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榜样丨华山医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祝玉琦专访

教育   2024-11-05 20:41   上海  


研途 · 榜样


欢迎来到「研途 · 榜样」栏目

在这里

我们汇聚每一个励志故事

与追求卓越的心声

无论是学术的探索

还是个人的成长

我们都愿意倾听并分享

那些激励人心的榜样力量


让我们一起追寻梦想的足迹

从榜样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点亮前行的道路

期待你

与我们共同探索、学习与成长



嘉宾介绍



本期受访者

祝玉琦

华山医院2021级放射影像学博士生

2024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成长经历



Q1: 您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医学道路的?


A1:十二年前有一部火遍全国的医疗题材电视剧,让我高考填写志愿时义无反顾选择了医学院,并指引我走上了医学道路,它就是《心术》。之后我在本科实习的临床工作中,切身体会到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我考研和继续深造的心,很荣幸又来到了上医和华山。回顾伊始,《心术》还是在我们华山医院的东院拍摄,如今我真的身处于十多年前的梦想之地,也算是冥冥之中我与命运的共同奔赴吧!


Q2: 请您分享选择这个亚专科的心路历程。是否曾犹豫过?最终又是为何决定?


A2:选择放射科是对这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我本人很喜欢美术绘画,觉得影像技术所展现的是一种高级人体美学。俗语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而我们影像却可以“未闻其人先见其心”,在小小一方屏幕前探索病因与奥秘,辅助临床诊断患者,这是放射科独有的魅力。


在最初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曾有过犹豫,因为对影像专业或多或少要接触电离辐射有未知的恐惧,但在经过专业的学习和防护培训后,明白只要规范操作,职业暴露都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的,就没有太多顾虑,而最终还是坚定选择了它。我认为影像学在一个左右颠倒和黑白灰的世界里,拥有着让疾病真相大白和患者生命恢复绚烂多彩的魅力。


Q3: 您在上医的研究生期间,最令您激动/兴奋/快乐的时刻是什么?


A3: 我从一名专博的“双重身份”角度谈谈,首先在科研学习方面,最令人激动和开心的必须是课题按照自己的计划和预期进展!这也是所有科研人共同的梦想吧。同时我在医院也有比较多的临床工作,在临床上最令人快乐和自豪的当然是工作得到上级和患者的表扬与肯定。


Q4: 您在上医的研究生期间,最悲伤/沮丧/抑郁的时刻/阶段是什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4:自己在科研课题中付出的辛劳没有获得符合自己心理预期回报的时候吧。比如在我博二时期做到课题中段部分的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想,会不可避免质疑自己“难道我之前所有工作都白做了?”,产生“白熬了那么多夜、耗费那么多精力心血”的负面想法。刚开始成为研究生时,我会经常有这种低谷情绪期。而放平心态仔细回顾,会发现造成某部分的实验失败主要原因还是误操作或者前期准备不足够充分等等。


Q5: 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您是怎么度过的?它对您后来的成长有何影响呢?


A5:我自己在读研早期没有建立良好心态的时候还是会经常崩溃的,但我非常喜欢和他人分享交流,是个十足十“e”人,所以我度过低谷期主要还是靠身边友人们的开导和帮助。在与小导和师姐妹兄弟的聊天中我明白,这其实是大家都有过的经历!很少有人的科研之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那些误入的歧途也不代表着徒劳和无用功,它们都是自己向前迈进的基石。那些当下不一定能够体会的意义在未来某一天会成为宝贵的经验。当我建立了以上这种正确意识和心态后会发现路也越走越顺了。


在上医这几年我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建立正面、积极的良好心态。我开始真正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家都想一步登天,但最后还是得积跬步以至千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有着即时反馈的东西虽诱人,但它们往往昙花一现,在人生中的价值也不会很长久,而那些在漫长岁月里延迟性反馈的,才是人生长河中真正有价值的宝物。学会当下在困难中锲而不舍,才是未来能够获得成功的奥秘。



学术研究



Q6: 您是如何确定博士课题方向的?


A6: 我的博士课题基于导师的一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当时我先着手帮导师处理该项目的申报资料并且旁观了项目的验收报告会,在接触该研究项目的过程中自己有了新的启发,就大胆向导师提出想要接手此项目作为博士的课题方向并且更进一步研究的想法。


Q7: 您可以分享一下在确定或被指定课题方向后,是如何寻找课题创新点的呢?


A7: 我博士的课题是研究影像检查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预测骨密度。其实无论是什么课题的创新点,我认为都可以从新路径/方法入手。以影像领域举例,比如某个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什么,现在新兴的影像技术是不是同样可以尝试来检测该疾病?新方法有没有比目前常规方法更加高效便捷?能够真正落实临床并解决实际问题?


Q8: 在读博期间,您有哪些个人的兴趣爱好吗?


A8: 我喜欢骑行、健身、唱歌和画画。有氧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耐力训练则分泌内啡肽,都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和放松。运动是我觉得高强度学习后最适合大脑休息的方式。运动的时候我喜欢同时听音乐,彻底清理和放开情绪,让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个学习任务。


Q9:您是如何理解并实践“Work-Life Balance”的?


A9:我觉得二者平衡的点不仅仅是在时间分配上,比如强制性规定自己一天学习几小时/娱乐几小时,更重要的是体会和掌握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那个最佳状态平衡点。如果某段时期科研工作比较在状态,我是会连肝几夜的,可能一周也不会怎么出去业余活动,但是如果某段时期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山大,我就会立刻放手工作,让自己进入娱乐和放松中重新调整状态,而不会强迫自己一定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份额。


Q10: 您觉得AI未来在哪些方面无法取代医生?


A10: 我认为是最终决策。ai主要还是负责处理大数据的工具,它可以提供多样的决策方案,这些是无数理性思考汇聚的结果,但最终的选择和决定权还是在人类医生的手中,在医学上最终的决策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比如道德、伦理、价值观等,这是拥有感情和感性思考的人类擅长的领域。



文字丨祝玉琦 鞠思瀚

图片丨余承瑄

排版丨吴佳奕

责编丨李婧 雷梁锌雯

审核丨许愿



复旦华小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生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