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春节申遗,四川的自贡灯会、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阆中春节文化相关内容参与申报。
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临近!今冬,诚邀全球游客,来到热闹的四川乡镇,感受热气腾腾的四川新年~
自贡
江姐村·彩灯
自贡灯会,四川省自贡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几种,多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题材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
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至清代有“狮灯场市”“灯竿节”等活动;到20世纪初,又渐渐形成了节日的提灯会、闹花灯、放天灯与舞龙灯等活动,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
据悉,第31届自贡灯会将以“灯贺中华气象万千”为主题,将人工智能和中国文化完美相融,在明年春节前夕开幕。
龙年春节期间,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开园亮灯,坐拥红色文化和彩灯两块金字招牌的江姐村,成了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的全新“网红IP”,年均接纳到访游客逾100万人次。
绵竹
年画村·年画
绵竹年画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德孝文化之乡,是四大年画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也是绵竹古城遗址所在地。
绵竹年画村。资料图
这里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有年画图案的绘画,是一座以年画主题为特色的美丽新农村。这些年画,或描绘着丰收景象,或讲述着民间传说。寓意着幸福安康的精美图案让人在不经意间,便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绵竹木版年画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绘制一幅绵竹木版年画需要经历画稿起样、雕刻画版、印线版、手工彩绘几个步骤。
绵竹以年画为媒介,以节庆为平台,从2002年至今,已连续举办23届绵竹年画节。
在年画村,游客不仅能亲眼看到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还能亲手制作年画,在一笔一画的描摹中得到更深的文化体验。
阆中
老观镇·亮花鞋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阆中古城,每逢新春佳节,街头巷尾便洋溢着浓浓年味。
作为中国春节的原乡故土,这里春节的时间与周边地区有所不同。
腊月初八,阆中人就开始过年了。这天,阆中家家户户都会熬上一锅杂粮粥,阆中古城里还有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让市民和游客免费品尝。阆中春节的序幕由此拉开。
过年结束,则要到二月初二。阆中春节的“超长待机”,也为当地种类繁多的民俗活动提供了全面展示的“大舞台”。
二月初二,老观镇会自发出现“女人会”。这天,当地人都不下地,男的在家做饭,女的穿上花鞋赶会。
会上,穿上花鞋的姑娘们到娘娘庙祈福后,就围坐在一起亮花鞋,看看谁的鞋子做得漂亮,比比谁的女红做得精细,然后大家唱民歌、演灯戏,载歌载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阆中亮花鞋。资料图
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期,巴郡阆中人(即四川阆中)落下闳因“善天文星历之学”,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主导编制《太初历》。
这部历法首次纳入了二十四节气,并正式确定以每年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始。从此,中国人迎来新年与春天的真正吻合,国人过春节的时间自此恒定。
《太初历》的成功创制,落下闳作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因此阆中人亲切地称他为“春节老人”。
欢欢喜喜过年的阆中人,没有忘记落下闳。为铭记落下闳的功绩,也就有了“春节老人赐福”这一活动。
春节期间徜徉阆中古城,你会发现,大街小巷中,有一些身着红色汉服、手执竹筒或赐福旗幌、白须白发的老人,迎着鞭炮声、锣鼓声,笑意盈盈地向市民游客拜年、赐福。
阆中古城内,春节老人送祝福。资料图
他们就是“春节老人”落下闳的化身。他们的出现,让古城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更多游客记住了“春节老人”和阆中。
乡镇有精彩👇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何璇
校对:刘佳
审核: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