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 · 榜样
欢迎来到「研途 · 榜样」栏目
在这里
我们汇聚每一个励志故事
与追求卓越的心声
无论是学术的探索
还是个人的成长
我们都愿意倾听并分享
那些激励人心的榜样力量
让我们一起追寻梦想的足迹
从榜样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点亮前行的道路
期待你
与我们共同探索、学习与成长
嘉宾介绍
本期受访者
郁天泽
华山医院2022级皮肤科博士研究生
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师从李巍教授,研究方向为皮肤菌群和特应性皮炎;代表作:以第一作者发表 Cell Host & Microbe 封面文章一篇。
成长经历
Q1:您能分享一下,当初为什么选择现在所在的科室呢?
A1:本科毕业后,我面临专业选择时曾经纠结于眼科、整形外科、皮肤科三个科室的选择。最终选择皮肤科,是因为当时觉得皮肤科同时兼顾了外科操作和内科思维,又有机会接触到激光美容等更市场化的技能,非常全面。最后促成我做出这一选择,也离不开和导师的缘分。保研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感谢导师选择了我。
学术研究
Q2: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您是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的?您有什么学习经验或心得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A2: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很大不同。本科以课程知识为主,对医学生来讲,理解并记住,就能学好大多数课程。研究生阶段我认为科研思维的训练是最重要的。我的导师经常教育我们,要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要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我会详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以及保持文献知识的更新,可以每天看几个公众号的推文,比如BioArt、热心肠研究院,快速了解最新的文献,选感兴趣的文献再精读。
Q3:您觉得医学专业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A3:最困难的是面对实验失败的“无用功”,有种无力的感觉。但仔细回顾失败的实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我的实验准备不够充分,或者设计不够完善。多做的同时也要多想,及时总结实验失败的经验,同时不要太自责,认识到实验失败是常态,进行自我疏导。
Q4:您的硕士/博士课题是如何确定的?
A4:我的课题是和导师讨论确定的,导师提出大方向,我和导师讨论决定课题的细节。在我入学的这一年,我的导师拿到了一个皮肤菌群相关的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因此我的研究方向是皮肤菌群。在确定具体课题的过程中,导师指导我广泛阅读了皮肤菌群领域的文献,结合新技术,确定了进行基于单菌株培养的多组学研究。我认为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和导师多交流、广泛阅读领域内文献很重要。
Q5:很多人说博士生或者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给的课题和资源,那您觉得作为研究生,我们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好这些资源和平台呢?
A5:我认为导师的课题和资源确实对博士论文能达到的高度有很大的影响。在确定课题的方向后,多想多做,尽快推进实验,在得到部分结果后,及时和导师、合作资源的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很重要。我觉得需要自己主动来推进自己的课题,特别是要主动思考,追着合作资源的老师讨论,有时来自交叉领域老师的指导,一句话就胜过自己闷头看很久的文献。
Q6:您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是如何寻找创新点的呢?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A6:我的导师经常指导我们,要从临床关键问题出发,寻找创新点,一个课题应该要从巧妙的切入点,从一个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出发,深入机制研究,努力回答一个领域内的关键问题。比如特应性皮炎患者通常皮肤干燥,而痤疮患者面部通常出油增多,既往也有分别对两类疾病进行物种水平的皮肤菌群的研究。但以皮脂分泌差异为线索,比较健康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痤疮患者,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皮肤部位的皮肤菌群菌株水平的差异,是一个创新点。如果能结合新技术,如单菌株转录组,尝试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更进一步的创新。
Q7:我们都知道学医很辛苦,您是如何在学医的道路上平衡好学习,科研与日常生活,安排好时间的呢?
A7: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似乎不太困扰。在压力很大,需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时候,我会进行重要程度/紧迫程度排序,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再完成重要的事情,放一放手头的其他事情,这样可以控制总工作时间,不至于压垮自己。除了集中一段时间写文章,或者修回阶段补实验,我觉得在总体上,我都可以有时间平衡科研和日常生活。
Q8:作为学医路上的前辈,您有什么寄语分享给我们学弟学妹们吗?
A8:读研或读博的过程在主观感受上可能很漫长,会经历各种煎熬、焦虑、失败,但人生很长。现在看来的重大挫折,比如转博失败,延毕,可能在人生的长河中看,都是很小的事情。希望我自己,还有学弟学妹们,都可以不要被他人的评价绑架,不要被优绩主义裹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文丨郁天泽
排版丨李婧
责编丨李姝婧
审核丨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