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 · 榜样
欢迎来到「研途 · 榜样」栏目
在这里
我们汇聚每一个励志故事
与追求卓越的心声
无论是学术的探索
还是个人的成长
我们都愿意倾听并分享
那些激励人心的榜样力量
让我们一起追寻梦想的足迹
从榜样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点亮前行的道路
期待你
与我们共同探索、学习与成长
嘉宾介绍
本期受访者
曲星伊
华山医院2020级临床药学博士生
2024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恒瑞医药临床药理管培生
关于选择
Q1: 请问您是怎么一步步走上这条学医之路的?是什么促使您选择了这个方向?
A1: 起初,我在高考报考时意外且幸运地进入了复旦大学药学院。大一时,临床药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方向宣讲,提到“临床药学方向可以申请四年制直博,药学院与附属医院联合培养”。当时,我选择这个方向的初衷其实是希望能够节省学习时间。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对临床药学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幸运的是,我按时顺利完成了学业,这一路上的成长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Q2: 在这个过程中,您有犹豫过吗?或者遇到过什么问题和挫折吗?
A2: 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犹豫。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在8年内拿到学士和博士学位。从性格上来说,我在MBTI性格测试中属于“J”型人格,这意味着我在做决定时通常会坚定不移。我习惯在遇到困难时,在原有的方向上做一些细微的调整,而不是大幅度改变我的目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专注于攻克遇到的困难,因此,我一直坚定地走在临床药学的道路上。
Q3: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让您感到快乐或兴奋的时刻呢?
A3: 让我感到最快乐的时刻,往往是在晚上做实验的时间。除了值班或加班的老师,整层楼基本上只剩下做实验的研究生,这种相对自由的氛围让我特别享受。实验的间隙,我通常会和师姐、师弟、师妹们一起吃晚饭,有时候还会打打游戏、聊聊八卦,或者深入交流,互相鼓励,为彼此的坚持加油打气。虽然做实验的日子常常需要起早贪黑,但晚上的氛围更加轻松。与同学们在实验室互相陪伴的时光,给了我很多动力,也让原本枯燥的实验生活变得充满了乐趣。
Q4: 那有没有让您觉得非常难过或者沮丧的时刻呢?
A4: 最难过的时刻应该是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那是我博士二年级的下学期。整个博士的四年里,第1年需要修读硕博课程,第3年有临床轮转要求,第4年下学期就要完成毕业论文,所以第2年是开展实验的黄金时期。由于前期在其他课题上耽误了时间,我原计划在博二下学期开始新的课题,却正好赶上了疫情封校。实验室关闭,进度受阻,直到上海疫情基本稳定后,我才申请离校住到实验室,真正开始投入我的实验。
然而,万事开头难。由于仪器和进口耗材的限制,尽管我全力以赴,但这部分实验依旧进展缓慢。在整个过程中,我的方法开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改,直到临近毕业前,这部分实验才终于圆满完成。
Q5: 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您是如何调节心态,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A5:在遇到困难时,我选择了一种主动的应对方式。由于课题第一部分进展缓慢,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提前学习了其他部分的实验方法,并做好了详细的规划,尽量确保后续的课题能够迅速且顺利地推进。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常常感到沮丧和焦虑,但为了按时毕业,我不得不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还让我在药物分析领域积累了更多宝贵的经验。
Q6:在职业选择上,你是如何做决定的?
A6:对于药学生来说,大体有两个职业方向,一个是医院,一个是医药公司。医院以药剂科为主,也可以选择临床试验相关的工作。我自己更倾向于去医药公司就业。
根据研发阶段纵向划分,医药公司的工作大体分为临床前、临床、上市后三个阶段,其中临床前的工作适合从事基础研究的同学;临床阶段的工作更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如医学事务部的医学经理将产品的医学信息以及与治疗领域相关的信息科学地传达给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上市后的工作更适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且沟通能力强的同学。
现在是医药寒冬时期,今年在医药公司找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也投了不少简历,做决策时我会着重考虑个人的成长与未来发展。
在中国,外资企业临床前研发投入的资源较少,相关的岗位也较少;为了让产品在中国市场更好地销售与使用,药物进入市场后的营销岗位会更多。今年头部外企开放的岗位主要包括医学事务部、市场部、CRA。这些岗位我都可以尝试,但不是很对口,比如临床药学专业在医学事务部不占优势,市场部和CRA一般要求硕士学位。
相比之下,尽管国内医药事业起步较晚,在较长一段时间处在follow国外的阶段,但我国从未放弃研发自己的first-in-class药物,很多内资企业和Biotech公司正在研发新的化合物并有希望成为新药。在我国鼓励创新药研发的政策下,内资企业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资源,对于应届生而言,在内资企业可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根据我的课题方向,我选择了临床药理相关的岗位,我未来的工作应该是设计新化合物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剂量梯度,通过模型模拟药物的PK、PD,最大限度地减少入组受试者数,通过模型引导让新化合物能更快地进入Ⅱ期临床、甚至直接进入Ⅲ期临床,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并且有趣的方向。总体来说,推荐师弟师妹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与自己的博士课题方向相关的且感兴趣的岗位。
学术研究
Q7: 您是如何确定自己研究生课题方向的?
