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在新学年伊始,“心斧”读书会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党员之家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聚集了一群对婚恋观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老师和同学们。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我们讨论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婚恋观念,探讨了个体在社会转型中的困惑与成长,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和维护亲密关系。
01
开场
活动由朱春艳老师开场,学工部的向阳老师首先分享了他对婚恋的独到见解。向阳老师首先向大家解释了生命的本质是“生存、成长、不朽”,并指出“不朽”在婚恋中意味着双方不仅共同创造生命,也共同塑造和传递他们的的文化和价值观给下一代,实现精神层面的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婚恋模式受到挑战,个体开始追求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婚恋关系。在现代婚恋中,双方需要在维持个人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共同体,这要求双方在多功能性和全面性上的匹配和相互支持。
此外,向阳老师回答了婚恋与个人的关系。婚恋是人生丰富的核心途径之一,但并不是人生成功的核心途径。健康的婚恋应该从自爱开始,即真正的认识自己,滋养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灵魂的长成(自爱)和灵魂的成长(他爱)。
朱春艳老师通过一位同学的故事,展示了当代个体在婚恋选择上对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成长空间的重视。这种注重自我发展的择偶观虽然能确保个人利益,却也可能导致情感疏离和关系不稳定。因此,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深厚的情感联系,成为当代婚恋的重要课题。
02
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围绕以下五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问题一:为什么青年人进入亲密关系早,但结婚时间越来越晚?
该组代表总结:首先,要明确“亲密关系”的定义以及什么年龄结婚被认为是晚婚。我们认为此问题中“结婚时间越来越晚” 不是刻意的晚,而是确定彼此之间爱情或者是伴侣关系的缓慢过程。对于医学生而言,漫长的求学时间也是造成晚婚的主要因素。
其次就是经济的压力,以及教育和职业的发展。再之,婚恋观念的变化也是晚婚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最后,社交媒体的兴起提供了更多交友机会,使得亲密关系的形成更加容易,同时现代青年群体更加重视自身实力的提升和自我成长,他们追求的更多是爱情而不仅仅是婚姻。这种理性化的婚恋观念导致他们对结婚产生更多的质疑和思考,从而推迟了结婚的时间。
问题二:如何处理“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
该组代表总结:“朋友之上,恋人未满”这种状态可能是在交友过程中,一方有向伴侣身份发展的意愿,而另一方没有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朋友关系向伴侣关系转变的一个中间过程。
此外,对“朋友”和“恋人”这两种关系,不同人对其的定义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要坦诚地沟通,明确彼此的感情和期望。如果双方决定维持朋友关系,应该设定清晰的界限,避免产生误导或不必要的误会。双方应该共同决定这段关系的未来,无论是选择进一步发展还是保持现状,重要的是确保双方都对结果感到满意和舒适。
最后,要做好准备迎接这段关系的各种变化,无论是进一步发展为更深的恋爱关系、保持朋友关系,还是因为无法弥合的分歧而渐行渐远。关键在于用成熟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可能的结局。
问题三:形婚的原因是什么?婚姻是爱情延续还是合作伙伴的等价交换?
该组代表总结:形婚可能出于对社会文化压力、法律和政策以及经济利益这三方面因素的考量。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因为社会和家庭的期望而选择形婚,尤其是在同性恋群体中。他们可能会选择与异性结婚以隐藏自己的性取向,避免遭受歧视和压力。性少数群体可能会通过形婚来应对法律层面的要求,例如获得某些法律权利或社会福利。也可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如为了逃避税收、获取购房资格或其他经济上的好处。
至于婚姻是爱情延续还是合作伙伴的等价交换,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要因人而异。有人认为婚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在面临生存和抚养下一代的问题时,夫妻双方需要共同协作,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另一些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延续,它不仅仅是基于物质或利益的交换,更是两个人情感上的深化和承诺。在这种观点中,婚姻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是两个人在经历了相互吸引、社会现实的挑战和共同经历了多个重要时刻之后,形成的深厚的情感纽带。
此外,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开放式婚姻,作为一种价值的不完全满足的解决方案,这也可以被视为形婚的一种形式。这种婚姻形式可能是基于双方对婚姻唯一性的不同理解和需求,通过协商达成的一种非传统的婚姻关系。
问题四:在学历和工作压力下,是否应提倡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
该组代表总结: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对学历的追求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已经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这种现象是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的个人选择,而不是一个需要被提倡的问题。此外“提倡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它可能与现有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发展趋势不相符合。因此,应该尊重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的选择。
问题五:如何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如何平衡亲密关系与婚姻中的个体性?
该组代表总结: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需要在寻找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伴侣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沟通、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来实现。同时在亲密关系与婚姻中平衡个体性,找到舒适共享与个人空间的平衡点,尊重彼此的独立性,以及适应个体随着时间的变化。
03
总结
在这次读书会中,我们不仅探讨了婚恋中的个体成长与情感维系,还深入思考了现代社会中婚姻的多重面貌和内在矛盾。婚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存策略或传统文化的延续,它正逐渐成为个体自我实现与情感共鸣的复杂交织。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在每段关系中保持个体性、促进共同成长,并解决情感疏离的问题,成为当代婚恋面临的核心挑战。这场对话让我们意识到,无论婚恋的形态如何演变,其本质依然关乎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稳定和与他人的深度联结。
展望未来的读书会,我们将继续保持这种深度对话的精神,关注那些影响我们生活与心灵的核心议题。通过不同的主题,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思路,激发更多的思考与交流,帮助每一位参与者在个人成长与社会互动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与答案。
主办方
华山医院研究生“心斧”读书会
上海医学院三全育人“半份思考”辅导员工作室
图文丨陈妙苗
排版丨李霭文
责编丨李姝婧
审核丨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