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荣| 散文:望海恩波照秋城——2024年夏夜与友人游望海楼公园感怀

文摘   2024-10-28 12:28   云南  



李 荣       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曾在省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过散文、诗歌、评论等各类文章500余篇(首)。

盛夏时节,返昭探亲,与老友相约,欢聚瓦窑河畔,夜游望海楼公园,忆人文历史,慨风雨沧桑,话变迁发展。犹“望海”远眺,开放视野,敞阔心胸;于“恩波”楼下,感党恩泽,光辉普照。秋城人民以开放姿态、宽阔胸襟,沿“昭示文明、通达未来”之康庄大道,铿锵迈进……

(一)

7月下旬的一个午后,我与爱人相携,邀请几位好友赴望海楼公园附近一家食府小聚。暮色初垂之时,街道两旁华灯初上,众友人兴致陡增,遂一同夜游望海楼公园。坐落于昭通城南凤凰山麓的望海楼公园,依山傍水而建,简约时尚而大气,且融入了当地历史、地理、人文等众多元素,占地面积有数百亩之广。虽大部分为人工修建,却俊美而自然,秀丽亦不失淡雅。大家一路攀谈走进公园,只见霓虹闪烁,灯光璀璨,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夜晚的望海楼公园像一位优雅甜美的少女,沉静在光与影的世界里,亦真亦幻恰似仙境,令人遐想联翩。碧树环玉翠,鸟鸣花散香;丛林掩古木,轩榭映亭台。湖水静无声,假山生绿岛;白鹭栖鸟欢,野鸭恋天堂。公园内五光十色,处处曲径通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景象。轻风拂来,岸边树木摇枝轻舞,纷纷借晚风素手,梳理垂条。湖水随风荡漾,微波泛起,弥漫着夏夜丝丝清凉。水中倒影朦胧参差,伴着粼粼波光,踏浪轻舞,美妙绝伦,宛若童话之境。

汉白玉石九孔桥,犹如银龙腾扶摇,疑问长虹卧波里,众友抚栏望窈窕。音乐喷泉然忽闪,姿美形柔亦舒缓,临岸向水戏鱼儿,歌声清婉复回转。旋律渐急似鼓敲,一股直流冲云霄,遥看水面升玉柱,意欲苍穹试比高。宫阙琼宇惊众仙,纷纷低眉叹人间,撒落无数珍珠粒,击碎夜幕湖中天。静立岸边凝神思,任凭晚风撩衣衫,湖水洒光晕灯影,美景尽在眼底收。我心生感慨,这望海楼公园既可消暑纳凉,更是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地方,无愧昭通城市之靓丽名片。

夜色缠绵,蝉声呦呦。置身这美如画、雅如诗、秀如歌的公园,走上一走,看上一看,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我们观亭台楼阁,过回廊铁索,看见有人在打太极拳,也有在散步健身的,还有在唱歌跳舞的…… 透过公园迷人夜色,向湖面对岸眺望,可见柔软的人工沙滩,孩子在惬意玩耍,抑或尽情嬉闹,感受海边风情…… 公园东侧傍凤凰山建有人工瀑布,瓦窑河自旁边流过,漫步在河岸广场,行游于烟柳长堤,“望海楼”伫立于广场中央。穿过岁月无尽沧桑,望海楼始终岿然不动,成为此地标志性建筑,承载昭通几代人的记忆,见证秋城的发展与变迁,留下独特的城市印记。

(二)

皆言风景多名胜,探访古迹寻历史。我们抬头仰望,在夜色与灯光的映衬下,只见青砖红瓦、朱门红窗,楼上镌刻“恩波楼”,风韵气派令人浮想联翩,滋生诗意旷达之想象。门前两棵圆柏古树历经260多年之风雨,依旧傲然挺立、苍翠遒劲,与楼身浑然一体,更显古朴深厚。因多年在外地工作,并未常来此游览,然于古今诗词文章与相关新闻视频中,早与这座古楼邂逅多次,寄情于千丝万缕。此次更像故人重逢,熟悉又温暖。与众友人驻足古楼之下,遥想当年风云变幻,拾起散落的记忆碎片,探寻这座古楼的前世今生。

