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南部一直被旅行者视为天堂一般的存在。朋友们聊起法国,大多数人都会说最喜欢法国南部。是的,这里有迷人的普罗旺斯,有蔚蓝的地中海,有欧洲最高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横跨欧洲7国。
在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和蔚蓝海岸形成普阿蓝大区,囊括了法国东南部6个省。
普罗旺斯在人们心中是大片的薰衣草,绵延起伏的葡萄园,只是这次南法之旅错过了季节,但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风情,仍值得记录。
一、蒙彼利埃
2024年10月10日,驱车从西班牙东部小镇拉埃斯卡拉,来到240公里外的法国蒙彼利埃市。进入法国,公路畅通无阻,限速130公里,这是第一次在限速超过120公里的公路上开车,有种畅快的感觉。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逗留时间比较长,一个原因就是在那里修车,将失灵的前置相机修好,防追尾功能和道路偏移修正系统都可以正常使用了,这在高速路上非常有用。
蒙彼利埃是法国南部城市,属于奥克西塔尼大区的埃罗省,是埃罗省的省会,但和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有着同样的历史文化。
10月11日,驱车约30公里来到海港小镇塞特(Sète)。这里是法国南运河东部入海口,整个法国南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给人很好的游览感受,人工陆地,运河纵横,港口桅杆如林,商铺鳞次栉比。有人称这里是南法威尼斯。登上海拔175米的圣克莱尔山,眺望城市和大海。
圣卡莱尔山顶有一个小教堂,17世纪在原来军事城堡废墟基础上建成。
沿着一条狭窄的石阶小路登山,遇到一位放学的中学生,他是中学生中少有的对时事政治感兴趣的人。我们坐在小路石阶上,聊了近一个小时。他是混血,父亲是法国白人,母亲是塞内加尔人。他说他喜欢中国,他的父亲是科学家,经常和中国学者交流。他们好像对中国现在的情况还是有一些了解,对中国人热情友好。
中学生辛克莱
这里的天气比西班牙要低一些,在西班牙还穿短袖T恤,到了法国南部,很多人都已经穿上了棉服或者羽绒服。我也赶紧买了一件厚的棉服,以备不时之需。
10月12日上午,来到蒙彼利埃最受游人青睐的喜剧广场。歌剧院和广场周围其他建筑都很值得一看。
随后来到新法布尔博物馆,这里展出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艺术家作品,也包括当代抽象艺术作品。展馆里有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意大利画家拉菲尔的作品,有人遗憾来这个博物馆参观时,没有找到拉斐尔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拉菲尔那幅乌尔比诺公爵肖像。
鲁本斯油画
最受关注的拉菲尔《乌尔比诺公爵肖像》
法布尔油画
城市有一座1715年建成的凯旋门和佩鲁皇家广场,以及1766年为广场和内城喷水池供水以及防火用水而建成的阿尔索渡槽。这个供水系统有14公里管道,820米双层石拱渡槽,和西班牙塞哥维亚罗马渡槽一样宏伟壮观,只是在时间上比西班牙渡槽晚了一千几百年。冒着细雨从渡槽的终点走到起点。
凯旋门
凯旋门雕塑局部
阿尔索渡槽
10月13日,从法国蒙彼利埃启程,向西部贝济耶出发。这是前几天从西班牙进入法国应该先去的地方,错过了,现在走了回头路。但也没有关系,开车看风景,总有好心情。据说,去南运河骑行是很有趣的事,自然也要去体验一下。再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错过。贝济耶是法国南运河重要的一环。南运河又称米迪运河,西北起自图卢兹,东南至埃罗省的塞特港,入地中海。
1681年,南运河建成,历经300多年,仍在运行。在贝济耶,1676年建成的水闸,通过9级升降,将船提升到海拔33米的南运河上游,或下降到下游。众人围观,啧啧称赞。这与三峡大坝船只通行是一个原理。
船闸
观看船只升闸的人们
游客可以租船,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沿河开船旅行了。
租船旅行的人
沿着运河溯流而上,两岸原野一派好风光。来到10公里之外的科隆比耶尔小镇,继续前行,在一个叫马尔帕斯的小山上,运河在这里通过隧道穿过。这座小山很神奇,山顶是公元前100多年罗马军团开辟的多米蒂安之路,将罗马和伊比利亚半岛连接起来。小山地下有三层隧道:运河隧道、铁路隧道和蒙塔迪池塘泄水道。
骑行南运河
这个运河隧道是历史上第一个可通航的隧道。进入约150米长的隧道内,走了一个来回。隧道是在沙岩上开凿,已经明显风化。
运河隧道
马尔帕斯山上有个小石屋,由志愿者从农田里寻找石头,为2005年马拉松比赛而建。
蒙塔迪镇在一个几公里外的山上,山下有一块巨大的从中心向外放射状的田野。原本是池塘,教会产业。为增加耕地,13世纪,主教同意将池塘水排干耕种。7家购买者向中心点开挖60条沟渠,再挖一条主渠将水引到马尔帕斯地下。如今,蒙塔迪干涸池塘是一片耕地。骑车进入中心点,登上一个农民建的瞭望塔,仍能看出放射状沟渠。
蒙塔迪干涸池塘卫星图
这一代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葡萄园里还剩有零星几串干巴巴的葡萄,摘下来直接放进嘴里,真甜。如果没拉肚,说明吃点尘土也无妨。
夜已深,回程几乎看不见路,撞两次马路牙子,掉进坑里一次,人没摔到,自行车比较可怜。今天骑行约40多公里。
