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欧洲五国行(十二)——唐德徒步

文摘   2025-01-13 08:56   西班牙  

      唐德(Tende),是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小镇,原为意大利领土,二战意大利战败后划归法国。还记得以前很流行的一句话:墨索里尼总是有理。其实,独裁者总是自我粉饰,少廉寡耻,独断专行,强词夺理,用老百姓话说就是臭不要脸,其结果总是祸国殃民,最终死无葬身之地,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很可惜的是,独裁者总是看不到这样必然的结局。

2024年11月9日,夜宿距唐德镇约20公里的徒步营地。夜里,天上的星星亮晶晶,一条河流昼夜不息,像哼着小曲、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儿。时而推开车门,漫步河边,踱向森林。山上的夜晚,寒气袭人。

次日天亮时分,见草木结霜。用矿泉水洗漱一下,带些吃的,准备登山。

对环境不熟悉,往哪个方向走,有些犹豫。登山路线不止一条,哪条线路当天可以返回,完全不清楚。见一辆越野车上三四个人正在做进山准备,赶忙过去请教。其中一位先生非常友好,他们进山不是做一天安排的,要走一个环路。有徒步经验的人,都会下载专门的徒步地图。那位先生向我推荐,但没有网络,无法下载。从他的手机上拍了一个截图,了解了大体线路,踏上登山小路。

深秋季节的阿尔卑斯山,大片的落叶松有些枯黄。登山开始的一段路是石子路,石子路上铺满松叶,走在上面一脚深一脚浅,一脚软一脚硬,也算有趣。

路之一侧,百尺高峡,林深树密,可见雪山飞瀑,可闻清泉流响。几处巨石成堆,应是地质变迁形成。路上偶有结冰,亦有细流暗涌,稍不留神,可能湿了鞋子。一些路段就是在岩石上行走,隐约还能看出人们经过的痕迹,但算不上是路。

进入山间的人不算多,前后遇到十几位徒步者,多是结伴而行,我应该是唯一的独行者。见到一对荷兰夫妇,妻子背着孩子登山,孩子坐在一个婴儿座里,看上去有些重量,丈夫只背了一个很小的双肩包。这时就想,老外和国人真不一样,在中国,应该是男人来负重。即便如此,也还不知道中国有一些女人都怎么了,哄着宠着惯着都不成。这样说可能会得罪人,算我没说。

登山的人

荷兰夫妇

开始徒步时所见山峰,被一个个甩在身后。一座雪山一直在视线中,成了行走的参照物。终于来到了雪山脚下,几个原来需要仰视的高山,此刻可以比肩,不,有的已经踩在了脚下。山上接连有三个湖,分别是翠湖、黑湖、巴斯托湖。湖水如镜,碧绿如染,山影倒映,阳光和煦。四个半小时,终于走到一座挂着清雪的险峻的山峰脚下。继续前行,有一处景观叫惊奇谷,看了一下导航,直线距离4公里多,如果走山路,那就不知道有多远了,果断放弃。此刻的谷歌地图,只能看直线距离,但无法导航,琢磨着,什么时候能使用上马斯克的星链就好了。

一对下山的小夫妻帮我拍了一张照片
翠湖

黑湖

巴斯托湖

在天黑前,给自己留了3个小时下山,磨磨蹭蹭就到下午2点半。这样离5点天黑前仅剩2个半小时。快步下山,结果忙中出错,经过三个湖后迷路了,一时有些束手无措。眼瞅着那条下山的山谷,却找不到下山的那条路,那些本来就不像路的路,不知道躲哪里去了。原来人们迷路不一定是失去了方向,即使知道方向,如果找不到路,仍然是走不出来。这是此刻我的顿悟。这和人类社会一样,如果一个国家设定了美好的愿景,但找不到正确的路,也是无法到达既定目标,到头来只能是一场春秋大梦。

学当地人堆石头
登山人堆起的石头

下山

在岩石上手足并用,爬来跳去,翻过三个山包,看见了上山时经过的第一个湖——翠湖,翠湖边上有一个避难所,正有一对恋人站在岩石上,顾不得是否搅了人家鸳鸯梦,从下面朝两个人喊话,我迷路了。那两个人让我上去进房间里看地图,我爬上挺陡的若干块岩石,走过不宽的水坝,进了屋子。屋里面已经有五六个徒步的人,他们在这里过夜,听说我要下山,都说不行,有危险。他们展开地图,让我看了路线,距离停车位真的好远。他们说,至少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那里。问我,有手电吗?我说没有,可以用手机电筒,他们直摇头。问我水带够了吗?水是足够的。问我有防寒服吗?我觉得身上穿的还行,一件薄棉服,登山时还出汗。他们都坚持让我住下,我已经决心要下山。心里着急,一分钟都不想耽误,和大家道别,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一刻。他们在门口送我,看得出有些担心。我把背包在身上固定好,连蹦带跳向小路方向走去。