A7: 我的研究生课题方向主要参考了导师的建议,即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我的课题围绕多黏菌素类创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结合体外、大鼠和临床研究,寻找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以确保该药物在对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时既具有效性,又不会产生肾毒性不良反应。
Q8: 您的课题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创新性的问题?
A8: 我课题的创新性是在课题摸索过程中意外获得的。比如在进行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研究时,我需要同时模拟两种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动态变化,而这两种药物的药动学特征是不同的。为了实现这种模拟,我自行改进实验装置,与师弟一起设计了两种药物流速推算的公式。这个创新性的装置改进和浓度模拟方式,为后续许多课题和实验提供了实验基础。
Q9: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比如一些课题难以推进的情况,您是否有过类似经历,或者其他类型的困难?
A9:在第一部分检测方法开发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原药和代谢物浓度的检测方法。然而,由于原药和代谢物的不同化学性质并具有吸附性,使得这一方法的开发变得尤为具有挑战性。最终,从开发、验证到样本检测,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年。
Q10:在这两年开发过程中,您是否经历过绝望的时刻?是否曾怀疑过是否能够成功开发出来?
A10:在这两年的开发过程中,我确实经历过绝望的时刻,但也因为没有退路,所以一直坚持下去。那段时间,我甚至在梦中都在思考调整方法。尽管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案并不断进行调整,但进展依然缓慢。连续几次组会上,我只能汇报失败的经历和反思。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找到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方法,克服了这些困难。
Q11: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如何与导师沟通的?如何让导师也相信这个方法能够成功开发出来?
A11:我很幸运,导师从不怀疑我们能够成功开发这个方法。从理论上讲,只要调整样本处理过程、质谱和色谱参数等,我们就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在组会上,我定期与导师交流实验进展,汇报前期的尝试和相应的结果。我们相信,即使是失败的经历,也能成为成功的基石。
更幸运的是,我的小导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支持我,无论是在实验方法还是心理方面,我都从她那里获得了强大的力量。我们都愿意相信,只要不断尝试,总会找到成功之路,最终遇见柳暗花明的时刻。
Q12: 在读博期间,你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么?
A12: 在读博期间,我埋头于实验,没有发展额外的兴趣爱好。不过我会参与复旦车协骑行活动和去公园跑步,通过运动和交朋友让自己缓解科研的压力。
Q13:您是如何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比如,您什么时候会去公园跑步?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把它作为一个习惯坚持下去?
A13:我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可能偏向于工作更多一些。尚未完成当前工作之前,我会觉得休息时不够放松。因此,我通常会优先处理工作,然后再认真生活,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去公园跑步逐渐成了我的习惯,我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未来不仅仅是跑步,还想尝试更多新的运动。
Q14: 您觉得AI未来在哪些方面无法取代医生?
A14:我觉得是陪伴。AI可以学习医学技术甚至经验,然而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诊疗手段,还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这是AI无法替代的。
Q15: 您认为AI在你的研究领域内,未来可能会在哪个方向有好的发展?
A15: 我觉得AI在新药研究和临床试验设计上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法与药动学建模相结合的新型研究方式将是未来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有效的药物组合和临床试验方案,提高新药研发效率。
Q16: 您对未来的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建议吗?
A16: 大家如果科研方面遇到困难,只要多查文献、勇敢尝试并且和导师积极沟通,总归会有所收获的。也借此机会祝大家实验顺利!要一直相信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一个未来在等你~
文字丨曲星伊 鞠思瀚
图片丨余承瑄
排版丨张丹妮
责编丨李姝婧
审核丨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