贝济耶跨越奥尔布河老桥上一位钓鱼的汉子,不停给我展示他手机里钓上来的鱼的照片,大的长约身高,这河里竟然有这样的大鱼。
夜色里,贝济耶大教堂巍然神圣地矗立在山巅。
补充一点,贝济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世界宗教史上的大事件——“贝济耶屠杀”。1208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十字军战争,针对法国南部地区反对天主教腐败的基督教异端教派卡特里派。1209年7月22日,十字军攻陷贝济耶,屠杀所有居民,造成2至3万人丧生。这成为中世纪宗教战争的典型案例,是人类历史上因信仰不同而导致的悲剧之一。
10月14日,是漫不经心闲逛的一天。
清晨,在贝济耶奥尔布河岸边漫步,这里的梧桐树也都有三百多年历史,树干坚挺,枝繁叶茂。想起当年努尔哈赤在新宾木奇镇栽种的数百棵大榆树,至今被砍伐仅剩几棵,现在成了人们凭吊的对象。只是想问:为什么要砍掉?什么样的愚昧才会干出这么愚不可及的事情来。
开车驶向山坡上的市区,想去看一下贝济耶大教堂。教堂从山下望去,类似堡垒,宏伟壮观。可惜转了几圈没找到停车位,作罢。
转向瓦卡雷斯湖,这里是自然保护区,有卡马尔格地区自然公园。路上经过多处泄湖,火烈鸟等水禽在浅湖中嬉戏。在南美洲看过很多火烈鸟,不知道法国也有火烈鸟。
在瓦卡雷斯湖北侧,找到一处可以接近湖岸的小路,绿茵茵的小路被车压出两道清晰的车辙,高而密的芦苇挡在前面。穿过芦苇,是一个打鱼人的小码头,正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细雨迷雾中,没有看见火烈鸟,当然也没看到一个人影。
经过罗纳河,停车走上河堤,迷迷蒙蒙的雾气笼罩宽阔的河面,反衬出笔直的长堤上绿茵和野花之曼妙。
罗纳河大堤
沿着长堤走了很久,就是漫不经心、漫无目的地走。这时想起前些天和一位在西班牙的北京大姐聊天,她说,人生好像没什么意义。细想想,所谓的人生意义和每个人的解读有关。如果实在找不到所谓的意义,不妨去寻找和制造一些人生中可能的有趣,远离让人不开心的人和事,相对开心地活着就好。人生就那么几十年,何必难为自己又难为他人。运河边上遇见一对老夫妇,肩扛手拉几个行李,这是从远方来这里旅行的,想必他们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或乐趣。
晚上,已经抵达阿维尼翁附近的巴尔塔讷小镇,法国餐似乎略好吃一些。
二、阿维尼翁和加尔桥
阿维尼翁是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沃克吕兹省的首府。城市不大,却有着非凡的历史。
10月15日、16日,游览阿维尼翁。阿维尼翁历史最为世人关注的是这里曾经作为天主教教廷所在地,有7位教皇在这里任职。
在中世纪欧洲,教权和王权相辅相成,虽说君权神授,罗马皇帝和各国国王都要接受教皇的册封,但双方又始终在权力和利益方面明争暗斗,此消彼长,互有得失。13世纪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与教皇斗争中取胜,控制和影响教皇的加冕。从1309年到1377年,七位教皇都是法国人,这几位教皇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阿维尼翁,没有回到罗马。这一时期的教皇史称“阿维尼翁之囚”。阿维尼翁因此也大大提升了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阿维尼翁在这个时期建成教皇宫和城墙,加上12世纪建成的圣贝内泽桥,以及大教堂和城墙范围内的老城区,如今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1309年,由于罗马政治动荡,教皇克雷蒙五世将教廷迁到阿维尼翁。从1335年到1370年,几任教皇都在陆续修建教皇宫。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作为教皇的居所和宗教与政治的行政中心,也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如今教皇宫辟为博物馆。
阿利奥尔公爵墓
同时,教皇宫正在举办提克小姐(Miss. Tic)作品展。提克小姐是很有影响力的法国街头艺术家,也是一位女性主义艺术家。她的街头涂鸦表现出超越艺术本身的张力,屡被拘留却不改初心。阿维尼翁街头到处都是她的画展广告,市政厅正门墙上也是她的大幅广告,可见她过世后影响力不减反增。
诸位教皇在阿维尼翁除了建设宫殿,也建设起超过4公里长的城墙。
圣贝内泽桥(又称断桥)建于12世纪下半叶,距今也有800多年历史。由于罗纳河(也有译罗讷河)洪水冲击,桥大部分被冲毁,现仅存四个桥墩和一个小教堂。这个桥和教堂与一个叫圣贝内泽的少年的传说有关。
断桥上看教皇宫和主教座堂
阿维尼翁主教座堂,紧邻教皇宫。12世纪建成,阿维尼翁教廷时期得到扩建。教堂顶部有一座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
10月16日下午,来到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南部的加尔桥。加尔桥属于奥克西塔尼大区加尔省,这是罗马时期于公元50年开始建造的。这个引水渡槽长270米,高50米,三层拱桥,为渡槽南50公里的尼姆城供水。这和西班牙塞哥维亚28米高的罗马渡槽相比,更高,更雄伟。两千年前,罗马人的设计施工水平,想必今人也未必能够比肩。有趣的是,加尔桥上也留下数百年前人们到此一游的刻痕。
在加尔桥逗留许久,夜色中来到几十公里外的奥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