避难所的登山客

跑动中拍下目送我的登山客

翠湖边上避难所

找到下山路

不是任何事情自己都有把握,但有些事自己还是能够把握。我相信在天黑前一定能走出去。下山的路,简直不是人类走的路,应该是羱羊走的路。据说阿尔卑斯山上有很多羱羊,但今天一只都没有见到,而且山里一只飞鸟都没有。为什么没有鸟,不太理解。这时候下山也不会再遇到其他人了,有那么一点高山鸟飞绝、小路人踪灭的感觉。沉重的脚步变得轻盈,加上小跑,努力在太阳落山前多走一些路。结果,58分钟来到停车处。回头看一眼高山,最后一缕阳光停留在山尖上,我跑赢了时间。在车上整理物品时,瞬间天就变得漆黑。此刻有几分得意,在心里佩服了自己一下。也在猜测,山上的几位好心的登山者也许还在为我担心,这人会不会扭了脚摔倒在路上,或是不小心摔下悬崖,会不会冻死在夜里?岂不知我不是一般人。呵呵。

最后的夕阳

回到登山出发点

在车里美美地吃块巧克力,好像没有什么疲劳的感觉。开车四五十分钟,来到20公里外的唐德镇住下。

唐德是法意边境上的法国小镇,四面环山,鲁瓦亚河从峡谷里穿过。人口2000余人。

11月11日,晨曦里,背着相机在小镇里慢走,山坡上的民居,石墙石瓦,小巷狭窄,一个个过街拱洞把小镇很多民居连成一体,有的房屋内部格局形似窑洞。

教堂

小镇显然不是热门旅游目的地,这里的人们也不必刻意为招揽游客而把小镇乔装打扮,而是实实在在、不加修饰地生活在这里。不在乎外人的眼神,从窗台上随意晾晒的衣物可以看出来。

看风景的老人

院子里读书的老人

花园里修剪树枝的妇女

和一位坐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聊了起来。老人80岁,1947年这里划归法国时,他才3岁。他认可自己是法国人,但也能说意大利语。他很骄傲地介绍他自己敲打出来的石画,允许我进入房间参观。房间很小,东西很多,但摆放有致。老人特别给我介绍柜子上他收藏的钢盔,有法国的,意大利的,还有他说不上来的。拿起一个防毒面罩给我看,他说不知道是哪国军队的,我猜测是德国的。问他为什么镇子里看不见年轻人,他说今天是停战日,年轻人都出去玩了。门前停着他的车,这个年纪仍然自己开车。过一会儿,他的夫人回来了,让他脱下外套去缝补。

钢盔

防毒面罩

来到镇子中心的一个小广场前,那里有一个军人形象的雕塑,人们穿戴整齐,在这里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纪念活动。有市民,有官员,有胸佩奖章的老兵,有神态庄重的警察……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投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一位先生过来问我,你是中国人?我说是。他说他去过5次中国,然后热情给我介绍这个镇子和这次活动。昨天晚上我就注意到,这个雕塑是1926年意大利时期建成的。为什么法国人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并向雕塑行礼?那位先生说,雕塑是意大利建的,那位军人形象也是意大利军人,纪念碑上的文字也是意大利语,现在是法国的了。指着一面法文说,这是1959年在阿尔及尔战争中牺牲的法国士兵的名字。说得轻描淡写。这种历史感和认知,会让中国小粉红无法理解。如果在中国,估计早就砸掉了。他告诉我,活动结束,村公所准备了开胃酒,说了几次欢迎我参加。我还是不去凑热闹,找家餐馆吃了生牛肉,味道很不错。餐厅里所有座位都被预定,我只能坐在吧台吃了。这里的人好像不在家里吃饭似的。餐厅都备有厚围巾放在一张桌子上,给有需要的客人御寒。还有一点,这些小镇的餐厅、超市一般不能使用信用卡,只收现金。好在从西班牙出发前,准备了一些现金。

老兵

来过5次中国的先生

很好吃的生牛肉

其实,我很喜欢在这样的小市镇,至少很有安全感,不怕被偷被抢。这里没有深肤色的少数族裔的人,猜测他们不会愿意做大山里的娃。

一会儿去哪里呢?发现向北有一条路,可以继续在阿尔卑斯山上走。打算向北到奎拉斯雷格尔自然公园(Queyras Regl Natural Pk),在阿尔卑斯山接近都灵的地方下山,游览完都灵,再返回到阿尔卑斯山上,可以经过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把整个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是不是想得挺美?事实是,完全不可行。车开出去六七公里,两道牌子贴着告示,已经封路。只能返回寻找其他路线。

回到唐德,路边就是博物馆,展览该地区原始社会和民族文化。然后重新设定目标梅康图尔国家公园(Park national du Mercantour)。140公里,需要3小时。明知到不了,走哪算哪吧。听着经典老歌,都是有温度的爱情歌曲。

博物馆

从唐德开车向南,回到前两天到的索斯佩勒(Sospel),再向西北。将近3个小时,只走了80公里。原来阿尔卑斯山山里很少有居民居住,几十公里不见人家。山高路险,连续急弯。5点多天就黑了,山里黑得邪乎。之后一小时左右只遇到一辆车迎面驶来,还来了个急刹车才避让开。遇到一个小镇,不走了。小镇名字叫拉博伦维苏比(La Bollene -vesubie)。这里是越野自行车营地,线路30多公里,海拔上升300米。我这小自行车恐怕不行,提示需要有安全保障的山地自行车。



老杨新视界
以历史学者的眼光观察世界,欣赏自然风光,探索历史文化,体察社会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