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过大年(125) ▎连城:雕版故里“拔龙”闹春 游客“赴约”缤纷民俗

文摘   2025-02-06 16:50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 传统村落过大年 系列









灵蛇献瑞启新岁,客家“拔龙”闹新春。2月1日正月初四晚,在中国雕版古镇连城县四堡镇雾阁村,一场壮观热闹的传统客家民俗“拔龙”活动激情上演。村民们抬举着花灯长龙,狂呼呐喊,奔跑、游行于大街小巷,用最淳朴、热烈的方式,祈愿新的一年日子红火、巳巳如意。
















“啊!龙来了,龙来了”“大家快后退,注意安全。”......当夜幕降临,雾阁村内一片人声鼎沸,处处洋溢着喜庆浓烈的节日气氛。在锣鼓唢呐开道中,村民们抬着两百多米长的花灯长龙“龙”重登场,在乡村巷道和506省道上蜿蜒前行,抬龙者时而悠然游弋,时而拔足狂奔,时而前挤后拉,展开了一场你拉我扯的拔龙“拉锯战”。与其他悠然起舞的游龙不同,“拔龙”场面异常激烈、观赏性强,充分激发了围观者的感官和情绪,大家也都跟着抬龙者的节奏欢呼雀跃、加油鼓劲。而“龙”所经之处,家家户户以烟花礼炮迎接,祈求龙赐吉祥、所愿成真。街头巷隅、田间地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四邻八乡的村民、五湖四海的游客以及摄影爱好者,皆闻讯赶来“赴约”,观看这场别具一格的客家龙灯盛会。

来自南美洲的厄瓜多尔游客安德烈斯在中国居住了几年,目前住在广东佛山。受朋友的邀请,今年特意来到连城四堡观看“拔龙”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这个非常传统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我觉得这里很特别,我很高兴我能在连城见证中国新年。”
















同样被客家民俗活动吸引而来的,还有自媒体工作者陈海斌,“我觉得连城的非遗众多、民俗挺有特色,四堡的拔龙我还没看过,今天特地来观看并拍点视频,为连城做宣传。”

“拔龙”是盛行于连城县四堡镇双泉、雾阁、田茶、中南、四桥和北团镇下江、老营等地,在春节、元宵期间举办的一项集祈福、娱乐、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客家传统民俗活动。抬龙者在游龙的过程中像拔河一般进行“较劲”。按惯例龙头只准向前而不准后退,但允许龙身稍后位置的抬龙者忽而前挤、忽而后拉或者停滞不前,龙身时进时退,时跑时停,前拖后拉,场面异常激烈、惊险、刺激。此外,连城“拔龙”的龙身也独具特色,由跨鱼灯、鲤鱼灯、六角灯、生肖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组成,村民们还在灯上画上山水花鸟,书写“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话。“拔龙”活动寓意着“越闹越旺、越拔越发”,寄托着客家乡亲祈求吉祥如意、添丁进财的夙愿,也是他们传承客家精神、守望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

















“客家祖地”连城县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尤其是以春节、元宵节期间上演的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芷溪花灯、新泉烧炮为代表“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成功入选世遗。蛇年伊始,连城进一步将“非遗+民俗+节庆+文化”有机融合,在全县城乡、各传统村落广泛开展缤纷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八方游客纷纷前来“赴约”打卡,白天畅游新晋国家5A级景区冠豸山、培田古村落、四堡雕版故里,夜晚分赴各乡村“零距离”体验客家民俗活动,或在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集中赏连城非遗,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 源:连城融媒

编 辑:王   越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