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游记丨丁良跃:“我们的长征行”:北上,北上

文化   2024-11-06 19:01   陕西  


银河游记


   “我们的长征行”:北上,北上    

作者:丁良跃 


摘要: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0月18日,在于都举办“新长征 再出发”2024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于都红军后代代表组成“于都红军后代致敬长征行”队伍,开启重走长征路,带上于都“初心水” ,沿途取“忠魂土”,以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题记

10月28日,是我们此行参观了最多纪念馆、旧址遗址的一天,我们驱车270多公里,先后到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会理会议陈列馆、红军会理会议遗址、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以及红色冕宁纪念馆参观。


(一)

10月27日下午6点,我们已经抵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并办理了酒店入住。

10月28日早上用完早餐,我们兴冲冲地直接来到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古城街道顺城西路2号,于2007年12月动工修建,2009年9月对公众免费开放,占地面积2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属小型专题性纪念馆,是收藏、保护管理、研究和展示红军长征过会理文物史料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门厅外左侧墙上是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的“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馆名,门厅上方建筑为五角星造型。馆内整体布展采用图文并茂、实物陈列、文物复制、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影像等陈列方式。馆藏革命历史文物72件,包括国家三级文物10件。文字说明36000余字,图片215幅,复原场景4个,沙盘1个,大型浮雕1幅,多媒体互动场所1处。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一副流动的长征路线图,它以电子动态模式将长征中主力军队的整个征程从时间和空间上统一起来,令人印象深刻。纪念馆共分六个篇章,其中用一半篇幅介绍了中央红军在会理期间的主要活动,以此缅怀为新中国的建立历尽艰辛、抛洒热血的红军将士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出自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的名句。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正是反映了当年红军长征过会理的情形。

会理位于四川省的最南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会理城元以前为黄土城,明洪武年间守军以砖石包砌土城墙,形成砖城。因地理位置特殊,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会理,是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的第一站。从1935年5月3日,红军干部团抢占皎平渡起,至5月18日红三军团进入德昌境内止,中央红军在会理停留15天。纪念馆至今保留着当年红军渡过金沙江使用过的木船。正是凭借这样的7支木船,在皎平渡口,3万红军将士在三十七名船工的帮助下,历时七天七夜胜利渡江,从而彻底摆脱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北方的道路。

围攻会理城

红军长征过大凉山,有过三场较大的战斗,它们都发生在会理。这三场战斗是:狮子山战斗、一把伞梁子战斗、围攻会理城。前两次战斗发生在通安,并且一日两胜,使得军心大振。但之后的会理攻守战历时七天七夜,终未能冲破城门。最终中革军委决定:撤围会理,主力沿会理至西昌大道北进,伺机抢渡大渡河,寻求新的机动。尽管战斗失利,但红军强攻的行动,使得西昌守军也不敢出城设防,为红军从会理北上让开了一条畅通大道。同时,保证了会理会议得以顺利进行。

1935年5月8日,红三军团先头部队到达会理城郊,中革军委命令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围攻会理城。5月9日,红三军团占领会理城北关,并与干部团完成了对会理城的围困。

红三军团在围攻会理城期间,于城西景庄庙大殿内设立了攻城指挥部,并以军委干部团和红三军团第10团围城,第11团攻打东门,第12团攻打西门。5月9日晚,担任主攻的第11团在团长王平的指挥下对会理城东北角发起了首次攻击,因城墙坚固,敌人防守严密,攻城未果。10日晚强攻仍然未克,5月11日,彭德怀遂令工兵在东、西关挖坑道为爆破城墙做准备。12日晚坑道爆破未成,14日晚,红三军团对会理城发起总攻,第12团在西北角城墙实施爆破,并炸塌一缺口,突击队趁势发起冲击,守敌刘元瑭亲自率部堵击,红军攻城部队激战整夜,未能攻克。在城东北角的爆破,因敌早有察觉,往坑道灌水,爆破未成。此后,中央纵队、红一、五军团陆续进至会理城郊,并完成布防,将会理守敌刘元塘部牢牢地围困于城内,保证了红军在城外的休整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


召开会理会议

为了总结遵义会议后实行的新的战略方针,统一领导核心的认识和研究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党中央于1935年5月12日14时,在会理城东北郊的铁厂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洛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何克全(凯丰);一军团负责人:林彪、聂荣臻;三军团负责人:彭德怀、杨尚昆;张闻天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有关形势的报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经验,阐明了运动战的正确思想,对林彪的所谓“走了弓背”的意见和他给中央三人小组要求撤换军事领导的信提出了批评。

