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 散文:3086天

文摘   2024-10-16 13:28   云南  

罗勇      彝族,云南镇雄人,1979年6月生,文学、摄影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





 坐在城西的家中,打开导航软件,随手输入乡下老家的地名,选择“驾车”,软件推荐了省油路线、大路多收费多、等灯少有小路这三条路线,车程在29分钟至41分钟之间。

 纵使故乡三万里,回家的路,依旧清晰可辨。即便选择步行,也只消两个多小时,还能重温儿时爬过的山、下过的坡、跨过的沟。前几年,我就有步行回几次家的打算。忙于工作,俗事缠身,我已经许久没乘车回老家看你了,遑论步行。

 现在是农历六月初,台风“泰利”扩大了势力范围,雨水殷勤地光顾镇雄这座滇东北小城。不下雨的时候,天气多闷热,适合吃点清淡的食物,来一碗红豆酸菜汤,就很不错。躺在床上,雨水敲打窗户遮雨棚的滴答声,无端勾起我的味蕾,突然想吃你做的那道“春节美食”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人家,条件大都不宽裕,能吃饱穿暖就很不错了,哪敢奢望什么美食?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一些平时想都不太敢想的美食,才会罕见地摆上“火锅板”。那时的“火锅”,多是火炉上煮得翻滚的一砂锅红豆酸菜汤。将木勺对着冒泡处使劲一捞,准能舀着很多红豆。相对酸菜来讲,红豆更是许多人垂涎的美食。热气腾腾的砂锅上,通常会放一块砂锅直径两倍左右的窄木板。这块“火锅板”上,平时一般只有一碗糊辣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快爱子蘸水,只有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请人干农活时,才会摆上炒洋芋丁、豆豉腊肉、胡萝卜炒瘦肉等“人间美味”。长时间的高温烘烤,加上火苗偶尔淘气一下,“火锅板”笔挺的躯体上,就会留下两三处黑色的“疤痕”,时间越长,“疤痕”越深。

 你常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春节期间,每家每户的饭菜要比平时丰盛些,这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美食节”。品尝“年味大餐”前,得先给祖先敬酒、贡饭,谁要是先动筷子,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大年初三的早晨,是春节期间最后一次给祖先们贡饭,贡品是一碗热气腾腾的三角汤圆。随着一阵鞭炮声的响起,春节就算过完了,就要下地干活了。你说,“庄稼老二嫑盼年,过了年就要下田”。

 下地之前,得先吃午饭,你做的“春节美食”正是其中的一道。是三角汤圆吗?不完全是。因为太早,你只包了十来个三角汤圆,多出来的糯米面团,被你做成一个个圆饼备用。下锅前,你先将火炉烧得旺旺的,再把铁锅置于其上,倒入足量的自家炼制的猪油,油温升高后,再将一个个糯米饼放入油锅中。伴随着“砰、砰、砰”的声音,被炸得金黄的糯米饼膨胀开来,羞怯地露出了白生生的“肚子”。再给它们翻几次身,待通体金黄后,就可以盛放到碗中备用了。

 午饭时间,你再次把铁锅放在火炉上,倒入少许猪油,油温升高后,再放入少许冷水,撒上适量白糖或红糖,待水沸腾、糖融化后,将此前油炸好的糯米饼放入锅中加热,收汁后迅速出锅,一碗色泽金黄、甜而不腻、香糯爽口的糯米粑粑就做好了。这道“春节美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吗?你没说,我只知道很好吃。在家境不好的孩提时代,这道油、糖、米皆全的炸“糯米”粑粑,满足了我对美食的大部分定义,极大征服了我的味蕾。菜名?不重要。

 今天看来,这是一道热量偏高、不易消化的甜品,不宜多吃。对儿时的我来说,这道实打实的“春节美食”,哪有机会多吃?再说了,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可不轻松。

 最初,它的原材料也并非糯米,而是自家种植的糯包谷。糯包谷的种植方法、成熟周期,跟普通包谷无二。农历八月左右,糯包谷成熟后,在你的带领下,被收回家的它们,和普通包谷分区域堆放在“炕楼”上。儿时,老家的房屋多为茅草房或瓦房,烘烤粮食的“炕楼”,就是在人形屋顶和四壁之间竹木混编的隔层。我家的老屋,是一层水泥平房。混凝土的屋顶偏薄,里面的砂石是原生态的河砂,黄色的、白色的、褐色的、黑色的,色彩斑斓得像一幅抽象画。时间久了,屋顶边缘会有些“钢筋”冒出头来,仔细一看,有不少是早已变色的竹竿。我家的“炕楼”,最初是借用几家人共用的烤烟房。后来,把一间屋子进行简单的改造后,才有了自家的“炕楼”。

 经过火炉十天半月的烘烤,烘干的包谷棒子被你推下“炕楼”,在地面接受“粮盖”的鞭打。经过绳索的勾连,由两根木棍合体的“粮盖”,大多下短上长。使用时,双手一上一下握住下端,用力挥动,就能用“暴力”将包谷粒从包谷棒子上分离开来。筛选出小石子、包谷叶碎片等杂物后,包谷粒们就住进了“新家”,那一个个满满的粮筐(我家是几个木柜子),是一家人能“吃饱”的底气。

 笨手笨脚的我,由于经常被“粮盖”欺负,只得改变策略,或用双手握住包谷棒子朝相反方向扭动脱粒,或一手一个包谷棒子相互摩擦脱粒。这种方式,单次消耗的体力看似不大,但很费手。过不了多久,双手手掌心就会被搓得通红。如果用力过猛,手掌心破皮出血也是常事。

