镇面料产业的新赛道吗?从现在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进一步思考会发现,“马面裙面料”更应该算是一种阶段性的“风口”——过几年,可能就会像曾经的“缎子被面”或者“窗帘布”一样过时了。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能从生产缎子被面变成生产窗帘布等家纺产品,又从生产家纺产品变成生产汉服马面裙的面料,许村镇的成功在于:不仅捕捉到新风口,更是紧紧把握住了自己擅长的“细分市场”——“提花”纺织方面的产业优势。即使明日的风口不再是“马面裙面料”,只要“提花”纺织品依然有需求,许村镇就依然可以转型成功。这一点也验证了我司对于中小城市产业发展所提出的重要原则——细分市场,深度占有;率先发力,使劲吆喝。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从马面裙放大到汉服,再放大到Z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知方式,可以发现:Z世代那种“贯通古今、中外融合、为我所用”,将传统文化代入到现代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新生活方式——新中式生活。而这种生活创造出一系列,例如:汉服、康养、餐饮、家居用品等等新国潮产品需求,由此为中国制造业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新赛道。△汉服、康养等产业,已经成为新的赛道,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建立,“新中式生活方式”所拉动的内需消费,成为很多中国制造企业的主战场!同样以传统制造业为产业支撑的中小城市,可以借鉴许村镇的成功经验——在“新中式生活方式”这条新赛道上尽早找到自身的“细分市场”,从而转换赛道,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打造国潮新品牌——不仅要“文化出圈”更要“品质出众”与“制造国潮产品”相比,“打造国潮品牌”则更具挑战——虽然长期作为世界工厂所积累的经验让中国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应变性,更容易切换到新赛道;但是长期作为世界代工厂,也抑制了中国品牌的培育。当下的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企业才能从利润微笑曲线的最低点向上攀升,获得更高的价值。虽然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完成从OEM(代工生产)走到ODM(自主设计)的转变,但是要想利润进一步提升,就必然完成从ODM(自主设计)到OBM(自主品牌)升级。同时,从国货品牌的发展历程看,不少新国货(例如,华为手机、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已经逐渐摆脱“中国货价格低廉”的刻板印象,逐渐占据“价佳质优”的海外中高端市场。但是,对于很多传统消费品制造企业(尤其是那些做外销产品的企业)而言,依然存在“卖不上价,影响力小”的问题——急需通过“品牌打造和品牌升级”来实现产品溢价,提升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当“国货品牌”问题落实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产业发展层面,可以看到:那些新国货品牌(例如,华为手机、新能源汽车)还仅仅是很多城市要努力争取的招商对象——是美好但不确定的未来;而大量传统制造企业才是城市当下的经济主体支撑。因此,通过“打造国潮品牌”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实力,对很多城市(尤其是传统消费品制造业突出的城市)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不过,对于“国潮品牌”打造,很多企业都“栽过跟头”——在国潮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传统国货品牌靠着“怀旧情怀”而出圈,此后又有不少国货通过各种与传统文化的联名包装,来实现产品价格的拉高。但是这种“文化符号包装”下的国潮品牌,都很难实现长期的盈利发展——不少曾经红极一时的国货品牌,现在却早已销声匿迹。在前文“如何深度理解国潮”中提到:随着Z世代中“专业社群圈层”的崛起,对消费产品进行科学理性的数据分析,不仅让进口产品在Z世代眼中已经“祛魅”;同样也使得国货品牌价值不可能仅仅由“文化情怀”来支撑。如今,Z世代对国货的追求,已经聚焦在产品品质。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国潮品牌”,不仅要“文化出圈”更要“品质出众”。所以,“打造国潮品牌”不可能仅停留在写文案做宣传的产品包装阶段就结束了,而是必须延伸到产品制造阶段!“打造国潮品牌”的本质,就是带动传统制造业提升产品品质。与西安、洛阳等国潮网红城市相同,泉州也是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城。2021年,泉州整座城市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项目。泉州,同样也因国潮文旅而在当下备受年轻人推崇。2023年,“泉州蟳埔簪花围”在抖音的播放量破10亿,火爆出圈。除了蟳埔女,“世遗泉州推荐官”“宋元中国看泉州”等话题阅读量、播放量超1亿次以上的“爆款”多达十余个。根据《泉州晚报》发布的消息,2023年泉州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2.4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3.9%,其中接待过夜游客2910.58万人次,增长达94.7%,接待游客增速和旅游收入增速两项均居全省第一。和西安、洛阳等国潮网红城市不同的是,泉州作为国潮之城还有另一个重要支撑——泉州是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2022年,有16家泉州企业被中国城市报、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授予全国首批“国潮品牌”荣誉称号,其中包括:安踏、鸿星尔克、匹克等运动品牌,柒牌、利郎、七匹狼等服装品牌,以及盼盼、达利园等食品品牌。