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SHEN SHUI MIAN
心身睡眠论坛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2024年华夏神经病学论坛心身睡眠论坛在北京饭店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办。
论坛上半场
上半场会议主持人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红星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向阳教授。
01
詹淑琴教授|从药物机制看失眠的新进展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詹淑琴教授,分享的内容是从药物机制看失眠的新进展。首先阐述了睡眠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生理功能的重要性,进一步总结了目前睡眠药物治疗的现状。最后详细介绍了镇静催眠药物迭代更新,新型靶点药物的创新。讲座非常精彩听众受益匪浅。
02
张效初教授|经颅电刺激基础与进展
第二位学者张效初教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课题目是经颅电刺激基础与进展。首先对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经颅交流电刺激原理与机制及应用。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非侵入性深部脑刺激的发展。授课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深入思考。
03
熊志奇教授|脑疾病机理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熊志奇教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脑疾病机理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他特别强调,致病基因的精准识别不仅是解锁神经精神疾病治疗难题的关键钥匙,更是推动药物创新研发的强劲动力。通过生动实例与风趣语言,熊教授不仅展现了科研的严谨性,更激发了现场对脑科学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他还指出,猕猴作为高度接近人类的模型,在疾病模拟、药物筛选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脑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预示着科学界正逐步揭开大脑奥秘,向治愈更多脑疾病的目标迈进。
04
岳伟华教授|孤独症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
第四位讲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岳伟华教授深入剖析了孤独症这一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岳教授不仅详尽阐述了多个孤独症致病基因的最新发现,以及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还介绍了多种孤独症发病的可能假说,这些观点新颖独特,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浓厚兴趣与深思。她展望了基于遗传学和致病基因探索的新治疗策略,为孤独症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可能。
05
梁伟业教授|抑郁障碍的治疗策略
第五位讲者回龙观医院梁伟业教授介绍了抑郁障碍的治疗策略,从基础到临床,从药物治疗到物理治疗,全方位的介绍了抑郁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着重强调了文拉法辛等药物在难治性抑郁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要点和禁忌症等。
论坛下半场
下半场的主持人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教授及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熊志奇教授。
01
王高华教授|《综合医院心身疾病临床实践》
第一位讲者为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王高华教授,以《综合医院心身疾病临床实践》为题,从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学科发展方向,学科设置模式,病区的设置,学科的定位,进行深入探讨,结合目前精神科的资源发展状况,提出精神医学的良性发展,需要兼顾政策支持,医院意愿,安全问题,人员问题,经济效益多层次问题,更大的发挥综合医院精神医学科的作用。
02
邓伟教授|不同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第二位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邓伟教授深入探讨了不同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当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电刺激、磁刺激等在不同精神疾病中的疗效和原理特点。会议中,邓教授以他独到的视角展望了环路精神病学的未来,强调神经环路的研究将成为理解和治疗精神疾病的关键路径。最后,邓教授指出多模态技术的结合不仅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有望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03
秦绍正教授|应激的生物基础
第三位讲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秦绍正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应激的生物基础。他从生物学角度深入剖析了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阐述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如何在应对外界压力时发挥作用。同时,秦绍正教授详细汇报了他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觉醒后激素的变化对大脑的关键区域(如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的影响和觉醒与记忆的关系。秦教授的分享加深了我们对应激的生物学根源的理解,也为未来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有效缓解和干预应激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04
黄雨教授|多模态医学数据处理在失眠障碍智能诊疗中的应用
第四位讲者是北京大学的黄雨教授,他分享了关于多模态医学数据处理在失眠障碍智能诊疗中的应用。黄教授重点介绍了不同数据平台的功能与优势,言简意赅的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整合和分析多模态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失眠障碍。黄教授强调了大规模数据对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为个性化诊疗和精准医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的讲座不仅展示了数据平台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也为失眠障碍的智能诊疗开拓了新的路径。
05
姜荣环教授|心率变异率的医学应用
大会的最后,解放军总医院的权威专家姜荣环教授为我们带来报告。她深度剖析心率变异率的医学应用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探索医疗诊断的新边疆。她由当前精神疾病诊断的困境出发,巧妙地将心率变异率这一前沿技术引入视野,揭示了其在多种心身疾病诊断中的非凡潜力。姜教授不仅强调了心率变异率作为客观诊断指标的重要性,更以其前瞻性的眼光,详细剖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并满怀期待地展望了心率变异率在医疗领域即将迎来的广泛应用与辉煌前景。
大会结束
最后各位专家和参会的代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积极提问,各位专家都耐心一一作出回答,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明年华夏会心身睡眠论坛再相聚。
2024-09-03
2024-09-11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