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是澳大遷校的第一個十年,
在這意義非凡的十年裡,
澳大深耕細作,
孕育一批又一批具有國際視野、
家國情懷、全球競爭力
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和創新型人才。
在這值得紀念的2024年,
澳大不忘初心,
持續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
全球合作、社會服務等領域發力,
更在歲末再創新里程——
澳大深合區校區奠基,
成為首間延伸到
橫琴深合區開展教學與實驗的澳門高校。
值此辭舊迎新,
邁向2025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澳大在2024的歷程,
銘記每一步堅實的足跡。
澳大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加。今年澳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80位;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245位。
此外,共有15學科領域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前1%之列。
澳大校譽不斷提高,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來澳大就讀,在2024/2025學年,澳大學生超過15,000人。
澳大亦持續優化課程,以配合社會發展。在2024/2025學年,澳大增設藝術碩士及博士學位、理學碩士學位(商業分析)、文學碩士學位(對母語為非英語人士的英語教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理學碩士學位(智慧海洋技術)、理學碩士學位(建造項目管理)和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臨床心理學)課程。
此外,澳大先後成立通識教育課程審視委員會(GEPRC)及通識教育執行委員會(GEEC),加強四門通識教育必修科目的實施,包括與國家體制、國家安全以及人工智能有關的科目。
澳大委託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成功完成首次院校素質核證(Institutional Quality Audit, IQA),反映其辦學素質及營運成效獲國際認可。
評鑑專家組高度讚賞澳大完善的管理架構及高效的決策程序,以公開雙向的政策確保不同持份者可參與校政、集思廣益,從而制定符合大學發展方向的學術發展規劃和策略,貫徹履行所訂立的辦學宗旨和目標。
2024年,澳大從全球各地延攬了70多位卓越人才,他們大多畢業於國際著名學府及具潛力的青年人才、各學科的頂尖人才和享譽國際的資深學者,助力澳門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近年加盟的學科頂尖人才涵蓋以下範疇:
澳大中醫藥、微電子、智慧城市物聯網三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並將結合新定位,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所需,積極開展科研創新。澳大亦積極與省部級研究中心及實驗室、中科院等建設聯合研究平台。
為滿足澳門不斷增長的中藥檢測需求,在特區政府支持下,澳大在2024年11月正式啟用中藥檢測中心,以 「發展澳門檢測,實現澳門認證,助力澳門中藥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為目標。
澳大的國際化亦體現在創新研究上,澳大鼓勵及支持教研人員走出去多參加國際性會議,同時引入更多國際會議在澳大舉辦,鼓勵教研人員與國際學者有更多的學術交流。此外,澳大將於2025年與來自歐洲、亞洲、澳洲和北美洲地區11個國家的合作夥伴共同開展15個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澳大持續推動產學研合作發展,建設澳門先進材料研發中心及橫琴澳大高等研究院。此外,澳大加大力度孵化產學研項目,已孵化了50多間公司。澳大還推出創新創業中心與珠研院的初創「琴澳雙城平行孵化」機制和「優創企業資助計劃」,前者目前有10個科創項目於兩地發展。
繼加入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C9聯盟+」後,澳大現時已加入超過70個聯盟和全球合作網絡。此外,澳大繼續進行對外拓展合作的工作,先後走訪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新西蘭、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多所大學,成功與多所大學建立學生交流項目、探討開展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等。澳大已與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20所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學生可以選擇到分佈於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所夥伴高等院校交流和學習。
向右滑動瀏覽2024年澳大向國際拓展的相關報導→
澳大一直不遺餘力服務澳門社會,發揮澳大的獨特優勢,推動科研服務澳門建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並持續為政府、企業提供專業諮詢、技術服務及培訓課程。澳大亦作為學術的牽頭人,在校內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提升澳門的文化素養。
今年,澳大協助特區政府完成了一項很重要的文化工作──編纂並出版《澳門志.地理分志》。《澳門志》是新中國成立後澳門完成的首部地方志,內容涵蓋澳門的歷史沿革、自然環境、人口變化、城市規劃、交通、公共事業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旨在全面展示澳門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澳大深合區校區在2024年奠基,並計劃於2028年8月投入使用。澳大緊抓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校區的新契機,以此擴展教育版圖,並加速科研創新的步伐。澳大在深合區校區將佈局與校本部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重點培養更多醫學、微電子、創意設計、金融科技和新工科等優秀人才。通過澳琴兩地的聯動與互補,積極從全球範圍內引進各類科研領域的國際化高端人才及師資團隊,並將打造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為澳門及深合區吸引更多優質的國際科創要素及資源,進一步提升科研創新和產學研合作水平,助力國家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
編輯 │ 李巧雲、林嘉敏
發佈 │ 澳門大學傳訊部
歡迎投稿 │ prs.publication@um.edu.mo
歡迎轉載
註明出處 │ 澳門大學官方微信
你可能
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