根据泉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泉州生产了全球20%的运动鞋、全国10%的服装,工艺陶瓷出口量占全国65%。在2023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泉州以12172.33亿元排名第21位,西安以12010.76亿元排名第22位。这些被授予“国潮品牌”的泉州企业都是纺织、鞋业和食品这样的传统制造业;而且大部分是在1990年前后成立,属于老牌国货。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够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成为获得Z世代青睐的国潮品牌,不仅因为泉州文化底蕴被融入到国潮品牌中,更在于泉州从产业体系上保证了国潮品牌产品所应具有的高品质。从企业个体层面看:泉州的“国潮品牌”充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中,甚至在泉州有千年历史的跨海古桥——安平桥举办“国潮品牌”的走秀活动。更重要的是,泉州的“国潮品牌”都非常重视产品的研发创新,以科技带动品质提升,实现对“国潮品牌”的内在支撑力。例如:安踏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成立有联合研究院,进行新材料的研发;利郎男装设立有自身的面料研发中心;盼盼、达利园等国潮品牌也都有自身的研发中心。这些举措保证了传统国货品牌能够赶上时代的潮流,成为被Z世代认可的“国潮品牌”。支撑泉州“国潮品牌”价值的不仅是企业个体的努力,更在于泉州产业整体发展构架的托底。而这种产业托底,对于其他城市而言,非常具有借鉴价值。首先,泉州充分提升“国潮品牌”的生产效能。和那些顶级手工奢侈品品牌不同,生产效率低是制约大部分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抑制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问题。泉州的国潮品牌大部分属于服装、鞋业、食品等传统制造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泉州在福建最早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截至目前,泉州超半数规上企业已完成关键环节数控化改造,25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智能化改造,平均减少劳动用工40%,极大地提高了泉州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其次,泉州努力做大“国潮品牌”的纵向“朋友圈”。泉州被授予“国潮品牌”的企业,都是生产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终端消费品。因此,这些“国潮品牌”能否持久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制造能力,还取决于上游原材料的供应规模和成本。对于城市而言,实现大产业链的空间高度聚集和上下游的高度协同,不仅有利于支持“国潮品牌”的持久发展,更可以壮大城市实体经济。在泉州,“国潮品牌”已经进入更大的产业链群,拥有了更坚实的产业发展依托。从石油到新材料,再到服装鞋业,泉州三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上游的石化、中游的新材料、下游的纺织鞋业,相互形成交集,构建出更大的更有韧性的产业链群。具体而言,中化泉州石化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投产30个产业升级子项目,实现化工中间原料产品就地化。2021—2022年,泉州“石化-纺织鞋服”产业链群、“建材-家居产业链群”、“机械-电子产业链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5%、8.4%、11.5% 。更重要的是,泉州坚持打造“国潮品牌”长期生存的优质营商环境。“国潮品牌”的长期生存远比一夜爆红难得多。泉州能拥有多达16个的“国潮品牌”且都是存活20年以上的企业(中国企业一般存活期为7年,小企业为2.5年),和泉州长期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密切相关。除了高效的办事效率和融资机制之外,泉州非常重视对“国潮品牌”保护与培育,例如:在世界各地落地泉州优品海外展销中心,帮助“国潮品牌”以高品质的形象出海;为已经出海的“国潮品牌”提供法律帮助,应对国外法律风险;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泉州拥有马德里商标超1300件、驰名商标159件,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福建省前三位。总之,正是基于对“国潮品牌”深度的产业理解,泉州才能推动传统制造业不断升级发展,成就“国潮品牌”之都。综上所述,无论是“制造国潮产品”还是“打造国潮品牌”,“国潮制造”对传统制造业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城市要善于把“国潮消费”,并和自身的制造业联系起来,让国潮深度赋能城市。2. 赋能新动力之“国潮科技”——开辟城市产业新蓝海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科技产业更是所有城市都看重的招商对象。但是,无论大中小城市,大家的招商重点几乎都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热门领域。招商产业领域越集中,招商竞争就越激烈,有些地方为了招商,给出的方案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又增加了新的负担,反而不利于产业今后的落地发展。实际上,在万物皆可“国潮”的趋势下,“国潮科技”已经创造出新的科技领域,成为新的产业蓝海,非常值得各级城市重视。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国潮科技”是特指那些将中国传统智慧结晶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科技创新;不涉及那些现代科技产品中加入传统文化符号的“泛化国潮科技”。