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 | 神经肌肉病论坛

文摘   2024-09-25 09:56   北京  




神经肌肉病论坛



第九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2024华夏神经病学论坛——神经肌肉病分论坛如期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神经肌肉病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朝霞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谈颂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明生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道俊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冯新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笪宇威教授、陈海教授共同授课。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了脊髓前角病变、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病等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免疫机制在这些疾病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精彩讲解。



主题报告1


樊东升前角病变与免疫



第一场讲座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围绕前角病变与免疫进行授课。樊东升教授围绕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大家深入细致地讲解了外周免疫细胞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之间的相关性。樊教授提出,固有免疫中的中性粒细胞及其衍生的炎症指标与ALS患者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此外,他还指出,在体重指数(BMI)和年龄依赖性的ALS患者中,中性粒细胞与ALS的发病风险呈较高相关。这些发现为理解ALS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临床干预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主题报告2


王朝霞线粒体疾病与免疫



第二场讲座是由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朝霞教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线粒体和线粒体DNA、线粒体病的诊断进展以及线粒体病与免疫的关系。王教授介绍线粒体是一种双基因产物,在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当线粒体DNA(mtDNA)释放到体内环境中就会引发免疫和炎症反应。同时王教授讲解了团队内的研究结果发现线粒体病患者存在ccf-mtDNA水平上调,通过激活cGAS-STING通路引发Ⅰ型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升高。



主题报告3


谈颂 |重症肌无力:从传统治疗到分子疗法到再生治疗



第三场讲座由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谈颂教授介绍了重症肌无力(MG)从传统治疗到分子疗法到序贯治疗的最新进展。谈颂教授首先介绍了MG的传统治疗方法,随后针对MG发病机制系统讲解了靶向T细胞、B细胞、MuSK抗体、AChR抗体及新生儿Fc受体(FcRn)的分子治疗,详细介绍了现有的MG治疗药物和手段,列举了2个例子证明CAR-T细胞在MG治疗中的有效性。最后,谈教授分析了干细胞和外泌体在MG治疗中的应用,深入解析了抑制炎症、重置免疫系统、恢复免疫稳态和组织修复的序贯免疫治疗方法,并提出在未来通过序贯治疗有可能彻底治愈自身免疫疾病,为MG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主题报告4


笪宇威 |从真实世界数据看补体C5抑制剂治疗gMG优势



第四场讲座由宣武医院的笪宇威教授讲述了从真实世界数据看补体C5抑制剂治疗gMG的优势。笪教授首先介绍了gMG传统治疗的局限性,由此提出选择补体抑制剂治疗的必要性。依库珠单抗通过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MAC形成以及突触后结构的破坏,发挥gMG的治疗作用;在RCT研究中发现相对于传统治疗,它起效快、耐受性好、副作用少。随后,笪教授对真实世界研究中应用依库珠单抗的疗效优势进行了系统讲解和深入分析。


主题报告5


刘明生 |炎性周围神经病诊断线索


第五场讲座由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明生教授讲述炎性周围神经病诊断线索。刘明生教授首先从炎性周围神经病的疾病谱入手,提出了疾病的诊断,应找出相关线索。首先从临床的起病形式、伴随症状、前驱因素等详细的病史询问获取线索。同时,电生理对疾病的定位诊断十分重要,在定性诊断上也起到了缩小鉴别范围的作用。再结合影像学的检查,如神经超声的炎症性增粗,对疾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随后,生化腰穿和抗体病理帮助寻找线索,确定病因。最后,刘明生教授通过实际病例的讲解,加深大家对炎性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印象。

主题报告6


洪道俊 |空泡性肌病



第六场讲座由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洪道俊教授带来的空泡性肌病的讲座。洪教授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结合最新文献报道,深入细致地讲解了几类与镶边空泡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肌炎、远端肌病、部分肌营养不良以及其他炎性肌病等。洪教授还详细介绍了镶边空泡与自噬空泡之间的区别及其产生机制。他强调,临床评估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的空泡可能共存,不应孤立地评价单一的病理改变,而是应结合标本中的其他病理发现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主题报告7


冯新红腰骶神经丛病的临床和电生理诊断



第七场讲座由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冯新红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腰骶神经丛的临床和电生理诊断。冯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腰丛和骶丛解剖分布、临床以及电生理检查,着重讲解神经根/丛损伤在电生理的鉴别及神经丛疾病典型的电生理表现。随后冯教授结合临床案例讲解了腹膜后出血、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特发性腰骶神经丛炎、放射性神经丛病、感染相关神经丛病等七种常见的腰骶神经丛病,并结合诊疗经验总结:神经根/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误诊率高,详细病史、查体结合规范化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主题报告8


陈海 |淀粉样周围神经病诊断思路



第八场讲座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陈海教授讲解了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TTR-FAP)的认识和诊断策略。陈教授总结了典型病例的特点,并结合最新的文献进展,详细阐述了TTR-FAP的临床特征。该病多见于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早期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心脏的亚临床损害。陈教授强调,病理活检和基因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手段,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针对这类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启动治疗至关重要,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数智康养分论坛:数字驱动 智引未来

2024-09-18

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 | 区域医疗中心分论坛

2024-09-18

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 | 脑疾病大数据与脑机接口论坛

2024-09-12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传递科室新闻,提供科室服务信息,增进医护患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