会议针对当时部队的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动作战才能摆脱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作战方针,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在川滇黔边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批评了从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期间,中央和红军领导层中出现的离心倾向。会议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越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任命刘伯承、聂荣臻为先遣队负责人,为全军开路,迅速北上。

会理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它肯定了遵义会议后实行的新的战略方针,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党和红军领导层的思想认识,维护了党中央和红军领导层的团结。

完成休整离开会理

军委纵队进至会理城郊后,鉴于敌追兵距中央红军尚有4至5天路程,中革军委于5月12日作出了红军在会理休整的行动部署,但由于攻城未果,且中央红军主力在会理休整的任务已完成,中革军委于5月14日夜作出“我军15日撤出会理向西昌方向前进的行动部署”。5月16日又发出我军向西昌前进的部署,5月17日再次发出向西昌前进的部署,5月18日,中央红军全部离开会理境内。

与我们同行的“新长征 再出发”2024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的老同志“夕阳武士”,他一路拍摄,并制作美篇,写了许多诗词。

《鹧鸪天·到会理》(作者:夕阳武士)

红军辞别于都河,

铁马奔驰挥金戈。

一路西行战云贵,

万里远征奏凯歌。

 

渡金沙,到会理,

召开会议做决策。

挥师北上奔沪定,

川西强攻大渡河。

从会理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出来,我们继续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大约前行了七、八公里,来到了会理会议陈列馆、红军会理会议遗址。


(二)

下一站是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我们继续往西昌方向前行。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我们在高速公路德昌服务区用餐,餐后又继续向前,约莫在中午1点多,我们到达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

礼州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辖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西昌市23千米。古称苏祁县,公元1278年改名礼州,取"崇德尚礼"之意。礼州地势平缓,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是西昌的北大门和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西昌通往冕宁必经通道,历来为西昌首镇。

智取德昌

1935年5月16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向德昌前进,布防德昌的是国民党川康边防军第十六旅旅长许剑霜部。许剑霜曾是刘伯承川军时期的老部下,刘伯承给许去信一封,“剑霜弟:泸地一别,近十载矣!世事沧桑,欣闻足下服务川军,感慨之余,亦甚有幸。本人一如既往,红军中参佐军事。相逢在即,可否一见,聊叙旧谊?往者往矣,来考可追。本军志在北上,驱除日寇;无奈征途险恶,只得转战千山,经湘广而云贵,涉湘乌而金沙。抗日何罪,围追堵截者,天良何在?红军迫入川康,亦乃假途而已,非为他图,兹遇贵部,非冤家路窄,权作友军相待。让路则谊,则大义,则为军之道也。若作交战,渔利谁人?坦诚相告,望作明察:借路而过,不相刀枪;如要堵截,打一打也无不可。时不可待,立复为感。顺致,大安,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即日”。晓以大义,望其勿与红军为敌。许剑霜将信转交刘元璋,主张给红军让路。刘元璋不置可否,许剑霜认为这是默许。5月16日傍晚,许剑霜部与红军一接触,即连夜退至西昌城,红军顺利占领德昌。

礼州会议

礼州会议,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四川西昌市礼州镇,在这里住了6天。礼州镇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殝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礼州战斗、生活。

5月17日,中央红军智退邓秀廷阻击部队。5月18日,中央红军主力兵分两路向西昌挺进。攻德昌,绕过西昌城,先头部队于深夜到达礼州。当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驻西昌黄水塘。

放弃攻打西昌,原因有三:一是西昌城易守难攻,敌人据城坚守,攻城并无把握。二是根据会理会议精神:“红军在前进道路上的西昌、冕宁、越西等地,如有敌人重兵防守,用不着进攻,不一定占领,主要是争取先机渡过大渡河”。三是林彪、聂荣臻等向中央军委建议不攻城。中央军委接受了这一建议。据聂荣臻同志的回忆录:会理会议后,红军继续北上。一军团一师一团五月十七日攻占德昌,俘敌两百多人。以后我们与五军团一起向西昌进发。到西昌城边侦查得知,西昌城高三丈,而且很坚固。城内有刘文辉守敌四个团和一部分彝族士兵。军委接受我们的建议,绕道过西昌,二十日进抵泸沽。