时光回溯260多年前,自清乾隆19年(公元1754年)起,昭通连年大旱,农桑不兴,土地荒芜,民生艰难。后至乾隆24年,恩安知县沈生遴初来到任,见此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遂停止租税征收,开仓平抑粮价。翌年始兴农田水利,知县每每必亲为,官员齐心皆附随,民众人人倾其力,于利济河上建堤坝16道、闸门18口,引蓄龙洞之水分配利用,开沟挖渠四通八达,灌溉滋养田畴万亩,修缮水系调节丰歉。有“留余闸”方圆10余里,堤长数百米,有“众流所归、一郡之关锁”之美誉。

因“留余闸”为整个昭鲁境内水系之咽喉,县衙特设专人管理,培修堤埂,植树保护。为“障蔽南方星火”,效仿古时烽火之台,于闸埂之上修建瞭望楼阁,以察四周水火灾患与兵匪情势。虽不见巍峨宏大,然四周山水疏风映日,长堤烟柳相映生辉,叠浪摇天,一片汪洋。凤山楼阁倒映参差,堪比海市蜃楼之景观,波光潋滟大有望海之气势,故起名“望海楼”。时任知县沈生遴亲笔撰写《恩安添建蓄水闸坝碑记》,记述恩安县建置后兴修水利和垦殖情况,有重要文献价值,可惜有半截现已断失,甚为遗憾。

其后,云南总督爱星阿来昭通巡察,见此地经济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遂专程察看“留余闸”,登望海楼游览,观楼前汪水巨浸、水光涌碧,沿闸杨柳映日摇风,其心舒畅,感皇恩浩荡于四海,遂兴致勃勃,亲题匾额,将望海楼更名为“恩波楼”,彰显皇恩波及昭通,以期民众记天子恩泽,垂之久远。由此可见“恩波蜃影”并非虚名。或因当年知县恩德,当地百姓铭记于心,故感念而执着,仍习惯称此楼为“望海楼”。想到此处,我情不能自禁,顿感文思泉涌,即兴赋诗吟诵:“秋城望海瞻古楼,汪泓水畔众人游;遥看青山凤凰舞,恩波荫泽复何求?”

(三)

后至咸丰年间,望海楼因战乱而毁于大火,一度消失在世人视线之中,然其历史并未因此结束。至光绪29年(1903年),地方邑绅杨履乾倡议并筹资重建望海楼,流传前贤之遗韵,教化风欲于后世。楼前增设屋宇,修盖亭台,辟植花木,添置回廊,护以围墙。于门两侧题写“万千气象满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之楹联,笔锋苍劲有力。至此,这座历史建筑才得以重新焕发耀眼光芒,为昭通风物之胜景。时任昭通知府张赓亲自撰写《重修恩波楼碑记》,翰林谢履庄亦作《恩波楼续记》,追怀历史,记述修建经过,阐述以风物寓教化,以及保存历史文物,并光大其昌之观点。

知府张赓在“碑记”中记述曰:“古豪杰慷慨负奇气,而或不见许于当时者,士君子文章负盛名,而或无表见于后世者,盖名者,实之宾,为天所珍惜而为人之所难得。自古名即尽人所图顾,中传或不传者,则有不幸也。今兹楼之见重于昭也,岂非以其人哉?…… 然则是楼也,非独壮出泽之观,将以振起斯人之志气,且使继沈君而至者,肖规曹随而勿堕其旧也,则斯楼所系于昭,非浅鲜……”我们于公园夜灯之下,仔细研读之,不无教益,犹回年少书香时光。

