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龙腾狮舞点燃新春烟火,非遗巡游唤醒乡土记忆。春节期间,麻城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有来自全市21个中国传统村落选送节目,其中东路花鼓戏、采莲船、莲湘、牌子锣鼓、龙灯、醒狮等特色活动近800人的巡演队伍边走边演热闹的喜庆氛围把年味拉满。16条祥龙、8头醒狮盘旋翻腾,抬脚奋跃,整个过程充满喜庆的节日氛围。市民们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兴趣盎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共同分享着节日的喜悦,吸引游客30000余人次。
乘马岗村:红色传承不放假
正月初一的上午,“中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镇的“三条半枪纪念馆”迎来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身穿红军服装,手持拐杖,神情专注地参观每一个版面,老人刚刚从乘马岗村赶来,引来参观者关注的目光。
春节期间,乘马岗镇的大别山红军纪念园“不放假”,景点照常开放。参观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有返乡的农民工,有创业的企业家,有回家的大学生,他们三五成群,或者一家一户,趁着天气晴好,来到中国传统村落乘马岗村,瞻仰烈士墙,登上望郎台,流连饮马河,感受大革命时期风起云涌的斗争岁月,听红色讲解员讲述红军革命战斗故事,重温坚定的红色革命精神。除夕到初二,乘马岗村、德胜寨村共接待游客一万五千余人。
镇党委书记冯立说:“春节放假,但是红色革命传承不放假,走传统村落,唱红色歌谣,听红色故事。乘马岗镇将擦亮中国传统村落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张名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桐枧冲村:莲湘舞进城
“嗨嗨,一起来,笑哇呵呵嗨,人人唱起幸福歌哇……”。2月3日,市区“金蛇献瑞,巳巳如意”的表演舞台上,黄土岗镇的莲湘歌舞《幸福歌》表演作为压轴戏登台。20多位女子用甜美的歌声赞美幸福的生活,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这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表演者来自该镇的四个中国传统村落。莲湘歌舞以锣鼓、唢呐伴奏,用山歌、短调、词曲等方式,见事唱事,见事说事,表演者每人手拿两根竹棍,两头镶上铜钱,舞动起来接连发出撞击声,节奏感和音乐感交织,给人一种轻松和享受,深受市民喜爱。把传统村落的歌舞舞进城市,展示村民的富裕和自信。
东冲村培养皮影戏传人,建设皮影戏传承馆,制作皮影戏道具,古老的皮影戏艺术再现舞台。69岁的何兴国声音高亢、浑厚,富于感染力和乡土气息。龙井村挖掘“对彩”,看到什么说什么,为村民送去真诚的祝福。
市东路花鼓剧院排演的《大别山上七支花》在市内外演出多场,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熊家湾:为湾子鼓劲
从正月初一起,熊家湾村各个湾子每天晚上都有舞狮表演,为村落发展加油鼓劲。
熊家湾村有舞狮子的传统。狮子用传统的方法制作,狮子头先请人制作狮子头部模具,用皮纸一层一层覆盖,再请油漆匠画面部,过程精细;然后缝制狮子裙,一般用“大布”,然后用“巨麻”做成狮毛。舞狮子被称为“打黑锣鼓”,有“柴火”(兵器道具)表演包括刀、枪、连枷、棍等,还有“打拳”功夫表演,相当于搏击武术。入夜时分,舞狮队带着狮子到家家户户拜年,主人放火炮迎接。炮竹声中,主人表达的是欢迎和谢意,狮子送去的是敬意和祝福。然后集中在湾子的“稻场”表演,有狮子绣球、玩台子,加上武术表演,一场舞狮下来,主人在热闹喜庆招待客人,客人在尽兴之后离开,整个湾子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传统的舞狮表演还有赐福、喝担头等说唱祝福。舞狮队在“头人”带领下到湾里的农家,在堂屋祝福、送福,意思就是送福到主人家,有人领说领唱,有人帮腔应答,屋内外充满快乐欢喜的气氛。
舞狮,代表着一个湾子过去一年的兴旺,祝福来年的平安吉祥。
石桥垸村:古寨欢歌庆丰年
阎家河镇石桥垸村于2月5日上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非遗)文艺展演,五十多位民间艺人登台在自己家门口当“民星”。活动现场,灵动的采莲船装饰得五彩斑斓,扮演船娘的艺人,身姿婀娜,眉眼含笑,与“艄公”默契配合,一唱一和,口中念念有词,讲述着民间故事与美好祈愿,引得围观村民阵阵喝彩。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2条巨龙翻腾跳跃,闪转腾挪,时而做出高难度动作,引得台下观众惊呼声、掌声不断。精美的服装道具、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为群众献上了一场原汁原味、乡土味儿十足的文化盛宴。 前来观看表演的村民徐大爷激动地说:“这些节目太好看了,都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才能看到的,现在又能看到,感觉年味儿一下子就回来了!”一旁的毛大妈也连连点头:“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直传下去。”
传统村落的新年,是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是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此次春节民俗(非遗)文艺展演,不仅为传统村落的村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欢声笑语中弘扬了本地年俗文化,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让古老的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编 辑:王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