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生活,追忆旧时光
人生就是选择题,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关口,也会面临各种选择。选择大于努力,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好的选择确实能够更快更好地达成目的,这点毫无疑问。
1985年部队大裁军,当时很多战友都选择回到原籍,而我思考再三,做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没想到不仅事业有成,还认识了摘棉花的河南姑娘,我很感谢自己当时大胆的决定。
记得84年冬天,是我在部队服役的第六个年头。因为去年转志愿兵失败,我也早预料到很快回迎来退伍这天。从18岁入伍,到24岁,我人生中最青春的六年,都挥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此时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退伍回老家,运气好的话赶上招工,有机会摇身一变从农民变成工人。另一个就是留在服役的地点-伊犁,到农场去种地。
这里的农场并非以前的农场工人,每月有工资,而是和农村一样,分配土地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而且土地面积极大,足足有五十亩地。
几乎所有的战友都选择了回老家,毕竟在这也是当农民,还不如在家当农民,另外整个五十亩地,单靠人力,没有机械设备帮助,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空欢喜一场。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问题。此时我们也都到了适婚年龄,在老家相对好找一点,但留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没人给介绍,万一失误了,岂不耽误人生大事?
而我经过慎重考虑,和家里人商量过后,决定留下来。我的想法很简单,老家一个人八分水田,在家一亩旱地,即使你玩出花来,充其量也就是吃饱饭,想致富可能性太小。
伊犁这边虽然属于大西北,但自然环境其实非常适合搞农业生产。有这么大的地,放老家想都不敢想。
我家里兄弟多,如果我这边弄好了,说不定以后还可以把兄弟们叫过来。大家就不用,全部挤在一个锅里吃饭,彼此争夺资源了。
跟我一个想法的,有三个战友。我们一起组成了合作组,勉强将地种了起来。但实在是辛苦,我们也缺乏设备,大部分都是靠人力。但我不敢跟家里人写信诉苦,还说这边挺好,让他们不用担心。
1985年冬天,在原部队领导的帮助下,我们买到了一辆旧拖拉机,总算结束了靠人力耕种的日子,种地事业开始逐渐顺利起来。此后我们又陆续添置了一些设备,几乎开始了机械化种植。
但我的个人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家里人都要为此愁死了。
直到二十九岁那年,我认识了一个来摘棉花的河南姑娘,经过互相了解后,最终与妻子结了婚,解决了人生大事。
但干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在1990年,我们三个战友因为思路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最终散伙后开始各干各的。
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并不是很适合各自为战,精耕细作,其实更加适合配合统筹。
我将两个弟弟叫了过来,又承包了一些土地,继续搞我的大农场模式。这段时期是我人生中压力最大的时刻,我不但要为自己的家庭考虑,还得为两个弟弟谋出路。
好在,我的选择没错,最终还是我这套模式走得比较成功。另外两个战友,感觉到种地没什么前途,也厌烦了,最终将土地都转给了我,各自去了乌市发展。
从我1985年开始种地,到如今也快40年了。中途我种过菜,也种过水果,整体来说,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生活富足,活得踏实,活得精彩。而且也算间接改变了两个弟弟的命运。
很庆幸自己在当时,有这样的魄力,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我待在老家,可能就会和大部分人一样,在家种两年地,然后去南方打工度过一生。更重要的是,我也就遇不到和我一起吃苦,不离不弃的妻子啦!
素材:徐留平;撰文:老刘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删联!
连载文章:
84年战友转业成了民警,后想法托关系进了水泥厂,没想到晚年的他悔恨交加!
85年我连长转业,娶了带孩子的寡妇,大家都为我不值,可没人知道我有多幸福!
35年前,一个怀孕的妇人敲开了我家院门,生死时刻母亲做下的决定,竟然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