翰林谢履庄于“续记”中亦有一段警示世人的文字:“今诸君子之作斯楼,经营惨淡,不遗余力,一任毁誉之交乘,卒能不怨惮劳以蒇厥事,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者,非耶。余尤愿后之贤父母,以夫吾郡之有心于桑梓者,善继前征,恢张而倍护之,俾斯楼之兴,永永无替。则吾郡文物之番盛,气象之光昌,必有日上蒸蒸者……”无论曾经的历史风云,抑或今天的日新月异,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心怀苍生的伟大人物,他们造福桑梓而善继前征,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镶嵌在望海楼四周墙壁上的《恩安添建蓄水闸坝碑记》与《重修恩波楼碑记》和《恩波楼续记》,历经无数风雨洗礼,诉说着昭通的发展变迁。我不禁心生感慨:“千年风雨今犹在,万般景像忆当年。”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引领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感受其人文艺术之精髓。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诗句,赞赏望海楼的蔚然俊秀之景观。

清嘉庆年间,享誉云南诗坛之先贤魏定一,曾以《柳闸含烟》为题,留下了一首七律诗:“凤凰山下沛恩波,春煦秋荫变态多;翠水盈盈摇古柳,香风习习长嘉禾;楼如海市烟千缕,渚傍渔舟雨一蓑;有客乐山兼乐水,时时树底听讴歌。”静读此篇诗作,并非溢美之词。遥看今日昭鲁,慨叹岁月如歌。芸芸众生感念,犹享知县余荫。

清光绪年间,庚辰进士谢文翘,沿历史古迹到访望海楼,面对空寂楼阁与云卷云舒,曾以《恩波蜃影》为题,作五律诗云:“空蒙含蜃气,烟雨此登临;倒影飞甍漾,微波落涨深;梅黄宜倚笛,稻绿喜穿针;嗣茸欣同志,清樽我尚任。”此诗抒发了浓厚的思乡情结,引发无数游子的心灵共鸣。谢文翘也因此结缘望海楼,诗篇传诵,名扬四海。其时,他还题一长联:“蜃影漾清波,暇日选胜登临,右看凤翥,左拂稻香,风景足留连,万户黎元欣乐岁;乌蒙征轶事,斯楼沿时隆替,载咏辇飞,重赓矢棘,规范艰缔造,一家甥舅溯良缘。”至此,“恩波蜃影”被列入“昭通八景”,而名噪风光一时。

(四)

倘若以历史之广角镜头探视,曾被战争硝烟弥漫的望海楼,至昭通则必打卡的红色地标。不仅是昭通的风物胜景,还是中共昭通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纪念地。1929年初,受中共云南省工委派遣,浦光宗赴昭通传达省工委《加强农村工作的指示》,会议就在望海楼召开。中共昭通地下党同志亦常以郊游为名,到望海楼秘密接头。还曾举办多批党员、进步学生及农民积极分子学习培训,组织党员和革命骨干学习马列理论。至此,望海楼成了昭通早期革命的摇篮。

千秋伟业筚路蓝缕,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解放以后,望海楼曾历经数次修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昭通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每一个地标建筑都烙印着时代的痕迹,记录着城市的成长轨迹和百姓的安居乐业。望海楼也成为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市区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追寻先辈足迹,领会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

一楼阅百年风雨,古郡写千秋华章。登临望海楼,远眺可览群山连绵、云海翻滚之壮丽,近观则见广阔田野、河流蜿蜒之静谧。望海楼从建造至今,已经历260多年的风雨,有过无数次的重建和修缮,它记录了昭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沉淀。望海楼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仿佛在诉说着风雨沧桑中的昭通故事,将这里悠久宝贵的历史、独具魅力的文化,与地方美丽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望海楼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瞻游览、探幽寻古。

2010年,当地政府重新修缮望海楼,并新开辟了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湖心岛上,树荫匝地;鹭鸟低飞,水天一色。四周林木苍翠,园内环境清幽。小桥流水,花草点缀。九孔桥如长虹飞落,湖岸铺设银色沙滩,打造著名的“望海公园”,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成为当地市民游憩之佳境。望海楼青瓦白墙,凤凰山松柏叠翠。天光云影,相映成趣;湖光山色,蔚然深秀。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有机融为一体,凸显出生态化、人性化、特色化,尽显人文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文化探觅者,抑或自然爱好者,来这里皆能寻找到自己的乐趣,令身心俱悦。