从当下的发展看,围绕“中医药”这一中国传统智慧所发展的“国潮科技”,无论从市场认可度还是产业化成熟度看,都更值得具有相关资源的城市关注。在“中医药”国潮科技领域中,出现了很多细分赛道——这些细分的中医药国潮科技所需要的技术难度各不相同,可以适配于不同产业基础的城市。其中有三大新赛道最值得重视:① 最广泛适用的食品加工“国潮技术”——中式滋补零食加工制造② 最前沿的AI“国潮科技”——中医智能诊断及中医大模型以下,我们就中医药与科技结合所形成的这三大“国潮科技”详细说明:(1)最广泛适用的食品加工“国潮技术”——中式滋补零食“中式滋补零食加工制造”被定义为最广泛适用的食品加工“国潮技术”,是因为这是一个面对大众消费的广阔市场,且增长非常迅速:根据第一财经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中式养身行业洞察》显示,线上传统滋补消费市场近3年规模加速增长,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增强免疫力、祛湿、改善气血等功效的相关滋补品最受欢迎。2021年双11购物节中,滋补品类商品成交额更是同比2019年增长了4倍。从具体表现看,无论是中医药的传统老字号还是零食新锐品牌,通过打造中药奶茶和中式滋补品等“中式滋补零食”,都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和新的产业动能。从中医药传统老字号的发展看,例如:制作阿胶的东阿阿胶集团,2023年中期财报显示——旗下的阿胶糕“桃花姬”带动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幅约18.69%。而这款主要针对年轻女性养颜调理的中式零食就是一款典型的“国潮科技”——其组方源自700多年前元曲《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而加工制作则是通过现代工艺完成的。与之类似的,还有北京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推出由滋补药材制成的“熬夜水”,上海中药老字号童涵春堂推出的各种中草药奶茶等等,这些利用“国潮科技”加工的“中式滋补零食”都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就零食新锐品牌而言,例如,新中式健康零食品牌“老金磨方”,其热门单品老金磨方黑芝麻丸,也是一款“国潮科技”产品——一方面,黑芝麻在国人的中医常识中具有“药食同源,生发养发”的功效,具有打造为“中式滋补零食”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老金磨方”的生产企业使用了数字化烘焙工艺及MFS智能秤配管理体系等科技手段,使配料生产效率提高至少50%以上,实现“现代化零食加工”。正是在“国潮科技”的加持下,截止到2021年,老金磨方黑芝麻丸全网累计销售超3.5亿颗,全网用户累计超1500万;截止到2023年4月已完成两轮总计数亿元融资。可以说,“中式滋补零食”引领下的食品加工“国潮科技”可以让很多城市的中医老字号在科技的加持下,重获新生。同时,那些具有中草药产地以及零食加工企业聚集的中小城市,也应该积极关注“中式滋补零食”这条新赛道,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更精准地找到自身的科技招商目标。(2)最前沿的AI“国潮科技”——中医智能诊断及中医大模型不仅仅是中医养生休闲消费在科技的赋能下成为巨大的科技赛道,年轻人对中医的认可度也出现大幅提升,并形成了一条最前沿的“国潮科技”赛道——中医智能诊断及中医大模型。从具体数据看,第一财经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中式养身行业洞察》显示:有65%的受访者(N=1500)对中医的关注度、信任度有提高,中医调理的渗透率高达80%;与之相对应的,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统计,2023年1-2月,日均就诊人数近万人,其中40岁以下患者占36%。面对“国潮康养”需求的热潮,中医服务的供给明显不足。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提要报告》显示,目前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占全国医院实有床位数的比例仅为16.1%,远低于西医医院的提供数量。而中医院的发展本身存在着最明显“痛点”——老中医经验最多,中医院的存在完全依赖于老中医的存在;只要没有知名中医的坐镇,中医院就很难发展。面对这种痛点,AI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一条“国潮科技”新赛道——中医AI智能诊断。更为重要的是,中医AI智能诊断增加了AI智能产业新的商业应用场景,让AI智能产业能够加速落地。例如,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云诊科技团队研发出“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其主要基于:海量的舌象资源(400万张经过专家精确标注的舌象图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舌象特征检测与识别,以及多维度舌象特征定量化分析。“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的智能问诊可以做到——用户只需拍摄并上传舌面、舌下、面部照片,中医AI就会结合智能问诊,在10秒内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106种)、中医妇科疾病检测(163种)、儿童体质健康辨识(47种)、慢病分型与调理(40种)等中医AI辅助诊断服务。△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来源: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官网)
