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生肖文化宛如一股绵延不绝的清流,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至今依旧充满活力,深受民众的喜爱。生肖邮票,作为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邮政文化的完美融合,自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首套《庚申年》猴票以来,便成了集邮爱好者和广大民众竞相收藏的珍品。在这些精美的邮票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肖文化内涵,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的地理元素——“地名”,为邮票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仔细思考后,不禁让人发问:生肖邮票是否具有“原地”属性?谁能告诉我们,“鼠”“龙”“蛇”……这些生肖的起源地在哪里?它们的诞生地又位于何方呢?
然而,“原地”与“地名”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恰似地理空间与文化记忆的两面镜子,映射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尽管它们都指向特定的地理位置,但在内涵、功能以及文化意义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原地的本质:
“原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指的是事物或事件最初发生、存在或保持不变的地点,强调的是一种物理空间上的定位。它侧重于描述一个具体而实在的位置,不带有过多的文化或历史色彩,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地理坐标或参照点存在。比如,我们说“这棵树生长在原地已有百年”,这里的“原地”就是指这棵树从栽种起就未曾移动过的那片土地,强调的是其位置的不变性。
地名的深意:
“地名”则不仅仅是地理坐标的简单标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情感。地名往往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民族的迁徙、文化的交融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例如,“长安”这一地名,不仅指向了中国古代的一座都城,更承载着唐朝的辉煌、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无数文人墨客的诗篇与梦想。地名,因此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
区别与联系
1. 功能差异:“原地”侧重于空间的物理定位,是客观存在的;而“地名”则超越了物理界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情感价值。
2. 文化内涵:“原地”可能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缺乏深层的文化含义;而“地名”则如同一部打开的历史书,每一个字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3. 动态变化:“原地”作为物理空间,其位置相对稳定;而“地名”则可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行政区划的调整或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甚至消失。
综上所述,在生肖集邮领域,所谓的“生肖邮票原地”概念显得牵强附会,甚至可以说并不存在。谁能确切知道十二生肖的诞生地究竟在何处?生肖集邮爱好者所集藏的“生肖原地”封、片、戳邮品,实际上应该归类为“生肖地名”纪念封、明信片、地名戳。
长期以来,邮政企业为了推动集邮业务的发展,开发更多的集邮产品,宣传集邮文化,在生肖邮票题材的“原地”与“地名”宣传推广上,采取了模糊概念的策略。每年都会公布全国生肖邮票的原地邮局,同时,还批准全国各地刻制含有相关地名村镇、街道、路名的临时日戳制作邮品,供生肖集邮者加盖。
前段时间,中国邮政公布了乙巳年生肖原地邮局共有7家,分别为北京生肖文化主题邮局、广东深圳蛇口邮局、江苏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临时邮局、江西九江蛇头岭邮局、山东栖霞蛇窝泊邮局、山西岚县大蛇头邮局、浙江三门蛇蟠邮局。这些与蛇有关的都是地名而已,并非蛇的原地。
因此,对于生肖集邮中的原地封、片、戳,我们应当追溯其根源,正本清源,恢复其原始的文化属性——“生肖地名集邮”。
图片来源:中国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