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过大年(109) ▎安徽流口村板凳舞龙,年味浓郁气氛足

文摘   2025-02-04 09:53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 传统村落过大年 系列

1月30日,大年初二,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开展板凳龙民俗表演,800多名村民和游客共同见证了一场民俗文化的视觉盛宴,为新年增添了浓郁的传统韵味和喜庆气氛。



当天下午1点28分,栩栩如生的龙头和刻着“流口板凳龙”标志的龙颈,以及精致小巧的龙尾从集体茶厂中缓缓游出,在村庄里“亮相”后,停靠在流口老街。

下午3点左右,接龙开始,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将各家装饰好的板凳送去“接龙”,每条木制板凳上安装五个不同颜色的灯罩,寓意五谷丰登。80余节板凳组成展演的板凳龙龙身,全长200余米,绸布灯罩里面安装上红色蜡烛备用,板凳与板凳之间用一根木棍相连,舞龙时扛起木棍前进。

板凳龙表演队伍庞大,龙头、龙颈、龙尾、龙珠、龙火就有14名成员负责,前后乐队8人,鞭炮手4名。龙身的每条板凳配有2-3名队员轮换。有的是父子交替上阵,有的是祖孙三代总动员,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2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穿梭在村庄之中。

“今天每一个流口村民都非常开心,我的爸爸、我,还有我的儿子一起参加舞龙,一代接着一代传承。借着舞龙的喜庆,祝愿大家好运连连,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李中华开心地说道。



夜幕降临,晚上6点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巨大的流口板凳龙,在大家的呼声中慢慢起身,只见龙眼炯炯有神,张开的巨型大口仿佛吞云吐雾,长长的龙须随风摆动,威风凛凛。随着龙珠绣球舞动,龙头一边前进一边不断地展示追、赶、跑、跳、翻、滚等多种姿势。

舞龙者们各司其职,协调行动,节节相随。时而如游龙嬉水,龙身起伏,在地面上蜿蜒前行;时而似蛟龙出海,猛地腾空而起,又快速俯冲而下;时而安静坐卧,修身养性,静候烛火更新……千姿百态,极为壮观,既舞出了龙的神韵,也舞出了舞龙人的精气神,赢得了阵阵喝彩声。

“今天特意从外地赶过来看舞龙,流口板凳龙气势如虹,场面太震撼了,年味十足,值得一看。”游客谢先生激动地说。

触龙须接好运,大龙坐卧续烛火时,游客和村民纷纷涌入舞龙队伍摸龙头、扯龙须、抚龙身,大家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精彩难忘的瞬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欢快的活动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流口村板凳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今年我们的板凳龙有200多米,大家参与度很高。舞龙不仅把乡亲们的心凝聚起来,也为流口村的乡村振兴凝聚共识和力量。下一步,我们村还要举办更多更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欢迎八方游客来流口,品美食、赏民俗、住美宿。”流口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玉美满怀信心地说。

为保障活动有序开展,流口镇村两级提前3个多月谋划安排,活动当天2支救援队到达现场,组织民警、交警以及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志愿者80余名参与交通疏导、安全提示、游客咨询、地面火情监测等,同时启动4台无人机开展高空防火巡查,有力维护了现场良好的秩序,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质量完成。

接龙火祈福年,流口板凳龙巡游近3个小时,活动结束,村民们把各自板凳上的火种恭敬地“请”回家,置于高堂之上,寓意香火不断,人丁兴旺。

来 源: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编 辑:胡 灿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