这款舌诊AI开放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从基础的中医门诊,到商业化的中医养生馆、月子中心,以及营养补充剂的线上销售等等,都可以使用这一智能诊断为患者及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中医诊断服务。结合城市的产业发展,应该看到——安徽中医药大学云诊科技公司能够研发出“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与所在城市——合肥的产业基础密切相关。在合肥所打造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地标中,人工智能有着很重的分量。根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合肥已集聚20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营收规模达2000亿元,初步构建从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根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2023年发布的《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合肥位居城市成长潜力榜单第一名。不仅是舌诊AI智能诊断,中医大模型也为医疗AI带来了全新的市场前景,让中医成为货真价实的“国潮科技”。具体而言,中医作为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几乎全部是以文字记录的形式留存于各种医书或者临床单方之中。以往计算机的数理计算,无法处理这些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资料。但是随着ChatGPT这种运用大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的强人工智能(AGI)腾空出世,中医被强人工智能(AGI)快速学习成为可能。中医问诊也成为垂直领域中大模型与行业有效结合的典型场景。以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医大模型“岐黄问道”为例:其训练数据包括——1100万条中医知识图谱数据;1500本中医古籍和文献数据;10万份真实中医专家医案数据;10万条脉象、舌象、经络、穴位数据;200万条真实的中医临床诊疗数据。在中医养生调理场景的应用中,当输入“怕冷”及相关症状,“岐黄问道”就能输出包括中药、经络穴位、食疗、茶饮等一系列多维度的中医医疗方案 。也正是看到中医大模型的市场前景,很多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未来前沿科技产业的城市,例如,南京、上海、杭州、北京等,都开始着力于中医大模型的研发工作。目前,除了“岐黄问道”之外,其他已经见诸报道的中医大模型还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共同研发的“黄帝模型”、华东师范大学研发的“神农中医药大模型”、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仲景中医大语言模型”、哈工大研发的“本草大模型”、“甘草医生”团队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的“轩岐问对”、北京交通大学研发的“TCMLLM”、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的“基于GLM-130B的数字中医大模型”等。总之,对于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而言,中医智能诊断及大模型技术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国潮科技”,是国潮与科技发展相互成就的产业新蓝海。(3)最值得关注的生物“国潮技术”——中药科学研发很多城市的重点招商清单中,都会有“生物医药”这一产业类别。不过,大部分人想到生物医药产业时,都会直接等同于“西药”领域的研发研制。实际上,中药的科学研发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医药领域。这不仅仅是因为国潮养生需求带来了中药再度受到关注,更因为中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中药的科学研发!根据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任何一项在本规定施行之日起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仍为“尚不明确”的,依法不予再注册。不予注册就意味着药品退市。而目前市场上中成药的批文中,大部分都存在着缺乏临床数据以及相关禁忌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加快中药的科学研发关乎很多中药制药企业的生存问题。同时,也只有强化中药的科学研发,才有可能敲开美国FDA的大门,让中药真正以药品的身份获得更大的海外市场,让中药真正获得更高的价值和价格支撑。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全世界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获得FDA批准上市的药品,不仅可以在美国销售,也更容易在很多国家市场获批上市。因此,在国内生物医药的研发行业中,药品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含金量被戏称为——“同等数值下,货币单位从人民币换成了美元”。截止到2024年1月,我国已经有8种创新药作为药品被FDA批准。但这8种创新药全部为西药。中医药领域,目前只有针灸用针作为外科的医疗器械获得FDA批准;中成药仅是作为膳食补充剂获得FDA批准。而美国FDA对膳食补充剂的准入机制为备案制。也就是说,中药在美国是不能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所以,加快中药的科学研发,是拓展中药海外市场,促进中药长久发展的重要出路。而且,目前中国对中药的科学研究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很多中医药大学和企业具有较强的中药科学研发实力。在中医药科学研发方面的高分SCI越来越多。