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长号声扬,由弱拉强,威武恢弘;
锣鼓声落,由缓至快,铿锵有力。
腊月十二,西寮村戏台子上,台场闹起,婺音嘹亮,戏客满座,一台三天三夜的婺剧盛宴就此开场。
“我们的戏单已经排到正月出头了!”剧团团长吕志达说。
腊八一过,缙云的年味从“戏味”开始。
壹
戏幕起 引客入戏
戏幕起,一曲婺剧经典曲牌《花头台》热闹开场,板胡、唢呐、笛子、大锣、小鼓齐上阵,热闹的戏曲氛围瞬间燃起。文臣、武将、英雄、佳人接连出场,不同的角演绎着百态人生,引客入戏。
缙云婺剧逾百年历史,缙云人爱看戏已刻入骨子里。缙云早有“村村有戏班”之说,弦歌之声,四时不辍。以前乡村娱乐贫乏,以戏为“百乐之首”。而缙云婺剧,以其“接地气”“不清高”的特质融入缙云乡村大地,唱入百姓心里,成为乡村主流戏。
不论是逢年过节、长辈祝寿,还是添丁进口、新居乔迁,只要一声吆喝来,便可“搭台做戏”。
戏幕一起,一台戏就要让一个村一个乡热闹个三天三夜。
凭着一股闯荡乡野的韧劲,缙云婺剧在广大乡村扎了根,开出花,逾百年而传唱不衰,甚至越唱越响亮。
随着时代更迭,缙云婺剧的演出剧目、形式、演出条件均有极大发展,深厚的婺剧文化土壤,将缙云婺剧文化培育成为一种品牌、一种乡音,并走向产业化,蓬勃发展。
民间婺剧团应运而生,并成为传播缙云婺剧文化的主力军。“我们剧团现在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在演出,一年近700场,年营业额1000万元左右。”吕志达道。
而像志达婺剧团这样的民间婺剧团,据统计缙云有25个,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横跨华东五省一市,年演出在1.5万场次以上,年收入达5000多万元,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
近年来,由政府牵头,让强村公司与本地剧团联合,实现婺剧产业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带动幕后产业链延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戏服加工、运输、灯光、音响、饮食、百货等产业链的发展和文化消费,年交易额均在1亿元以上。
贰
客入戏 戏入人心
台上戏如人生,台下人生如戏。客入“戏”,戏入心,心向之。
赶戏是缙云百姓对婺剧最直接的拥护。每逢戏台起,戏音扬,十里八乡无需约定、不用召唤,定要赶来汇聚一堂,哪怕没有交通工具,哪怕手头有事忙活,也要抢占一席落座专心观戏。抢不到座,站也要站罢落幕。
一方爱看戏的百姓,造就一方浓厚的婺剧氛围,也让婺剧发展为全民的一种文艺活动,无论在城乡,学婺剧、唱婺剧、演婺剧都蔚然成风。
“哎哟,姑娘,这里是宋营,不是穆柯寨,不好鲁莽行事呀”,《穆桂英献宝》里的龙套角张庆平,却是志达婺剧团里的“台柱子”,年少痴迷于戏,而决心登台唱戏,这一唱便是整整27年。他说,一生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何其幸也。
以成为职业演员,把对婺剧的热爱干成职业是张庆平的入“戏”方式,也有以另外方式入“戏”的人,他们也在为传播弘扬缙云婺剧文化而努力。
官店娃娃乐队把婺剧传承从娃娃抓起,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这里启航,飞向广阔的婺剧舞台。
一群退休人士组成的老来乐艺术团,活跃在缙云乡村的田间地头,用热爱书写缙云婺剧的“诗和远方”。
七里戏友娱乐团、松柏戏剧联谊会、乐迷乐队等草根团体遍地开花,带领缙云百姓在这个婺剧的“戏窝子”里全民共唱。
婺剧需要缙云百姓的热爱,缙云百姓也需要婺剧的滋养。通过婺剧的演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学思想、当地的历史故事等深邃的文化内涵,以民俗、仪式、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为载体,直观而生动地呈现给世人,既是知识传递,也是道德教化。婺剧文化的浸润,让孩童开朗阳光,让老人重拾自信,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拿起锄头能种地,穿上行头能唱戏”,缙云婺剧和缙云百姓之间实现了双向奔赴。
叁
戏幕落 余音高扬
戏幕落,一台戏唱罢,余音不散,“缙”彩勃发。
台上的“戏”化为一种民间艺术,张扬着其无与伦比的草根魅力,延续至台下,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生产,成为缙云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关键一环。
如何保护和传承婺剧文化,让婺韵山城唱出更多“缙”彩,是缙云县委县政府着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006年,缙云在全省率先成立婺剧促进会,着力“普及、挖掘、提高、发展”婺剧文化,推进全县婺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009年6月,缙云婺剧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缙云对婺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了更多元探索。更多乡村新空间利用同婺剧传承相结合,文化礼堂、乡村戏苑、农村古戏台、婺剧活动点、婺剧专题展示馆等各类戏曲活动场所不断增多。目前,全县乡镇、社区布局婺剧活动点140个,婺剧传承基地7个,婺剧教育传承基地4个,婺剧示范点11个。
2010年,“婺剧进校园”全面启动,至今共在全县53所中小学校以及2所幼儿园开展,每年参与学生达4.5万人,少儿婺剧参加中央、省、市级表演、展演达20多次。各校共获80多个奖项或荣誉称号,其中县级50多项,市级19项,省级6项,国家级5项。
缙云县文化馆每年进行群众婺剧培训、举办乡村春晚、送婺剧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带动群众的兴趣,激活文化记忆,培育文化土壤。
而让草根文化真正成为艺术传承,还少不了成文的记录和知识性的传播。近几年在官方支持下已陆续出版了关于缙云婺剧的音乐曲牌、剧目以及缙云婺剧元老麻献扬流派艺术的乐谱集。2022年缙云县婺剧促进会聘请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聂付生撰写《缙云婺剧史》,同时缙云县委宣传部、文旅局、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等各部门都对聂付生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沙垚合作的“缙云婺剧口述史项目”给予全力支持。
婺音袅袅,绵延不绝
全民共唱,全城入戏
婺韵山城里的这台“戏”会继续唱下去
唱出更多“缙”彩
让婺剧突破圈层、跨越地域、打破隔阂地
“传下去”
“火起来”
编 辑:胡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