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澳大畢業後,陳雅莉勇闖北京電影圈,後回到澳門和香港繼續投身影視工作。十年間,這位澳門導演先後拍攝《沙漏愛情》、《那一年,我17》和《馬達.蓮娜》三部劇情長片,開創自己的電影之路。從當初一個懷有電影夢的邊緣少女,蛻變成獨當一面的大導演,陳雅莉的電影人生可從她在澳大傳播系學習「說故事」開始。
陳雅莉
重回母校「說故事」
「說白了,電影就是說故事,一個故事該怎樣說,才不會變成票房毒藥呢?」陳雅莉向工作坊的師生提問。這也是她寫劇本時,不得不經常警醒自己的一條問題。
今年九月,陳雅莉又回到母校演講,在傳訊部公關系列工作坊上,她以「影像說故事的基礎技巧」為題,向不同專業的學生和教職員分享她的創作心得。
陳雅莉擔任傳訊部公關系列工作坊講師
陳雅莉與澳大校園記者合影
繼2015年《澳大新語》專題報導後,陳雅莉再次接受傳訊部訪問,大談她這些年的脫變。相隔九年,這名校友已成功實現她當初的「電影夢」,從嶄露頭角的《沙漏愛情》到成名作《馬達.蓮娜》,產出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作品也獲多個電影節提名與肯定。從北京回澳後,她聯同伙伴成立電影工作室,推動澳門電影業發展。2022年,陳雅莉獲澳門特區政府授予文化功績勳章,以表揚她對澳門電影的貢獻。
陳雅莉獲頒澳門文化功績勳章
從寫劇本到說服電影投資者,再把劇本搬上大銀幕,陳雅莉是怎樣一路走來?她用一句話概括箇中關鍵——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假如老闆們聽我講故事,聽到一半就失去興趣,那就是失敗。想當年,我人生第一個掌握的技巧,就是說故事,而澳大就是我說故事的起點。」
電影夢啟航
陳雅莉是八十後的澳門人,在她中學時期,澳門電影業尚未起步。她原計劃赴北京或台灣升學,修讀電影專業,但由於父母的強烈反對,唯有另作他選。然而,當時她的腦海裡除了電影,還是電影。
直至高三的某一天,澳大傳播系副教授林玉鳳到她的學校,進行升學諮詢座談,陳雅莉被林教授「說故事」的力量震撼到。「林老師一上台,不是說『我是誰』,而是直接講了一個自己成為記者的故事,當時台下的同學都被她吸引,連平日愛理不理的男生也專心起來。」
在那一刻起,陳雅莉找到了她未來的前進方向,「原來傳播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真的非常有魅力。」於是,她考進澳大,修讀新聞與公共傳播專業。「當時有一門紀錄片製作的科目,教導學生觀察社會,用鏡頭去說故事,當拿起攝影機的一刻,我感覺我的電影夢啟航了。」
在澳大築夢的「邊緣棟樑」
在大一時,陳雅莉經已拍攝了她人生中第一部紀錄片《邊緣.棟樑》,探討一個社會問題:曾經誤入歧途的邊緣青少年,能否/如何重回正軌,變成社會棟樑?