以前大部分中药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国内期刊发表,但是现在中国研究人员的中药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例如,中国原创研究论文《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CTS-AMI随机临床研究》已于2023年11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JAMA杂志创办于1883年7月14日,隶属于世界三大医学会之一美国医学会,其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和《柳叶刀》杂志号称为全球四大医学期刊。)所以,在当下这个时点,中药科学研发不仅有急迫性,而且也具有相应的研发实力。各个城市在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时,应该充分关注中药科学研发——这一“国潮科技”新蓝海。对于中药的科学研发,作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2023年7月25日,香港中药创新研发中心研发的首个用于治疗难治性便秘的中药复方新药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实验。不仅如此,香港在中药研发方面的很多研究成果都获得了美国的专利。香港在中药科学研发方面的产业培育,非常值得内地城市借鉴。首先,香港特区政府明确将中药纳入生物健康产业范畴,并给予产业扶持。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发布的《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中,中药与医疗诊断设备、基因和干细胞、人工智能医疗等并列为香港的生命健康产业。为提升中医药业界整体水准,香港特区政府在2019年6月成立了“中医药发展基金”,注资五亿港元,为业界提供财政资助,包括为中医药界和中医医院培养所需人才,促进与中医药有关的科研。其次,香港特区政府为中药建立接近国际药物的通用标准。例如,香港卫生署在《香港中药材标准》中规定,药材内汞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0.036mg/kg,而内地《中国药典》中药材内汞的含量标准是不超过0.2mg/kg;不仅是对重金属含量,对中药的成分、药效及毒副作用的清晰度均有严格要求。此外,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专门对中药建立有客观评价体系,并为产品在检验认证后颁发资质证书。机构对每种中药材都详细列出了性状和鉴别方式,包括大量显微图片以及测定成分的方法细节。不仅是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中药的科学化标准化推进,在港的相关大学,例如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等都积极投入中药科学研究,并获得了丰硕成果。△香港科技大学积极投入中药科学研究(来源:图虫创意)
以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科学研究为例,其对中药的科学研究,就涵盖了多个方面:例如,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在其所著的《內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中记载有“当归补血汤”的复方。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这一复方中的黄芪、当归两味药进行了活性成分研究。由此确定汤剂有雌性激素作用,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生长及白介素 (IL-2)分泌。基于对活性成分的科学分析,港科大研发出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现代中成药——丽安康胶囊。例如,传统中药中的五味子常作为老年人的滋补中药,但是对具体作用机理并不清楚。港科大通过研究五味子,发现了五味子乙素的信息途径以及五味子乙素对多个器官的保护作用,从而说明了五味子的药性机理。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性机理,港科大还将成立生物分析平台以探讨中药的药代动力学,从而建立标准作业程序,以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例如,中草药中有一味名为“千层塔”的草药。这是石杉科石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千层塔中分离出石杉碱甲,并进行结构改良,制成一系列新型二聚体。因此,开发出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获得美国和英国的专利保护,正在和澳洲的生物科技公司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总之,中药的科学研发,是中医传统智慧与现代药学的重要结合,是具有现实产业价值的“国潮科技”,更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辟了生物医药的新领域。香港作为中药科学研发的“引擎”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对于内地城市(尤其是大湾区的各个城市)而言,对接好香港的中药研发,将成果落地自身城市,就是非常重要的招商方向。△大湾区各个城市对接好香港的中医药研究成果,并将成果落地,是非常好的招商方向(来源:图虫创意)
