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征文丨苏子游:聆听乡村路上的歌谣——推荐杨刚良的《田野上的歌谣》

文化   2024-10-28 19:00   陕西  


读书日

征文

聆听乡村路上的歌谣

——推荐杨刚良的《田野上的歌谣》

作者:苏子游






《田野上的歌谣》是杨刚良先生挂职徐州市沛县政府顾问之后,花费十年时间的倾心之作。刚良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

刚良先生素来以文笔优美,叙事精彩著称。看这本书,就如同聆听一曲曲乡间民谣,这些民谣也是一个个人物故事。如果说书中的人物与故事来自于田野,而田野是由庄稼和村庄组成,那么,倒不如说他们是行走在乡村小路上,更有生活味。为啥是乡村小路而不是康庄大道?就因为他们尚不富裕,没有那么趾高气扬,那种扬眉吐气。他们活得不易,虽说解决了温饱,但是按照如今的生活标准,他们有些人还处于贫困线,需要政府帮扶,需要脱贫攻坚。所以,这条路目前还不宽阔,狭窄而泥泞,比较难走。因此,读每一页书,上面的每一个文字,看起来轻松,实质上分量沉重。

纪实文学,现在也叫非虚构。这种体裁不好写,尤其是乡村纪实。一方面我们离开农村太久,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少年时期几十年前的印象里,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农村真实面貌。另一方面,就是去乡村走一走,看一看,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像刚良先生这样在农村生活两年,一般人也做不到。就比如我,估计待不了一个礼拜就得撤退。刚良先生一身布衣,一双布鞋,一个布包,行走在乡村小路上,有人说他儒雅的外表,看上去像个算命先生或者风水大师,很好,至少不那么突兀,没有人说他像个城里人、像个干部。这已经很不易。毕竟算命的看风水的,都能够融入乡土,和老百姓说得上话,容易接地气。这样就能接触到真正的生活面,而不被排斥,就能真正看到他想看到的,听到他想听到的。因此,他笔下的事情和人物是真实的,是鲜活的。一个个生动而平凡,没有脸谱化。虽然,他是个小说家,我也是存着看小说的心理在看这本书,但是,我知道书中的人物,不是塑造出来的,他没有凭空虚构。从这一点上说,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就很高了。我们常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极不易,至少在当下文学追求艺术化和去故事化的背景和趋势下,能“好好说事”的作家不多,凤毛麟角。更多的是闭门造车的意识流和天马行空的虚像,甚至荒诞化。但刚良先生做到了。这本书以笔记体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长卷,每一个篇幅都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村庄的兴衰。也许通过一个点,一个面,以一斑窥全貌的手法来表达乡村巨变。反正,我自诩是读懂了。

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乡村振兴之路,还不能一蹴而就,路还长,也算不上宽。乡村的路不好走,还得小路慢行,一步一步来,没有大道可以快速发展。

——读懂了扶贫攻坚并没有全面胜利,可能只是解决了一些明面上的问题,更多的问题还在路边,甚至在草丛中,等待好的政策和领导去发现,带动,帮扶。

——读懂了农村带头人,并不都是被推上娱论风口浪尖的村霸式的势力和人物,他们中有很多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干点实事的老实人。

——读懂了乡村致富者,在艰辛的致富路上踽踽独行,包地户和农场主并不都是为富不仁的嘴脸和作态。

——读懂了弱势群体在乡间低矮破旧的房舍里,因为疾病,因为年老,因为失去土地,因为村庄空心化,而苟延残喘地生存。

——更读懂了刚良先生行走在乡村小路上,看似漫不经心的走访,实质满眼的悲悯和想要出手帮助却又有心无力的那一份叹息,当他深夜伏案,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时,我想,他更多的是凝望星空,彻夜难眠吧!他用轻松的笔墨,记录下沉重的文字,何尝不是想让看官们有耐心地看下去,而不至于觉得枯燥无味就失去关注的兴趣。他是在用一种让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为那些可怜的乡亲和乡村发声、呐喊。如果你能够真的把这本书读完,而后按卷沉思片刻,也许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不是说不能一口气读完,而是每读一篇,我都要停下来,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受,需要整理。我们这些靠工资和退休金生活的人,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已经衣食无忧。再看看书中那些《沙河风波》《扶贫经怎么念》里的人,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挣扎,我心里不禁生出一些惭愧来。书中的彭城县,其实就是沛县。沛县在徐州算是富裕县了,也是全国百强县。比起毗邻的丰县,要好上许多。沛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加一言难尽了吧!

