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北疆,吉林省吉林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吉林雾凇,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作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方、婀娜多姿的风貌,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吉林雾凇,通称“树挂”,是一种在寒冷天气里,雾气和水汽遇冷凝华在枝叶上的冰晶。它的形成需要足够的低温和高湿度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条件。
1937年日伪时期,在松花江的上游拦江截流筑坝而形成的一座高山人工堰塞湖——松花湖。松花湖丰满水电站,水库大坝在当时是亚洲第一高坝。
2018年12月12日,丰满水电站原大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随后进行了拆除,目前还留了部分,新大坝于2021年5月投入使用。
冬季江水通过丰满水电站水轮机组后,水温升高变暖,虽然在数九隆冬零下30多度,松花湖面一抹如镜,冰冻如铁,但从发电水轮机口流出的水温高达零上4度,与冬天零下20多度的气温形成强烈反差,使得江面几十里不封冻。
雾气在这样的条件下凝华到树枝上,便形成了吉林雾凇这一奇观。但江水出了吉林市不远,过了哈达湾后,江面就开始结冰了。
为此,吉林雾凇的美,是独一无二的。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仿佛一夜之间被春风拂过,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这种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赞美吉林雾凇的佳句。
1995年1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吉林雾凇》特种邮票一套2枚。邮票图名“寒江雪柳”和“玉树琼花”。
(2-1)“寒江雪柳”
(2-2)“玉树琼花”
观赏吉林雾凇可分为三个阶段。“夜看雾”,即在雾凇形成前夜观看松花江上的江雾景观,当夜江雾越浓重,次日雾凇景观越壮观;“晨看挂”,清晨可观赏到经过一夜浓雾,树木被江雾染得一片银白的“树挂”,垂柳枝条晶莹闪烁,松柏似银菊牡丹盛开;“待到近午赏落花”,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促使雾凇开始脱落,银片在空中飞舞,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让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
2003年1月3日,首届国际冬季龙舟赛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市举办。吉林市举办的这次龙舟赛,使龙舟运动实现了新的跨越:一是地域跨越,从长江以南地区,跨长江、越黄河、跳过山海关到达东北地区吉林省吉林市。二是实现了季节跨越,隆冬季节举办龙舟运动是一个创新。
在北纬43度左右的众多河流中,吉林市江段奔腾不息的松花江是冬季不冰封的唯一河段。2003年1月3日至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78支龙舟队在零下低至30摄氏度的松花江上大放异彩,首次呈现了中国传统运动项目划龙舟比赛从南到北、由夏至冬的历史性跨越。
为此,国家邮政局在2003年1月5日发行JP112《2003中国·吉林首届国际冬季龙舟赛》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1枚。
邮资明信片上的邮资图,是以龙舟和雪花为中心的龙舟赛会徽,底下蓝白两色的背景寓意龙舟赛在不同地域和季节的跨越性、创新性。
邮资明信片上的图案,是四支相互追逐、交替领先,奋力前进的龙舟在蓝色河水上进行冲刺。整体观感新颖别致,非常具有新鲜感和创意,其蓝白主色调也传达出冬季龙舟赛的特质。图案呈现的龙舟激烈竞技的场面。
吉林首届国际冬季龙舟赛是有史以来纬度最高的一次龙舟比赛,其意义非常深远,不仅有纬度的超越,还有各种酷寒的考验,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冬季龙舟赛。
吉林雾凇的形成,是大自然赋予吉林市的宝贵财富。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吉林市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雾凇冰雪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吉林雾凇已经成为吉林市的一张名片,让人们记住了这座美丽的北国江城。
吉林雾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在欣赏吉林雾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然资源,让它永远闪耀在祖国的北疆。
希望朋友们,找机会冬天去吉林市松花湖风景区观光。领略一下冬天零下30摄氏度的江边,水雾凝华,升成小冰晶,挂在树上,形成的雾凇奇观。沿着江边散步,伴随江面漂浮起的袅袅雾气,感受一下美妙的雪中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