其实,不仅仅是中医药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新的“国潮科技”,为城市开辟出新的产业蓝海;传统木工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形成新的家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传统美妆护肤方剂与现代日化工艺结合形成新的日化产品研发等,都是“国潮科技”可以开辟的新天地。而所有这些“国潮科技”,都将为城市带来产业招商的新思路,创造产业发展的新可能!总之,当我们从“被窄化”的国潮上移开目光,并真正深度分析国潮,就可以看到如“国潮制造”“国潮科技”等这些国潮之下的澎湃新动力,已经为城市实体经济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前景!也正是当我们看到国潮对城市深度赋能的新动力后,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很多人认为最容易上手的“国潮文旅”,重新面对开篇就提出的锐利问题——“国潮文旅”是能否为城市打开“引人留人,助力招商”的上升通道?3. 赋能新动力之“国潮文旅”——助力城市招商留人在回答“国潮文旅”是否能带动城市“引人留人,助力招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文旅”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带动链条——“文旅城人产”融合发展,这也是我司对城市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文旅城人产”的带动关系,是基于时代变化的前提,即:当下的年轻人是“生活导向”而非“工作导向”——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是到生活地找工作,而不是去工作地讨生活。△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生活的城市(来源:图虫创意)
基于这一前提,城市要想在竞争中吸引到年轻人,就必须打造一条新的吸引链条——挖掘城市文化特质,塑造有吸引力的旅游磁极;以旅游磁极提升城市生活魅力;以城市魅力生活吸引年轻人;而年轻人的聚集不仅可以孵化出新产业,而且高素质的人才更可以成为招商的重要砝码;最终推动城市高质量产业的培育发展。很多城市打造“国潮文旅”也正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引起招商对象的关注。但是,为什么有些城市的“国潮文旅”在帮助城市“引人留人 助力产业”方面,带动力不明显呢?问题就出在——对“国潮文旅”理解没有深度,从而造成“文、旅、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断裂,无法有效形成对“人”和“产”的带动。所谓“文旅”的断裂是指,有些城市把“国潮文旅”完全做成了“网络追热点,汉服逛景区”,和自身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完全无关。这样的“国潮文旅”是一种毫无特色的“跟风”,要想引人瞩目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在城市文旅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抖音上,月均热点视频数量高达100万+,月均热点创作人数高达70万+。跟风的“国潮文旅”也许可以蹭上热度,但是很难引起持久关注,更无法做到爆红出圈从而吸引人来。而更大的误区来源对“国潮文旅”的理解偏差——“国潮文旅”变成了一味的景区“复古游”,完全与城市的现代生活和现代产业要素割裂,造成了“城”、“旅”之间的断裂!于是,就会出现各种“旺丁不旺财”的现象。例如,景区可能热热闹闹,但是城区冷冷清清,无法深度带动城市消费。△国潮文旅不仅要带动景区发展,更要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来源:全景网)
再例如,“国潮文旅”成了一场纯粹的穿越到古代的体验之旅,年轻人和这个城市现实生活完全没有链接,更没有激发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从而造成对城市引人的转化率不高。又例如,“国潮文旅”没有涵盖和体现出城市的产业要素,以至于对城市的产业招商推动力不足。那么,什么样的“国潮文旅”才能弥合“文、旅、城”之间的断裂,从而实现“文旅城人产”之间有效连接,让“国潮文旅”真正为城市的“引人留人 助力招商”打开上升通道?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前文中提到的“新媒体时代,Z世代认知流程的翻转”——新媒体以视觉主导的传播模式,重塑了Z世代的认知流程,形成了——感官先行,身体跟进,思想到场的先后顺序。因此,城市需要更加形象化的“场景”传播来吸引Z世代,要让那些作为“国潮文旅”基础的“历史文脉”与当下的城市生活形成共振!△只有“文脉”和“青春”共振的“城设”才可以支持城市长红(西安钟鼓楼)实际上,营造“国潮场景”对很多城市,尤其是对那些历史古城而言,并非难事——在古建筑群里,穿汉服的帅哥美女流连其间,绝对是很吸引人的画面!但是这样的“穿汉服逛古街”的“国潮场景”和城市的现代生活有多大关系呢?又和城市希望发展的产业有什么关系呢?优秀的“国潮文旅场景”要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城市现代的生活/生产要素搭接在一起,激发Z世代感知到——这不仅仅是一座“好逛”的城市,更是一个“值得生活”的城市。在这方面,我们不妨观察国潮城市——杭州。杭州不仅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国潮旅游目的地之一,更是被年轻人视为最理想的生活地之一。在《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中,杭州位列第五(前四名为上海、 北京、深圳、广州四大一线城市)。在杭州,国潮文旅被细化为“宋韵”——精准体现出杭州的国潮与其他城市“国潮”的差异性。但是杭州的“宋韵”并没有被局限在南宋“临安”的复古穿越中,而是将“宋韵”诠释为一种风雅繁华的城市生活,并很好的与杭州现代化城市结合。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国风亚运短视频《丹青游》。这部短视频获得全网综合曝光超2.5亿次,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象舞指数”主流媒体周榜第三。这部短视频只有2分17秒。片中,两位杭州的国风博主——“送花娘”陈喜悦和“挑花郎”一青引领着若干知名古画中的人物,在现代杭州进行了一场大型city walk(城市漫游),最后落座在亚运场馆中,一起为运动员加油,点题“亚运会”。《丹青游》所展示的场景中,大量使用宋画做背景——不仅有《西湖柳艇图》《西湖图》这样的本地风景画,更有《清明上河图》《货郎图》《蹴鞠图》《斗浆图》这样的繁华市井生活的风情画,以及《文会图》这样体现风雅休闲的文人画。这不仅体现出“宋韵”这一杭州城市设定,更着意于展现杭州——风雅而繁华的城市生活。而且所有这些场景又与现代杭州的街道、亚运场馆相互叠加,让人感到——杭州风雅而繁华的城市生活气质从宋连绵至今,不曾中断。而更加直击人心的是——片尾出现的口号(slogan):“欢迎你和你的热爱一起抵达”。由此,“国潮”最底层、最初始的驱动力——年轻人的“热爱”不仅被点明,更与杭州这座城市形成了链接:杭州这座城市是“懂年轻人”的,是“懂生活”的,是欢迎年轻人带着“热爱”而来的。所以,城市的“国潮场景”不仅要体现城市以往的历史文脉,更要与城市当下的魅力一脉相承,深度融合。由此,实现从“旅游场景”到“生活场景”的迁移,真正激发Z世代对城市当下的热爱,而不仅仅是对城市历史的热爱。△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商业街区的舞台演艺空间(摄影@杜玮)