我们零距离感受这山水秀丽、景致幽雅的“望海楼公园”,恰巧遇到一群从四川过来避暑的游客,他们对这里的自然山水、苍翠林木、湖畔光影、廊桥亭台、丛林栈道…… 皆赞不绝口。因昭通的气候与城市建设,这座现代水体公园一直是他们心中的一片芳草之地。     

(五)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昭通史称“乌蒙”,然从前世直到今生,这座城市都不应该以一座山来命名。因为它从不缺少深邃浩瀚的崇高之境界,也从不缺少秀美温柔的灵性与多情。时世变迁,昔日那个广阔无边、浩淼水美、沙鸥翔集、渔歌互答的千顷池,早已不复存在;一派绿岸肥鱼、平畴沃野、纵横阡陌、炊烟袅袅的美景,亦随池水退去。唯独留下这座“望海楼”,穿越了沧海桑田的历史烟云 凝聚了昭通人民的智慧结晶,镶嵌了独具魅力的人文印记。

曾经数万亩的平坝良田,早已演变为地势平坦的高原盆地。荡漾干年的沧海变成桑田,才有了今天的昭鲁绿洲。曾经的乌蒙古镇也变成了今天高楼栉比的现代化都市。踏着昭通城里古老的青石板,漫步在古韵悠远的街头巷尾,走进那一个个古老村落和湿地,既可感汉碑之神韵,亦可穷晋墓之渊源。寻古蜀望帝之杜宇传说,探洞经音乐之古朴神秘,读乌蒙山民之沧桑历史,听昭通山歌之深厚辽远,观民族歌舞之纯朴绚丽,赏“四筒鼓舞”之粗犷狂放……

试看今日昭通,发力滇东北,辐射云贵川。新建军民合用大型机场似丹鹤展翅,正集聚腾飞之力,各通用机场计划构建便捷高效“空中走廊”;渝昆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后续多条铁路项目已经启动,“县县通高铁”计划正有序推进;800公里高速续建项目相继上马,“县县双高速”目标有望实现;金沙江高等级航道不久亦横江复航,“通江达海”之蓝图很快将变成现实。

从历史中走来,于时代中飞跃。千年时光已是尘封往事,经历了沉淀、变迁与更迭,一座千年古城,世人称“昭示文明、通达未来”,城市文化品位得以显著提高。已经跨入全国中等城市的行列,“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之总体格局,业已明确,初步形成引领区域发展与三省交汇之中心城市之雏形。一条条大道交错纵横,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生态休闲的空间不断拓展…… “秋城”美誉,提升了现代人对昭通的城市生态审美情趣,润泽着这座清凉洁净却又温暖繁华的城市……

凉风送爽,翠柳盈盈。我尽情享受这高原“秋城”夏夜之清凉,心中突然升腾起空阔无边之喜悦,肃然起敬!昭通,一座活力四射的“魅力文化”之城,一座现代化的“怡情山水”之都…… 在我有生之年,与这座美丽的城市邂逅、结缘,幸甚之至!



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创文明城市•创卫生城市

昭通百名文学艺术家作品展

文学之乡●昭通创作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是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昭通党委、政府联系昭通和外界作家、艺术家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和展示昭通文学艺术的平台和窗口。《昭通创作》微信公众号刊登昭通和昭通籍文艺家优秀文艺作品,或其他文艺家关于昭通题材的优秀作品。本平台所发文章不代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的观点,文责自负,严禁抄袭。

主管: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

主办: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

顾问:曾令云   陈孝宁

编辑:《昭通创作》编辑部

投稿邮箱:

3340136696@qq.com(文学、摄影类)

514007714@qq.com (美术、书法类)

昭通创作
联系昭通文学、艺术家,培养昭通文艺人才,壮大昭通文艺队伍,展示昭通文学艺术成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扩大昭通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