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市委党校(院)青年教师学术文献研读活动第二期

文摘   2024-11-08 21:13   云南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重要指示精神,激发广大学员和教师的阅读热情,推进书香党校建设,自2024年11月起,校(院)将在线上陆续推出青年教师学术文献研读活动,每期推荐一本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求,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让党校书香氛围愈发浓厚、精神之花繁茂芬芳、全员阅读蔚然成风!

读书


时间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作者:[美]詹姆斯·C.斯科特






闻仕琦
科研资政科教师












国际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和人类学斯特林教授詹姆斯·C. 斯科特,一生在政治与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勤奋不辍且成果斐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与非国家社会、从属政治与非政府主义等,主要研究对象为东南亚农民及其抵抗各种统治形式的策略。其专著、论集翻译为中文的有《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弱者的武器》《国家的视角》《支配与抵抗的艺术》等,这些写作重塑了读者对“秩序”、“国家”、“抵抗”和“社会”等诸多概念的理解。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是詹姆斯• C.斯科特于1976年出版的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集中体现了斯科特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特色,对研究农民问题有极现实的社会意义。田野是斯科特终身的研究对象,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阅读他的学术著作无疑是感知学科魅力、探索自己研究方法的途径之一。


本书通过对东南亚的农民境况的实证分析,探究农民的生存和反叛的问题,提出农民的道义和“安全第一”生存伦理,即农民的追求是较低的分配风险和较高的生存保障,而非最大化的收入。基于此,作者从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农业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分析中得出贫困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迫使农民反抗的是市场资本主义带来的对农民生存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感的侵犯。


本书的问题意识来源于从“为什么21世纪东南亚国家的农民会选择反叛”出发开展调查,从而提炼出农民生存伦理。以总-分-总结构展开分析,将定性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用案例材料对理论进行补充,以农民价值标准中的生存保障为中心进行论述,并以1930年代的几次大规模反叛为例引出结论,即在农民看来剥削是什么以及反叛的条件是什么。论述中的完整因果推论逻辑脉络是,殖民化的东南亚社会对农民传统生存方式的威胁,使农民在生存上感到存在安全威胁,同时其在道德上所依赖权利义务关系的崩溃,促进了农民的反叛运动。


关于本书,最富盛名的应该是“道义小农与理性小农之争”。这一经典性论题的两位代表人物正是本书作者詹姆斯•斯科特和《理性小农:越南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作者塞缪尔•波普金。斯科特汲取恰亚诺夫对俄国小农的相关论述,强调反抗不仅是收入问题,而是基于生存伦理之上的社会正义及互惠问题。相反,波普金则继承舒尔茨的思想以及施坚雅的集市理论,认为农民是理性的,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其自身利益的结果。实际上,斯科特在本书中分析安全第一原则时已经潜移默化地运用了一些理性分析思维,从中能够看出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能融洽地表现在同一个案例上。所以是否道义与理性并不矛盾,属于同一个体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应当是互补而不是对立的。


本书也存在一定研究的局限性,其理论在普适性上存在疑问、农民是道义还是经济的概念是否具有一定前提适用条件,比如,在未进行殖民化的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的反叛依旧存在,这与市场化导致的农民社会保险机制失灵无关,斯科特的理论无法继续解释这个场景下的农民反叛。然而这不妨碍本书仍然是定性研究的典范范例,进行类比性理解,我们不妨用斯科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在相似的社会殖民化进程中,不同的农民反抗案例仍然能够看出本书所提出概念的说服力和价值。





组 稿 | 信息技术科

编 辑 | 邓冉

责 编 | 王榕
审 核 | 李礼

普洱党校
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