成功“国潮文旅”所营造的场景,不仅是可以做到从“旅游场景”向“生活场景”的迁移,实现对年轻人的吸引;更可以向“商务场景”迁移,实现对产业招商的促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把“国潮”与招商的产业要素相对应,让“国潮文旅”成为一场对城市产业要素的场景体验。具体而言,“国潮文旅”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带动,可以分为三种模式:这种“国潮文旅”的带动,就是将城市产业直接纳入到文旅体系之中,成为城市国潮文旅的一部分。最为典型的城市,就是前文所分析的“国潮品牌之都”——泉州。在泉州文旅局推出的2023“世遗泉州”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中,不仅包含5条世遗旅游主题线路,还包含3条研学旅游主题线路和2条工业旅游主题线路。在世遗线路中,不仅让游客感受到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展示出泉州作为千年海港城市所具有的多元文化包容性,海丝起点的商贸文化和探险精神。在研学线路中,则将泉州特有的德化瓷器的历史变成了一场研学之旅,研究场所就是被授予“国潮品牌”的顺美集团的顺美陶瓷文化世界。而工业旅游线路,不仅是参观七匹狼、盼盼工业园区这些“国潮品牌”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更是在当地现代化工业园区感受到闽人“爱拼、敢拼、善拼”的精神——增强对这些泉州国潮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这种“国潮文旅”的带动,核心在于将文化元素转化为招商对象所看重的产业要素。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城市,是实力国潮城市——苏州。苏州作为实力国潮城市,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繁华历久不衰,更是对年轻人形成了实际吸引力——不仅是文旅吸引力,更是定居吸引力。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苏州人口总量、人口增量及增速均为江苏省第一,人才数量占比位列全省第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全省最低。苏州不仅能吸引年轻人定居,更能吸引重量级的招商对象。之所以说,苏州在这方面最成功,是因为苏州吸引到了国家级的产业招商对象——新加坡工业园!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苏州工业园。虽然苏州对新加坡工业园的招商工作早在1990年代,此时“国潮”尚未兴起,但是苏州已经深谙“国潮”的精髓——古为今用,文为商用。1992年,当时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江苏各城市之间考察新加坡工业园合作城市,时任苏州市长章新胜亲自陪同李光耀一行参观苏州园林,并用英语介绍苏州园林的精巧之美和匠心所在。
△苏州园林(来源:图虫创意)
访问期间李光耀曾风趣地说:“我以后一定要让孙子到苏州住几年,这样可以领略到苏州的灵秀之气了。”几个月后,在李光耀的第二次苏州之行中,接待人员又拿出了苏州特有的苏绣作品向李光耀进行展示说明。可以看出,对于新加坡工业园这个超级招商目标,苏州巧妙地将自身的“文旅资源”转化为“苏州人做事精巧”的商务形象,而且一直持之以恒——不断挖掘文旅新故事,对应新的招商阶段。到了1995年,苏州工业园开始招商落地时,苏州又讲出了新文旅故事——苏州工业园的首发区正是春秋时期铸剑大师干将莫邪铸剑之地,剑成而吴霸,成就了吴国霸业。言下之意,在苏州工业园落地的企业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苏州的“国潮文旅”对于苏州的招商工作虽然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但显然起到了很大的加分作用。△苏州的“国潮文旅”,对于苏州的招商工作,起了很大的加分作用(苏州博物馆,来源:图虫创意)
招商比拼的是城市实力,更是城市的精神面貌。所以,国潮文旅服务于招商,并不是仅仅让招商对象吃好喝好玩好,再宣讲一番城市的悠久历史;而要的是——从“国潮文旅”中展现出属于这个城市的“精气神”和“做事风格”,以此成为招商的有利背书。现在的城市都非常看重对科技产业的吸引和培养。那些有远见的城市早已不满足于现有科技企业的招纳,而是将目光放到那些更加前沿的未来产业的培育上。越是前沿的科技产业,越是依赖于“人”的创新研发,而不仅仅是硬件基础条件的提供。科技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城市,本质上就是选择“有什么样人”的城市。毕竟,什么样的“城”是由这个城市中的“人”来体现的。所以,当“国潮文旅”助力未来产业的培育和种子企业的吸引时,最重要的是用文旅讲好“城市名人”的故事!要想讲好城市名人的故事,重点不在于“名”而在“人”。要让人的气质成为城市的气质。宁波可能算不上是网红国潮城市。但是从年轻人愈发追捧科学家,科学家已经成为时代明星的趋势看,宁波绝对是一个群星闪耀的国潮城市——这里是著名的“院士之乡”。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宁波籍两院院士已增至122人,数量依旧保持全国第一。从2008年开始,宁波就意识到院士对城市科技创新产业的带动作用。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推动在宁波建设院士工作站,从而达到“借院士的头脑,升级本地科创企业”的作用。