这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情来。儿子借了一笔钱给朋友开店,当然,这钱是从我这儿忽悠过去的,最后迟迟要不回来。此人说是生意折了本,店关了门,没有钱还,后来干脆玩失踪。五万块钱不是小钱,我也不能不要,没办法,只好找到他的老家,大沙河边,一个穷困的小村落。老家就他母亲一人,看着院子挺大,其实只是三间平房,四周土围墙,一派破落景象。开始我们没有好说她儿子欠钱不还,只是说是他的朋友,顺路过来看看。他母亲倒挺客气,不让走,中午非要留吃饭。倒让我犹豫了:不走吧,就得留下来吃饭;可是走吧,这一趟就白跑。思来想去就和她说实话,老太太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拉着我的手更不让走了,说:只有借钱的情,没有不还账的理。一边掏出一个老人手机,给她小儿子打电话,让他马上回来;一边安排大儿子杀一只老公鸡来款待我们。她大儿子有残疾,是个哑巴,一只手臂又断了,说是多年前在工地打工,被搅拌机毁掉的,四十来岁的人还是光棍一个。看着他连一只鸡都杀不好,还要请邻居过来帮忙。我于心不忍,就让我儿子开车去镇上饭馆烧了几个菜,等她小儿子回来,一起吃饭。还不错,他接了母亲的电话赶回来了。我和他说,你父亲早逝,母亲拉扯你们兄弟俩不易,看在你的家境确实不好,你母亲又这么明事理,我原谅你的耍赖行为,并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你要是有把握翻身,我给你点时间,你现在当着你母亲的面给我承诺,可以一年还一万,或者五年后一次还清,我也不收你利息。第二,就是你觉得一时难以翻身,我给你打个折,现在想办法还我三万,那两万就全当我扶贫给你家。他选择了第二项。吃罢饭,让朋友转三万给了我。临走,他母亲抓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我讲这件事,也是和杨刚良先生一样,实在是看不得农村人的苦。是她母亲的眼泪,让我动了恻隐之心,减免了债务,宽恕了他。

其实,每一个写作者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冷酷无情、心肠太硬的人当不了作家。但是,我们又没有能力去做救世主,只能用一支笔,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点努力是那么的杯水车薪,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社会效应小,不等于文化效应低。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改变不了社会,至少能愉悦人、感召人。文学有了生命力,也许就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聆听这一首首歌谣,让人沉思,也让人沉醉。我相信应该能一直传唱下去。因为他们来自乡间小路,每一个音符都有人间烟火气,都有民间疾苦声。有灵魂,就有穿透力,自然更容易直达人的心扉。

这是一本书,更是一部长着翅膀的民众生活史,应该能够飞的更远,更久。如同民谣,亘古流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田野上的歌谣》是杨刚良先生的心血结晶。他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深入沛县农村,用十年时间打造了这部反映乡村现实的力作。书中的内容如实地展现了农村的现状,从温饱但不富裕的生活状态,到乡村小路所象征的发展困境,再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故事,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多面性。无论是扶贫攻坚的深层次问题,还是农村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都在书中得以呈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民众生活的史书,它承载着乡村的灵魂与希望,如同民谣般具有穿透力和生命力,相信它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在文学的长河中长久流传,为我们对乡村的认知和理解提供宝贵的参考。推荐阅读。

——编辑:李亚文


作者简介



苏子游,本名:张礼新。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工程师。徐州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原在江苏徐州矿务局工作,后辞职去广东,在深圳、广州工作二十载,现退休后定居徐州。八十年代开始写作,有小说、散文、诗歌等百余篇作品发表于省市报刊杂志,多次获奖,有多篇作品入选年度文集丛书。


编辑简介



李亚文,毕业于汉语言文学系,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工作之余,酷爱读书,爱好文学,勤奋文学创作。199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文《追求》、生命之旅》、《捧出你的微笑》、《月是故乡明》;诗歌《雪》、《爸爸的白发》;微小说《足迹》、《历史的天空》等公开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