 农历腊月初十左右,你从木柜子里舀出几十斤糯包谷粒,装入“眼兜”。这种类似长方体的竹制无盖筐,一般能装四五十斤粮食。你先把糯包谷粒背到院子中的大石磨旁,再调整好石磨的间隙。一切准备就绪,大家换着推动磨盘,糯包谷粒应声而碎。它们褪去的“衣服”,成了猪食的一部分。

 体型“缩水”的糯包谷粒们,被你装进一个大盆子,开始“泡澡”。几天后,泡得浑身软糯的它们,再次与石磨碰面了。在磨盘与糯包谷粒吱吱呀呀的对话声中,白色的糯包谷浆缓缓流进石磨磨口下面的水桶或锅里。

 被你揉捏成块状的糯包谷浆,经过几天的阳光曝晒或火炉烘烤,等差不多流干身体里的水份后,走向另一段旅程。

 前来迎接的,是一个叫碓窝的家伙。老家周围没有一个好用的碓窝,要将糯包谷浆块碾成粉末,还得跑去几里之外的地方借用。背着糯包谷浆块,一家人踩着厚雪或薄冰,小心翼翼地出发了。

 踩着碓窝棒(杵)的一头,经过中间的支点,动力传递到碓窝棒七字形的那头后,向碓窝底砸去。一下、两下、三下……经过千百次的打磨,粗粝的糯包谷粒,变身为细腻的糯包谷粉。

 这个粗粮变细粮的过程,有点像7080后的我们,经过岁月的磨砺,年少有多轻狂,中年就有多沉稳。人到中年“集体失声”的背后,是我们在负重前行,那些追逐和热爱的事,应该还在,只是没了当初的锋芒。

 糯包谷粉磨好了,可以做三角汤圆了吧?别急,它们还得放在簸箕(竹匾)里晾几天。刚刚磨好的糯包谷粉,其实还有少许水分,如果没干透,一旦发霉、变黄、变味,就只能成为“二师兄”的美餐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慵懒的糯包谷粉们,还来不及打个新年的第一声哈欠,就被你一勺一勺地舀进锅里。它们正迷糊呢,先被一瓢冷水或热水当头浇下,再被一双筷子搅得晕头转向,后被一双大手反复揉捏,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被捏成圆饼、塞入馅料、挤成三角状、摆在盘子里、丢进开水中。等它们反应过来,已经密密麻麻地飘在水面上了。华丽转身的三角汤圆,还来不及跟同伴打声招呼呢,就成了甜蜜的新年第一餐。

 后来,老家有了电磨,磨面轻松了许多。后来,糯包谷换成了糯米,工序少了不少。现在,超市里有的是糯米粉、速冻汤圆,街上还有售卖三角汤圆的小吃店,馋了,只消吆喝一声,找张桌子坐下,一碗热腾腾的三角汤圆,很快就摆放在面前。

 至于那个炸糯米粑粑,你早就没做了,我已很久没吃了。当初垂涎不已的“美食”,在这个菜品丰富多样、追求吃得健康的年代,不仅排不上号,还被打上了高热量、不健康的标签。

 ……

 在时间的河流里,这段关于“美食”的记忆,充其量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得连小小的一串涟漪,可能都无法激起。

 无法激起的涟漪,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或许,一平如镜的湖面下,正有一股激流涌动呢。

 无法激起的涟漪,不代表它就不重要。可能,云淡风轻的叙事里,有人为之心绪难平呢。

 一天、一月、一季……在一个个按部就班的日子里,我的工作,被一根看不见的线子牵引着,匆匆忙忙,一路向前。

 一年、三年、五年……在一段段时光如水的岁月里,我的生活,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推拥着,跌跌撞撞,无暇他顾。

 忙则忙也,其实还是有一些忙里可以偷闲的日子,我是有时间回去看看你的。

 比如今天,是周五,下班后,我就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赶回老家。巧了,您的长孙女要过13岁的生日,她想在城里找个地方庆祝一下,外加几位同学。您知道的,她乖巧、懂事,提的这个要求也算合理,我没有理由拒绝。您看,又回不成老家了!

 取了生日蛋糕,看着满大街的餐馆,您孙女的选择困难症又犯了:肯德基、韩式烤肉、美蛙鱼头?家常味、川菜、湘菜?这家米线馆味道不错,在米线馆过生日?不不不,肯定不行!哇,这家火锅店的装修风格挺特别的,就这里了。

 许完愿,您的长孙女一口气吹灭了蜡烛。当灯光重新亮起,您5岁多的次孙女催促她姐姐:“(愿望)快说出来!快说出来!”就像前一天,经过小区超市时,她非要让同行的小表哥跟超市阿姨打招呼!很可爱,是吧?

 上幼儿园小班时,一天,放学回到家没一会儿,正在玩耍的小家伙,突然很认真地问我:“爸爸,爷爷去哪里了?”

 ……今天,是您因病突然离去的第3086天!八年多来,白天,我不愿想起您,晚上,我很少梦见您。最近,您生前常做的这道“春节美食”,我却时常想起。

 爸爸!是我想您了!







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创文明城市•创卫生城市

昭通百名文学艺术家作品展

文学之乡●昭通创作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是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昭通党委、政府联系昭通和外界作家、艺术家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和展示昭通文学艺术的平台和窗口。《昭通创作》微信公众号刊登昭通和昭通籍文艺家优秀文艺作品,或其他文艺家关于昭通题材的优秀作品。本平台所发文章不代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的观点,文责自负,严禁抄袭。

主管: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

主办: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

顾问:曾令云   陈孝宁

编辑:《昭通创作》编辑部

投稿邮箱:

3340136696@qq.com(文学、摄影类)

514007714@qq.com (美术、书法类)

昭通创作
联系昭通文学、艺术家,培养昭通文艺人才,壮大昭通文艺队伍,展示昭通文学艺术成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扩大昭通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