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过大年(107) ▎云南省云龙县大达村:非遗传承“新星”璀璨 校园深耕喜结硕果

文摘   2025-02-04 09:01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 传统村落过大年 系列

春节期间,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化身非遗文化的绚丽舞台,一场从1月28日至2月3日(除夕至大年初六)的文化盛宴,让这座传统村落焕发出出勃勃的生机活力。此次盛会吸引了八方目光,全村老中青少踊跃参与,学生群体如熠熠生辉的“新星”,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背后彰显的是“非遗进校园”这一举措的斐然成果。


长新乡大达村春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日程紧凑有序。除夕当日,装点春台、裱牛头等传统习俗与民族歌舞秀相互交织,共绘新春的欢乐画卷。初一,白天精心筹备节目彩排,夜晚华彩绽放,一场盛大的迎新春晚会点亮夜空。初二,白天《田家乐》以热闹欢腾之势拉开序幕,夜晚民族歌舞翩翩起舞,尽显曼妙风情。初三至初五,白族吹吹腔的经典剧目《三出首》《战罗成》《风云聚会》等轮番登场,搭配每晚的民族歌舞表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初六,上午的“百家宴”弥漫着邻里温情,祭戏神仪式庄重而肃穆,随后的总结会为整个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句点。


在白族吹吹腔的表演队伍中,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对传统艺术的虔诚与热爱。他们用心去揣摩每一个角色,尽管技艺相较于老艺人而言尚有差距,但他们那份全身心投入的热忱,赋予了古老曲调全新的生命力。多年来,作为白族吹吹腔传习所的长新乡大达完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阵地作用,将白族吹吹腔等非遗项目巧妙融入校园教育体系,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邀请资深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授课,让孩子们从小就近距离接触并系统学习白族吹吹腔这一传统戏曲。曾经在台下作为观众的孩子们,如今已自信满满地登上舞台,成为表演的主角。


丰收锣鼓队和舞龙灯节目中,同样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步伐整齐划一,锣鼓声欢快激昂,充分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技艺面临着传承断层的挑战,而“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成功唤起了年轻一代对非遗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主动肩负起传承的重任。


“非遗进校园”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里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在长新乡大达村的春节系列活动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这些年轻的“新星”们,正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对家乡非遗的热爱与担当,为白族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下一步工作中,云龙县长新乡将进一步加大“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力度,拓展非遗项目的覆盖范围,除白族吹吹腔外,还将把白族纸扎、刺绣等诸多传统技艺引入校园,大达完小作为白族吹吹腔传习所,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合力推动非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让更多年轻的“新星”在非遗传承的天空中闪耀。

来 源:云龙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 辑:胡 灿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