這部紀錄片的故事,是陳雅莉內心世界的反映。「我小時候是一個非常反叛的女生,試過離家出走,單是初中階段就轉了七間學校。」在瀕臨輟學邊緣的她,有一天覺悟前非,開始用功讀書,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她笑言:「當年考進澳大,我已經覺得自己是社會棟樑。」
對陳雅莉來說,澳大是她築建「電影夢」的基地,讓她這個「邊緣棟樑」有機會發揮創作小宇宙。她認為讓她受益至今的是新聞學,奠定了她的創作基礎。她強調說:「新聞著重查證,需要學會如何進行訪問,觀察細節、提問、傾聽,乃至後來的內容梳理,這些技能在影視創作中至關重要。」
此外,陳雅莉當年在大學透過傳播學會籌集拍攝經費,需為每一部劇本撰寫計劃書,也在演講課磨練到自己的演說技巧,這些經歷無不為她日後的電影生涯鋪路。「我們做電影的,經常需要寫計劃書,參加創投會,向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講解劇本,吸引投資人,當中考驗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
她說:「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澳大的經歷,對我的創作很有用。」
陳雅莉回母校與學生交流
「如果這不是熱血,
甚麼才是熱血。」
雖然澳大沒有電影專業,但陳雅莉卻在澳大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他們留下了眾多電影作品,成為青蔥歲月的美好回憶。例如《望廈緣》,描繪了在澳門的福建移民的尋根故事;又如《北,一樣的天空》,講述北區窮困家庭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一班澳大人發自內心,深入社區拍攝的作品,從勞碌奔波的拍攝到日以繼夜的剪輯,我們只為不做『鹹魚』。」
她依舊記得在舊校園多媒體工作室剪片的情境,「這間工作室與地庫停車場相連,一扇窗戶也沒有,難以分辨是白晝或是黑夜。」
在那個娛樂博彩業蓬勃發展的年代,陳雅莉仍然堅持她的電影夢,她說:「在我那個年代,身邊不少同學選擇賺快錢,到賭場工作。在舊澳大的山下,昔日也有賭場,我們每天爬上山,就好像現實與夢想交錯,明明賺錢的機會近在咫尺,但偏偏就要苦逼自己,通宵達旦地剪片。如果這不是熱血,甚麼才是熱血。」
在大學裡不做「鹹魚」的信念,後來成為了陳雅莉攝製電影的初心。
陳雅莉執導《馬達.蓮娜》
《馬達.蓮娜》劇組合影
「北漂」追夢
大學畢業後,陳雅莉去了北京發展,回想起來,她很感謝澳大,因為母校替她搭建好繼續追夢的橋樑。
大二時,她認為北京的電影工業成熟,值得遠赴一試,於是主動向學院申請實習。在學系教授的穿針引線下,她與同學何飛成功爭取到跟北京劇組實習的機會。
這次北京之行,啟發了陳雅莉的電影小宇宙。回澳後,她馬上跟老師說,希望畢業後到北京深造。她大四時,中國人民大學到澳大招生,學院老師第一時間推薦了陳雅莉,讓她如願以償到北京攻讀人大的廣播電視傳播碩士。
陳雅莉於2015年在人大取得碩士學位,並留在北京發展。從故事劇本石沉大海,到《沙漏愛情》嶄露頭角,她在北京電影圈打拼將近7年。儘管忙碌,她始終記得當年的恩師與母校,不時從北京回到澳大,支持年度的澳大傳播周,擔任主講嘉賓剖析電影,以及點評學弟妹的影片創作。
堅持初心
時光荏苒,當初對電影滿腔熱血、志趣相投的一班同學,現已各自成家立室,在不同事業的跑道上勇往直前,而唯一還留在電影業裡打滾的,就僅剩下陳雅莉一位。
後來,陳雅莉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結束了「北漂」的生活,把工作的主戰場從北京拉回到澳門和香港。最近她為香港ViuTV籌備一套與跳舞有關電視劇,而當中的素材和靈感,是源於15年前她在澳大拍的一部紀錄片《十次方》,講述一群年輕人跳街舞十年的故事。
陳雅莉在香港ViuTV執導拍劇
她說:「人生就好像是一個圓,周而復始的循環,生生不息。拿著15年前在澳大寫的劇本,一切好像回歸最初,遇見更好的自己,當中所堅守的信念,也繼續成為我走下去的動力。」
To view the English version, please long press the QR code and select 'Scan QR Code'.
最新一期《澳大人》經已發佈,請長按二維碼瀏覽。
文 | 余偉業,實習校園記者鄒慧瑩、孫千喬
圖 | 實習校園記者童永明,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 郭麗雅、林嘉敏
發佈 │ 澳門大學傳訊部
歡迎投稿 │ prs.publication@um.edu.mo
歡迎轉載
註明出處 │ 澳門大學官方微信
你可能
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