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通宝)
走过看过...
今年是口罩三年后,走出去最多的一年。
除了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钱币特色外,对我收藏钱币的感触,也很深。
以今年的两趟浙江爬山为例,
先是八月份去爬了西天目山,未开发的道路坎坷,行程艰难外,感受最深的是山上一路的元代高僧化身窑,修行池,塔林,
月初又去了趟杭州,交流会只呆了半天,却抽了一天的时间寻山问寺,爬了北高峰,看了从五代到明的石刻造像,尤以元代群像最为震撼。
当时正在写元代的供养钱,
这些在我心里一直不能理解的东西,
通过这两趟登山,一下子就对当时的寺庙经济和供养钱文化有了切身的理解和尊重。
当你骑行在天津,就能发现无处不在的北洋文化,当你走进国博的钱币馆,就能明白什么是触及灵魂的震撼,
北方币商给你的感受,一定是豪爽而敞亮,
南方泉友给你的感受,又是另一番的细腻与执着。
当钱币与足迹相结合,当人文与地域相联系,
你能看到的东西,便远不止钱币本身了...
(元代八思巴文钱币)
粒粒皆辛苦
币币不容易
100块钱,在我们眼里,可能只是一枚稍冷门又很普通的小品种,一枚黄亮美品的康熙,一枚基础级别的崇宁...
只有你走出去才知道,
它也许是一个大学生几天的生活费,一个底层打工人一天的工资,
它可以买到几斤牛肉,几十斤蔬菜,也可以是一顿不错的大餐,一趟回家过年才舍得的车票。
倒不是刻意的比较,
而是只有我们走出去了,自己去辛苦的赚钱,自己去体会了柴米油盐,才深知玩钱币的不易。
你终会有一天明白,他为什么只玩最基础的品种,他又为什么还折腾垃圾的生意,他为什么不在意漏裂,他又为什么会在意那几块几毛钱...
才不会有“何不食肉糜”的钱币歧视,才会尊重每一个爱好者的坚持,
才会在无穷无尽的钱币欲望中学会知足,才会看到价格以外,更多无形的钱币价值。
(南宋·建炎通宝)
去认识异性,去各地旅行,去泉友面基,去打球,去骑行...
本人颇宅,也有点社恐,结婚生子叠加口罩三年后更是很少出去走动。
常有要好的前辈跟我建议,
让我多到圈内去走走。
前辈的建议是有其道理的(虽然也常觉和一些圈子格格不入),
至少从普通玩家角度,多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很有必要。
以前我论证过“一个人的钱币范围,就是他看到的世界”,
反过来从人生阅历的视角,
一个人走过的世界,便是他能看到的钱币精彩。
没有异性好友,没谈过恋爱,没经历过婚姻,
一定不会看到钱币里的爱情,一定不能体会“婚姻是钱币的坟墓”。
没有去过岳阳楼,没体会江南烟雨,茫茫大漠,
一定不会对庆历重宝,对六朝,对十六国、辽、夏钱币,感同身受。
没有真正的泉友面基,没去过市场、交流会,
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钱币思想交融,不会接触到真实的收藏文化。
坐在家里,
手机看币,纸上谈兵,
再多的理论与学识,也一定是玩不好钱币的。
去大千世界,
爱情,亲情,友情,走过,路过,看过,
哪怕不唯钱币,你的钱币,也终会受益。
(清·钱背)
钱币有万千
看过大千世界,才知钱币有万千,
是我今年走过看过,也是自己今年不断开拓新品种,发现新内容后的总结。
虽然我自己做的,也并不好。
我走过的,只是江山一角,我看到的,也不过是管中窥豹。
但即便只是这点滴,
也让我发现,钱币能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
而我们总为行情苦恼,总做无谓内耗,困于此而不能有所深入,忽视了更广阔的精彩,
才是真的不值。
泉世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