5月19日,为实现红军战略转移的总目标,中革军委决定:以红5 军团监视西昌之敌,主力绕过西昌城向礼州北进。中央红军机智绕过西昌城进驻礼州镇,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居住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七组)边家四合院。当日,蒋介石飞临西昌上空督战,国共交战双方的最高领导人同日出现在同一地方,是红军长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巧合。

5月20日,中革军委向行进中的各军团发出了迅速取得大渡河的渡河点,创立川西北苏区的“万万火急”行动电令。

5月21日,中革军委接到刘伯承、聂荣臻发来的侦查报告,迅即在礼州镇土官庄边家祠堂内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完全同意刘伯承、聂荣臻关于改道的建议,决定泸沾改道分兵:决定红军主力改由冕宁,经大桥、拖乌彝族聚居区,在安顺场一带抢渡大渡河,并于当日下午18时向各军团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确定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会议还研究了大渡河战役的有关问题。当晚,军委纵队进至石龙桥。同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到达礼州与中央红军主力会合,结束了50多天掩护主力红军的单独行动。此后,红九军团继续担任中央主力红军的后卫,在西昌、泸沽、冕宁一线监视敌人,堵击追兵。

5月21日-23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进至西昌地域,先头部队已前进至冕宁县境和越西一带。5月24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离开西昌。至此,长征途径西昌的中央红军全部过境。

“礼州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及时、紧急、秘密的军事会议,是避实就虚的奇谋、用兵如神的典范,是红军军事指挥的又一次胜利!

与我们一起同行“新长征 再出发”2024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的老同志“夕阳武士”,写下了一首诗词:

捣练子·礼州 (作者:夕阳武士)

别于都,战湘江,

红军一路奔西行。

四渡赤水过黔贵,

南下云南到曲靖。

 

渡金沙,奔川西,

行程万里改北上。

礼州会议开西昌,

自此得名为长征!


(三)

微风拂过,群山之上的彝海波澜不兴,山海无言,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礼州镇,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行进,赶至红色冕宁纪念馆,刚好是下午4点。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因境内东山如“冕”,安宁河穿境而过得名。东邻越西、喜德,西连木里、九龙,南接西昌、盐源,北毗石棉,有汉、彝、藏、回四种世居民族。

冕宁,山川秀美,资源富集,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民风淳朴,是凉山州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冕宁,这是座注定不平凡的县城。在冕宁,当时有200多人参加红军,50人返回,150多人失踪,10多人生病等,走完长征的17人。“万里长征”一词最早提出,就是红军在凉山州冕宁县时。1935年5月,朱德总司令在冕宁签署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写到:“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首次提出“万里长征”二字。从此这个伟大的词汇,响彻世界。

红色冕宁纪念馆内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冕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冕宁”“未来的冕宁”3个展厅。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文字、图片、实物及影像等历史资料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真实地记录了这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集中展示了冕宁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再现了中共冕宁地方组织带领冕宁各族儿女走过的光辉历程。

红色冕宁纪念馆现有藏品85件/套、珍贵文物16件/套。纪念馆主要展出的文物有当年毛泽东在冕宁时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党代表时用过的方桌、半圆桌、椅子、茶几木床等贵重革命文物。还展出了红军用过的枪支、餐具和衣物纪。地下党及抗捐军用过的手枪、药箱以及宣传品。打土豪分给群众的花瓶、药瓶、熨斗和红军走时送给群众的纪念品。还展出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冕宁后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个布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词,从此,“万里长征”一词从冕宁传遍凉山,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冕宁县城是1935年红军长征入川后取得的第一座县城,红军在冕宁建立了入川后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革命武装——冕宁县抗捐军,建立了冕宁县工委。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向北疾进,先遣队于5月20日凌晨进驻泸沽。此时,国民党军的部署是: 北面大渡河有刘文辉部2个旅布防,刘湘1个旅在增援途中,南面薛岳率10万“追剿”大军抵金沙江南岸渡江;中部刘文辉部4个旅驻防西昌、会理,第20旅邓秀廷部奉令到宁南堵截红军,红军至,邓部退回泸沽东20千米的甘相营。


