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
——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机关党委
(组织人事科)
副科长、讲师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在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为党员干部演讲而作,演讲切合实际、深入浅出,在干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应《解放》周刊邀请,该报告随后整理成文,毛泽东同志读后认为,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1939年8月至9月,该文公开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概念,自面世以来,历经四次修订,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在国外发行,被称为“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
党性作为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政党的阶级基础、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能力作风、精神风貌等,不仅代表和反映着党的整体形象,而且表现为党员个体的具体特性,体现在每一名党员的日常思想、言论和行动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刘少奇用“三个最高表现”来定位: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这部经典著作针对当时党员队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系统回答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修养、在哪些方面进行修养、怎样修养等问题,很有教育意义和针对性。为保持共产党员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先进性纯洁性,《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已的锻炼和修养”。其中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等。我们重读这部经典著作,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紧密联系起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把严以修身作为毕生追求,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编 辑 | 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