2020年,宁波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又推出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与院士工作站共同助推宁波高新企业发展。根据宁波市科协的统计显示,院士工作站合作项目涵盖“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基本覆盖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等15大细分战略领域。不仅如此,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还整合科技资源,助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企业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成为人才培养的“聚宝盆”。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3年,在近3年的时间内,宁波市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引育博士471人、硕士367人,晋升正高职称263人,晋升副高职称230人。也正是有院士“人力资源”的底气,宁波发布了《宁波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着力培塑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空天科技、未来海洋、量子科技、原创新药及未来诊疗九大未来产业赛道新优势,以期率先将宁波打造成为未来产业创新引领区、场景应用示范区、融合发展先行区。并提出,到2027年,宁波将在九大未来产业领域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所有这些对“院士”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宁波对于“院士之乡”的文旅诠释:从而让更多的人——不仅是一般的旅游者,也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科学家精神。在具体打造中,宁波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可以触摸感知的城市文旅体验,让“院士之乡”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名号,更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首先,宁波让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感知“科学家精神”的精神场所。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有院士林、院士公园、院士雕塑群、院士路、甬籍院士陵等众多纪念空间与活动场所,还设有甬籍科学家专题展厅和文化长廊。更重要的是,根据院士的专业建成了特色化的博物馆,例如:周尧昆虫博物馆。这是以周尧教授命名的博物馆,也是目前以个人姓氏命名的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博物馆兼具专题博物馆与名人纪念馆的双重性质,原馆建于1996年,现在迁建至被称为宁波“城市绿肺”的鄞州公园内,面积也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展至现在的3000多平方米。公园与博物馆相互融合——用自然的景观诠释出宁波山清水秀与人杰地灵的关系。△以周尧教授名字命名的昆虫博物馆(来源:图虫创意)
更重要的是,宁波对甬籍科学家故(旧)居不仅是修缮,更打造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宁波先后完成了多个甬籍科学家故(旧)居修缮——童第周故居、翁文灏故居、戴传曾故居、贝时璋故居、童志鹏故居、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等。其中已建成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建设成为国家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童第周故居、钟观光纪念馆建设成为浙江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宁波将这些科学家故(旧)居与博物馆“串珠成线”进行整合,形成“馆展结合”的甬籍生命科学家故(旧)居群落主题游学线路。由此,为所有爱科学的人们提供了“为了一群人,去看一座城”的文旅深度体验。△宁波
总之,无论是直观的宣传推广,还是有利的招商背书,或是潜在的人才吸引,“国潮文旅”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产业,助力城市的招商留人。所以,“国潮文旅”完全可以为城市打开了“引人留人,助力招商”的上升通道!以上,本文花了最多的篇幅来向读者说明“国潮制造”“国潮科技”以及“国潮文旅”如何为城市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赛道、新模式;希望以此为面临高烈度竞争的城市,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增强城市发展信心! 五、期待新国潮城市的崛起
之所以用《国潮,赋能城市》作为《新国潮城市》的开篇文章,就是希望——这本书的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后,对当下的“国潮”发展有更全面也更深入的认知,并相信新国潮城市必将崛起——因为,这些新国潮城市所拥有的不仅是国潮所带来的时尚华彩,更是国潮所带来的澎湃新动力!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让我们在自豪于国潮文化盛世的同时,一起为新国潮城市的崛起而加油!助威! 加入私密社区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科技」,这里,是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