冕宁是个多民族的县,当时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汉族占73%,彝族占25%,彝族处奴隶社会,主要分布在县北和西部。由于对少数民族推行“羁縻”、“以夷治夷”政策和“坐质换班”,造成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激烈。在西昌就读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野苹、廖志高等假期在冕宣传马克思主义,城厢、石龙、宏模、沙坝已有一批受影响的进步青年。5月19日凌晨,闻红军将至,邓秀廷部留守大桥的李德吾团(约二三百人)与县政府官员将关押在县城的22名“坐质换班”黑彝头人押着北逃(各黑彝家支武装将李团围歼于冶勒后返回,21日赶到大桥)。19日天明,云中祥先生在县城城隍庙主持召集群众大会,达成准备粮草、迎接红军的决定,同时派向德纶、李发明南下迎接红军;萧佩雄带人打开牢房,释放“犯人”。向、李二人到宏模找到陈野苹、廖志高后,汇报县官已逃跑的情况。陈、廖二人当即决定,派向、李二人及石龙的邓明鸿(中共党员)、吴兆理分西、东两路南下迎接红军并汇报冕宁情况。

1935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凉山彝族地区,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受到彝族人民的尊敬和拥戴。在彝海,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按彝族习俗歃血为盟。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伟大远征。重走长征路,是汲取红军长征精神、获取坚定信念的精神宝库。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长征路,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是我们的矢志追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是的,远行,我们常常会忘记出发的目的是什么,也会忘记曾经走过的路,至于长征,许多人已经不记得了,甚至会道听途说,把长征当成是一件旅行,可曾想到,共产党人的先辈们是那样的艰苦奋斗,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发财当官,千千万万英雄是用生命去兑现自己的人生信仰的。什么叫共产党人,一起来读读作者的这些文章就可以知道,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编辑:李金松

作者简介



丁良跃,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人。历任小学教师,县委办科员,葛坳乡副乡长,县志办副主任,政府办党支部副书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县志办主任等职。

编辑简介



李金松,中共党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工作专业毕业,历练于武警部队二十年,后到地方党政机关工作,对党建理论有较深研究,发表论文众多。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全国报刊文学杂志时有作品发表,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大地之恋》




END





丁良跃:血雨腥风里,除了生死,还有信仰!

丁良跃:清明前,找寻你的名字

丁良跃:一家四代守护红色标语

丁良跃:赣水苍茫铸忠魂——记红七军军长李明瑞纪念广场

丁良跃: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之妻游锦文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人生

丁良跃:一位热衷于红色地方史的长征源赤子

丁良跃:红色旧址映初心

丁良跃:一门三兄弟 血洒战场无一还

丁良跃:于都红色名医管斗枢

丁良跃:大山深处的红色印记——嶂脑乡苏维埃政府

丁良跃:跨越时空的“团圆”——红20军首任军长刘铁超烈士后代的追寻之旅

丁良跃:回忆父亲的艰苦岁月

丁良跃:意外的相逢

丁良跃:信仰照亮人生路

丁良跃:一份恩养协议背后的故事

丁良跃:红色追寻

丁良跃:上堡石山脚下的红色赞歌

丁良跃:妇女模范李冬秀

丁良跃:红三军团长征经过的于都“古嶂”

丁良跃:“我们的长征行”——致敬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丁良跃:中央红军长征集结于都出发线路

丁良跃:“杨得志将军长征前在我家养伤”

丁良跃:红九军团长征集结出发经过

丁良跃:莫文骅是从军委干部团出发长征吗

丁良跃:长征漫画《星夜渡过雩都河》背后的故事

丁良跃:寻访红八军团从“于都银坑至兴国杰村”段的长征线路

丁良跃:“我们的长征行”:此生必走长征路

丁良跃:“我们的长征行”:一天行程450公里

向上滑动↑


图文编辑 | 浅浅眉 


YINHEYUEDU

欢迎搜索加入我们

欢迎到网站投稿,找到知音

银河悦读网网址:

www.yinheyuedu.com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  

悦读无限

银河悦读中文网前身为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2017年4月29日在上海创立该网站已近7年,现管理团队近60人。

网站汇集来自全国各级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和高校及中小学的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各界网络文学写手,是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网站。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40家分站。

网站以“书写你我光芒”为宣言,以“网聚正能量,抒写真善美”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志愿奉献”为精神坐标,以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奋斗目标,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浩瀚文学星空的璀璨星座。

2019年中国妇女报称誉: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2020年志愿军研究会称誉:红色文化传承方队


责编:浅浅眉  初见

即刻点击原文,发现世界的美好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悦读无限,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文艺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