END


银河征文丨世界读书日:第三届“推荐一本好书”主题征文启事

读书日征文丨水原:品读《重启人生》,亦“重启”探究冷门作家

读书日征文丨修篱种菊:我们需要文学,更需要法治文学——兼谈《念念不忘》创作体会

读书日征文丨雪花 :书的喻意

读书日征文丨 水原:在城市的文化孤岛上,阅读真相——聊聊我的推理藏书室

读书日征文丨温国兴:读《以奋斗者为本》

读书日征文丨张建伟:有一些唤醒,有一些抚慰——读《念念不忘》

读书日征文丨春泉:铁马冰河如梦来——读靳国君先生《陆游》

读书日征文丨王夫敏:今夜有月,情归何处——读邵琳散文集《今夜有月》有感

读书日征文丨梅静:雅园流芳有传人——读点校本《扬州休园志》有感

读书日征文丨东方安澜 :也谈沈从文和《边城》

读书日征文丨碧古轩主人:生存的意义与爱的传递——读周大新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

读书日征文丨野鹤闲云:走近林徽因——读《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

读书日征文丨赵富山:扼住命运咽喉 活出人生精彩——读杨继信新作《岁月峥嵘》《枯木逢春》

读书日征文丨张立民:大风起兮云飞扬——读宫城谷昌光长篇历史小说《刘邦》

读书日征文丨野鹤闲云:放射着清亮莹光的《玉屑集》

读书日征文丨傅春阳:伟大的父亲和优秀的儿子

读书日征文丨都是寻梦人:爱,是无法忘记的——读石学老师的《日子是一江春水》有感

读书日征文丨那瑞琴:永恒的经典《周恩来传》

读书日征文丨戴逵贤:还是要读点鲁迅——写在读书日

读书日征文丨赵富山:在古诗中搜寻故乡美——读《千秋雅诵——古人咏石家庄诗集》

读书日征文丨封朋安:读《战旗美如画》感怀

读书日征文丨朱新开:始终不变的是本色——读《战旗美如画》有感

读书日征文丨傅春阳:为人民服务必须解决说与做的距离问题

读书日征文丨杨志远:用《战旗美如画》助力年轻人的集体成长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战旗美如画》读后感

读书日征文丨温国兴:需要重新规划人生——《百岁人生》启示录

读书日征文丨胡继军:一腔正气留人间——读杨志远《战旗美如画》读后感的读后感

读书日征文丨南庄隐士:心中飞出小岛的歌——评大院子女作家马素平散文集《海岛寻梦》
读书日征文丨常晓:我爱《红岩》

父亲节特稿丨曾镇南:鲁迅之问的现在的回答——读林高龙的《中国式好父亲》

读书日征文丨刘志明:扬中华诗词之帆船 让古体新韵更绚丽——读《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有感

读书日征文丨老龙家园:关于阅读的几点思考
读书日征文丨红了樱桃:我破天荒买了汪国真诗集

读书日征文丨碧古轩主人:浩气峥嵘满云笺——读《杨椒山先生集》

读书日征文丨 张立民:小荷才露尖尖角——读李桃博士论文《从萧门到韩门——中唐通儒文化研究》

读书日征文丨天海蓝蓝:绿叶成阴果满枝——《拾起那片叶子》跋

读书日征文丨青梅煮酒:故事与传奇——《大苍狼》解读

读书日征文丨陈虎:梅花香自苦寒来——《长征日记》创作随感

读书日征文丨空中白雪:《夺命职位》编后

读书日征文丨青梅煮酒:《大苍狼》的多元倾向

读书日征文丨绿色一暼1973:刍议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卓越贡献

读书日征文丨平常心:“六分半书”墨海游龙 手书判词惩恶扬善——《郑板桥判牍》欣赏

读书日征文丨金石斋潘建:春夏秋冬把书读

读书日征文丨碧古轩主人:不负韶华行且知——读郭兰科长篇回忆录《在阳光下成长》


向上滑动↑


图文编辑 | 浅浅眉 


YINHEYUEDU

欢迎搜索加入我们

欢迎到网站投稿,找到知音

银河悦读网网址:

www.yinheyuedu.com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  

悦读无限

银河悦读中文网前身为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2017年4月29日在上海创立该网站已近7年,现管理团队近60人。

网站汇集来自全国各级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和高校及中小学的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各界网络文学写手,是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网站。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40家分站。

网站以“书写你我光芒”为宣言,以“网聚正能量,抒写真善美”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志愿奉献”为精神坐标,以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奋斗目标,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浩瀚文学星空的璀璨星座。

2019年中国妇女报称誉: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2020年志愿军研究会称誉:红色文化传承方队


责编:浅浅眉  初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悦读无限,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文艺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