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18日,游览了和法国大革命有密切联系的格勒诺布尔市(Grenoble)和维济耶(Vizille)小镇。
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深刻影响法国、欧洲和世界的大事件。在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冲击了世界,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的理念广泛传播,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旧的封建经济结构被摧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开始形成现代民族国家意识,也为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提供了契机。这样一场影响巨大的社会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现代化的进步。来到法国,了解法国大革命,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有前奏的,大革命的序曲是从1788年格勒诺布尔(Grenoble )的骚动开始。
格勒诺布尔是法国南部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伊泽尔省的一个市镇,也是该省的省会。大革命前,这里的工业发达,法律和教育也很普及,知识分子、贵族和商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
法国在君主制度下,国王大权独揽,任性挥霍,加上战争不断,路易十五时期的“七年战争”一败涂地,路易十六时期支持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大量财政和军事援助,导致国库亏空。财政危机日趋严重,财政崩溃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受到影响,企业税负增加,民生凋敝,引起社会广泛的不满和抵制。教会、贵族和平民(农工商和资产阶级)组成的三级会议,成了抵制政府横征暴敛的重要组织形式。
当三级会议成为王权不可接受的反对力量时,解散三级会议的命令随之而来,引起强烈反弹的首先是格勒诺布尔市民。1788年6月7日,格勒诺布尔市民聚集在街头,当军队前往镇压时,市民登上屋顶,掀房揭瓦,向军队投掷砖头瓦块,军队随之撤退。这一天史称“砖瓦日”,成为法国民众反抗王权的象征,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和序曲。
“砖瓦日”之后,军队还是做了一些让步,容许三级会议易地举行。于是代表们来到约十多公里外的小镇维济耶(Vizille)。维济耶城堡主人是开明贵族,接纳了开会人员,当起东道主。7月21日,会议召开,到会的有50位教士、165位贵族、276位第三等级代表,其中包括多名律师,律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会议讨论政治和社会改革,要求重新召开全国三级会议,保证地方有权拒绝征税等。这就是有名的“维济耶集会”。法国大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维济耶城堡点燃。
维济耶城堡
城堡前广场上的自由女神
在格勒诺布尔“砖瓦日”事件和随后的维济耶集会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次年法国大革命的正式爆发,攻破巴士底狱,推翻君主制,以及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也伴充斥着雅各宾派的极左恐怖政策,然后又有了拿破仑统治时期。
11月17日,参观了设在维济耶城堡的“法国大革命博物馆”。博物馆用绘画、雕塑、陶瓷、实物等,记录和表现了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砖瓦日》《攻占巴士底狱》《马拉之死》等油画和《罗伯斯庇尔》雕塑等艺术品,把人们带回到法国大革命的轰轰烈烈、腥风血雨的年代。不过,看着罗伯斯庇尔有些邪恶眼神,令人不适。
油画《巴士底狱风暴》
油画《保护一批糖的国民警卫队》(表明食品紧缺)
油画国王路易十六
油画《马拉之死》
雕塑《罗伯斯庇尔》
花园里的雕塑《马拉》
带有宣传革命内容的瓷器
维济耶城堡因为这次集会,成为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的历史坐标。城堡气势宏伟,花园林深树密,河水清澈,水禽成群,众多的市民在这画卷般的空间里休闲或锻炼。除了法国民众来城堡参观,法国总统也都喜欢来这里度假。
这里和拿破仑还有些关系。拿破仑第一次被流放后,1815年,他从流放地厄尔巴岛返回法国,要重新夺取政权。从戛纳登陆,向北进发。在维济耶受到波旁王朝军队军官拉贝多耶的拥护,也受到当地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从戛纳到维济耶,被称为“皇帝之路”。可惜,拿破仑复辟的“百日王朝”实在短命,在反法同盟军的进攻下,惨败滑铁卢,被第二次流放。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变了,也在影响着世界的改变。但大革命的进步意义和革命中的乱象,也留给后人以思考。
我认为,第一,独裁统治者都错误估计了国家机器的力量,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于是任性妄为,独断专行。第二,革命是在社会矛盾无法缓和的情况下发生,错过了妥协的机会,革命就不可避免。第三,革命有进步意义,但也有极大的社会破坏力。四,激进的革命者打着革命旗号反对专制,最后都成了独裁者,比如罗伯斯庇尔。五,社会精英是引领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而平民百姓常常是在响亮而诱人的口号引导下参与其中,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最大的。第六,革命者往往将暴力手段推向极致,“红色恐怖”仍然是恐怖。第七,革命者的满腔热情并不能迅速改善社会民生,雅各宾派专政后,社会经济陷入困境,物质出现短缺。第八,革命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统治者需要学会与社会妥协,整个社会用改良的方式渐进式稳定发展,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有利。第九,独裁统治者不要相信手中的国家机器都是铁板一块,绝对忠诚,一成不变,那是不可能的。第十,在国家治理结构中,极左派的破坏性最大,需要警惕。第十一,法国大革命主张的民主、人权对世界有积极影响,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后来的《拿破仑法典》影响深远。革命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发生,革命必定要流血。激进的革命家马拉被刺杀,双手沾满鲜血的罗伯斯庇尔于1794年也被处决。
11月18日,在格勒诺布尔参观。
先寻找当年“砖瓦日”发生地,即当年耶稣会学院,如今已经改为司汤达中学。这条街上有轨电车来来往往,似乎没什么人像我一样在做历史的追寻。
油画《格勒诺布尔的砖瓦日》(法国大革命博物馆)
“砖瓦日”现场 耶稣会学院(现为司汤达中学)
参观伊泽尔抵抗和驱逐博物馆(Museum of the Resistance and Deportation of Isère ),这是以法国二战抵抗运动为主题的展览馆。向一位中年工作人员请教,想知道她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她说:“我在法国大革命博物馆工作过20年,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但是革命,我发现它非常野蛮,因为很多人白白死去。”真巧,她在法国大革命博物馆工作过。
抵抗组织制作的假证件和假图章
抵抗组织的收发报机(英国制造)
今天也参观了老主教博物馆,这是一个当地考古博物馆。地下展厅保留了公元4世纪教堂建筑残骸。
4世纪教堂墙壁
3世纪罗马帝国铜钱
参观格勒诺布尔大教堂,公元4世纪,第一批传教团来到这里。现在的教堂是12世纪所建。
法国作家司汤达出生在格勒诺布尔,司汤达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找司汤达故居有些费劲,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司汤达故居在一个4层居民楼内,今天不开放。好在一位先生正在打开楼门,跟他商量可否进去看看,人家二话没说,直接把我放进去,并告诉我哪个是司汤达的房间。上楼看了一下,不留遗憾。以前看过他的小说《红与黑》。
司汤达故居博物馆闭馆
参观格勒诺布尔美术馆。美术馆很大,除了一些很耐看的油画作品,雕塑作品也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