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声音】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必然

文摘   2024-11-27 15:49   云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指出“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普洱的民族团结进步有历史、有情怀、有创造,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建立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精神的标示。

从历史看,今天在普洱境内生活的各少数民族,大多经历了漫长的迁徙、融合的过程:从西北青藏高原迁徙南下的“氐羌”族群,在澜沧江、红河流域发展成为了风俗各异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从中南半岛迁徙而来的“百濮”族群在澜沧江、怒江流域发展成为了佤族、布朗族;从东南地区“百越”族群中迁徙来的主要形成了傣族。所以,普洱各民族都普遍存在一种“同根”的意识,也就是认为各个民族都是同源的,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这种“同根”意识体现在早期的神话传说或创世史诗中。如,在拉祜族叙事长诗《牡帕密帕》中说: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九个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个孩子。又如,在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中写道:司岗里山洞中幽闭着很多兄弟姐妹,司岗里被天上飞来的小鸟啄开,山洞里走出了佤族、汉族、傣族、彝族、布朗族、拉祜族……他们个个都是亲兄弟。这种朴素的同根意识,奠定了普洱各民族“一家亲”的原初认识。

从情怀看,这种“同根共源”的朴素意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一批熟悉当地民族风俗的干部和共产党人通过一起谈心、交朋友,争取了35人于1950年参加西南各民族代表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后得到强化,并在往后升华为家国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在北京,普洱代表团成员不仅参加了国庆观礼,而且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赠送了毛呢大衣等礼物,在返回时参观了天津、上海等城市。进京观礼活动让普洱各族代表们感受了新生政权的强大,加深了对共产党、毛主席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直接造成了代表们回到普洱后,以剽牛立誓、歃血为盟的方式昭告天下“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夯实了普洱各民族“一心向党”的情感基础。

从创造看,这种共同体意识在后来的边疆建设实践中不断得以铸牢。今天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宾弄赛嗨”团结互助机制便是在当代的最生动体现。“宾弄赛嗨”系孟连傣语,“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特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交的“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是孟连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典范。“宾弄赛嗨”首先体现在生产上互帮,针对播种收获季节的差异,坝区插秧种田时节,山区的“宾弄赛嗨”自发结伴到坝区帮忙。而山区种收庄稼时节,坝区的“宾弄赛嗨”又自发前往山区帮助劳作。其次是生活上互助,山上缺粮缺物时来坝子找“宾弄赛嗨”,坝区缺草料缺柴火时找山上的“宾弄赛嗨”,形成了物资互补、相互依存的生产生活互助模式。其三是文化上互融,“宾弄赛嗨”之间长期的交往,由家庭而社会促成了族际和区域之间的交流,最终促成了文化的交融和文明的互鉴,凝聚了普洱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殷切期望“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回望来时路,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毛主席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铿锵有力地表达了阿佤人民一心一德跟党走的决心。阔步新征程,普洱各族人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强化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忠诚之心、捍卫之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始终牢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作者: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周德翔
来源:普洱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往期推荐
01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市委党校(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02
【党校声音】民族团结誓词碑:一部增强“五个认同”的生动教科书
03

【党校声音】续写誓词碑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4

【党校声音】以“信”为证 我们与党永远一条心

05

【党校声音】守护民族团结誓词碑 传承民族团结誓词魂





普洱党校
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