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钱币等)
今年有幸,认识了很多新的爱好者。
尽管他们的一些需求和问题,很可爱。
比如,年内,有不止一位的朋友想在我这里买北宋的交子?(须知几乎没有实物)
也有好几位朋友,问过我祖传的道光和铜元,值不值得珍藏?(须知大多数都是海量)
我确信他们不是江湖上所谓的“国宝帮”,只是感兴趣古钱币,认知却还完全小白而已。
不同于圈内人的功利和疲倦,我能感受到他们不止的热情,
虽然总是很可爱,但也很可敬!
01
交子多少钱
宋钱看不懂
美锈嫌弃丑
想要买建国
...
一个新朋友看着便宜好玩,在我这里3-5块一个买了点北宋的淳化、至道钱(还是挑的好品),
到手之后,发现完全不喜欢,
说锈很丑,字也不漂亮(看不了美锈能理解,看不了书法不太能理解),完了就是退货。
过了几天又来找我,
问我“大齐通宝是不是很少?”“能不能买个玩玩。”
我的脑袋像炸开了似的。
今年脑袋炸开了不知道多少次,
有想要建国通宝的,也有想要齐六字刀的,还有想买国宝金匮的,
最夸张的是想买交子,还不止一位。
他们大概是在博物馆或历史书上见过,或者是在直播间和小网文中学到,
但我却不知道如何跟他们解释、“我是买不起,也可能一辈子遇不到”这件事。
可爱的,
我总是在和新朋友解释这些,
告诉他们至道元宝不读“至元通宝”,更不读“玉之道宝”;铜钱不可能是铁的,金色的不含黄金...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费劲解释不值得,
可想想我们又何曾不是与他们一样,从小白而来,
看着他们对古钱币求知的热情,又于心何忍?
(北宋·淳化元宝)
02
大开门
“开什么门?”
四大金刚
“特别少见吧?”
...
普及是一个很吃力的活。
就像有品一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读者,在我们做过大量的基础普及后,仍然认为半两都是秦朝的,五铢都是汉代的,钱币越老越值钱,双旗开国纪念币一定是珍藏的纪念币一样。
更不用说一些钱币术语,
你跟他说大开门,他们会反问你“开门是什么?”;你告诉他们这些宋钱是四大金刚、八大天王,他们还会跟你再确认一下“是不是特别少的意思?”
关于什么是折钱,小平,折二,折三怎么比对,
我一度图文视频的和一个朋友讲了半天,他才完全搞明白。
甚至普及都是很不讨好的事,
比如好不容易约稿到一位老师来给大家普及康熙版式,结果评论来一句“又在割韭菜了”;
虽然每一次配图都不能保证完全的开门(难免有吃药),但至少几乎都是真品,评论却还是有“全是新的”;
甚至遇到一篇文章,分析古钱币的文化内涵、历史属性,辛辛苦苦写下来,直接给我回个“放屁”,
给我整emo了。
(西汉的半两和五铢)
03
博物馆打卡,
给孩子讲历史
自制钱币墙
做课堂教具
...
最后我还是想说,大多数小白,都是值得的。
我今天还看到一个小白从某音和平台总结的“钱币辩伪学习笔记”,有十条之多。
什么看铜色,看包浆,看字体,看边道,看磨损协调性,看同模等等,
他所欠缺的,不过是实战。
当你发现,他们玩钱币的起源和初心,
愿意去博物馆打卡钱币,通过钱币给孩子讲历史,家里自制了钱币墙,一丝不苟的钱币笔记和条理分明的纸夹装帧,
也有老师愿意用古钱币来给学生做历史教具,愿意用古钱币来奖励孩子。
那么所有的看似幼稚的问题,可笑的评论,甚至无知的攻击,
都值得我们更持之以恒的去引导,去普及。
当他们需要我们去讲解,去纠正,去传授时,得到的不应该是漠视,乃至嘲讽。
这里我想重提一则故事,
民国时,钱币藏家张綗伯曾和几个年轻玩家聊收藏心得,言及“皇祐”“成化”钱稀少不见,其中有一个人却说自己家里就有。
大家兴冲冲的去他家一睹,结果发现,所谓的“皇祐”其实是“嘉祐”,“成化”居然是“洪化”,
那个玩家,原来并不识得钱币上的文字。
我想如果那个时候大家嘲讽和打击这个玩家,他大概不会再玩钱币罢,
也不会再有后来著名的钱范收藏大家、《泉币》杂志总编郑家相其人了。
每一个钱币藏家,都曾是一个小白,
也都曾不认知宋钱上的篆字,不了解宽永的来处,不知道五铢开元的价格。
但每一个小白,又何尝不是真的喜欢?
用我们知道的货币史,用我们的收藏心得、市场经验去陪伴他们成长,
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乃至超过我们。真正的感受到这个小众、宝藏、深刻的世界。
泉世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