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系列邮票 传统与现代的温情纽带

乐活   2025-01-30 06:30   北京  

世界非遗,中国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家庭团圆与希望的愿景。而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邮票这一方寸之间的艺术,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并传承着这份浓厚的文化情感。

中国邮政于2015年至2019年发行的《拜年》系列特种邮票五套,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设计,成为大家心中的一抹亮色,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传递新春祝福的温情纽带。

2015年发行的《拜年》邮票以两个卡通儿童形象为主角,他们的服饰和配饰展现了现代特色,旁边则是象征中国建筑文化的门墩和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贴的对联。卡通形象背后是朱漆大门,寓意着财富和富足。门内有一面照壁,上面贴有福字和剪纸风格的羊图案。

2016年发行的《拜年》邮票中,“欢欢”和“喜喜”身着新装,站在窗前。“欢欢”头戴“猴帽”,双手高举竹竿,竹竿上挂着正在燃放的红色鞭炮,炮花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五彩缤纷。“喜喜”双手捂耳,笑容满面,小裙子上装饰着南方初春盛开的木棉花,营造出欢乐和祥和的新年氛围。

2017年发行的《拜年》邮票是该系列的第三枚,除了延续前两年的主题形象和喜庆氛围外,还带来了新的突破与创新。

从2017年起,《拜年》邮票开始展现“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愿景,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2017年的邮票展示了“欢欢”和“喜喜”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手持哈达,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

2018年发行的《拜年》邮票是该系列的第四套。邮票上,“欢欢”和“喜喜”在壮族聚居区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2019年发行的《拜年》邮票是该系列的第五套,邮票的主图是“欢欢”和“喜喜”,背景则是布达拉宫。“欢欢”和“喜喜”身着藏族传统服饰,手持象征吉祥的切玛,在藏族聚居区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拜年》系列邮票的设计发行,无不透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从最初的儿童拜年、家庭团聚,到后来融入更多民族元素、地域特色的设计,每一套邮票都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拜年场景,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舞龙舞狮等,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同时,邮票上的图案往往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风格,既有古朴的水墨画韵味,也不乏现代插画的活泼与创意,使得这一系列邮票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审美的探索。

《拜年》系列邮票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设计,更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春节、对于家的那份特殊情感。每当新年来临,人们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温馨的画面:家人围坐一堂,共享年夜饭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穿着新衣,带着喜悦的心情向长辈拜年,收获满满的压岁钱和祝福。而这些场景,正是《拜年》系列邮票试图捕捉并呈现给每一位观者的。邮票虽小,却能在瞬间勾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激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拜年》系列邮票以其独有的方寸艺术方式,讲述着属于中国人的春节故事,传递着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情与祝福。

遗憾的是,《拜年》系列邮票自2019年起便停止了发行。我们满怀期待,自2017年起,《拜年》邮票便开始展现“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愿景,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能够继续发行,让其余的53个民族的拜年场景,在《拜年》这一邮票系列上得以完整展现。


邮海求索
普及集邮知识,介绍集邮动态,交流集邮体会,传播集邮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