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 | 神经感染与头痛论坛

文摘   2024-09-23 15:42   北京  




神经感染与头痛论坛



第九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2024华夏神经病学论坛——神经感染与头痛分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多功能厅3A圆满举行。此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神经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武力勇教授作为论坛主席进行了开场致辞,全面介绍了与会专家及大会日程,并与董钊教授一起担任主持。论坛内容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朊蛋白病及自发性低颅压等关键议题,为神经感染与头痛研究及临床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题报告1


董小平Prion and Prion disease——Historic and Current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董小平教授首先分享了题为“Prion and Prion disease——Historic and Current”的学术报告。董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朊蛋白病的起源和研究历史,回顾了朊蛋白病研究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大成果,绘制了一幅全面的研究全景图。董教授的报告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朊蛋白病的认识,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主题报告2


Eric Vallabh Minike预防朊蛋白病的使命



哈佛医学院的Eric Vallabh Minikel教授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他与家人共同抗击朊蛋白病的感人故事。Eric教授和夫人在家人罹患朊蛋白病后,毅然决定放弃各自的原专业,专注于朊蛋白病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成果。他分享了脑脊液中PrPsc有望作为稳定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和治疗靶点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团队正在进行的反义寡核苷酸临床试验和表观基因编辑疗法研究。Eric教授还引用了《黄帝内经》的经典名言,强调治疗“未病”对于朊蛋白病预防的意义。


主题报告3


王署君 |高龄族群头痛的实证医学处置



台湾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的王署君教授在论坛上分享了高龄族群头痛的实证医学处置经验。他重点介绍了老年群体偏头痛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急性和预防性治疗策略。王教授指出,老年偏头痛患者,且常伴有各种慢性病,且脏器功能储备不足,治疗较为复杂性,具有挑战性。王教授详细介绍了目前急性和慢性偏头痛治疗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及副作用,强调了临床药物研究时老年群体数据不足的问题,呼吁医学界关注老年偏头痛患者,并介绍了最新上市的治疗药物,为老年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主题报告4


王佳伟 |复发性脑膜脑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王佳伟教授对复发性脑膜脑炎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解析。王教授介绍了复发性脑膜脑炎的四种病因,包括感染、免疫、肿瘤和特发。王教授重点探讨了病毒性脑膜脑炎和嗜神经病毒分类,特别呼吁关注病毒性脑炎患者继发免疫性脑炎的风险,并对Mollaret’s脑膜炎等罕见复发性脑膜炎进行了详细解读。此外,王教授还介绍了免疫性脑膜脑炎,如小柳-原田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MOG抗体病及新冠相关性脑炎等的特点和复发情况,分享了慢性脑膜炎和复发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要点。王教授的分享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推动了脑膜脑炎诊疗水平的提升。

主题报告5


王振海 |JEV-GBS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振海教授介绍了乙型脑炎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JEV-GBS)的临床特征及致病机制。王教授的研究源于既往宁夏地区的乙型脑炎爆发,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特征。通过大量研究,王教授首次证实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可以导致GBS,并指出轴索损害是主要原因。王教授团队对2276例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大规模回顾性研究,发现乙型脑炎病毒具有不同的变异方向和区域分布,导致了不同的临床亚型。基于此,王教授提出了针对JEV-GBS的新诊治流程,推荐早期进行肌电图检查和免疫治疗,并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了乙型脑炎病毒导致周围神经损害的机制、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方案。

主题报告6


董钊 |丛集性头痛诊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董钊教授分享了丛集性头痛的诊治策略。董教授指出约40%的丛集性头痛患者在确诊前的延误时间超过10年,突显了丛集性头痛诊疗中的挑战。他全面介绍了丛集性头痛的现状、诊断标准、头痛特点及发病机制,并分享了在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遗传因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董教授还介绍了常用急性期、过渡性及预防性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享了深部脑刺激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董教授呼吁全国临床研究者参与丛集性头痛的大队列注册研究,加入丛集性头痛研究联盟,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科研进展。


主题报告7


关鸿志 |《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诊断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关鸿志教授对《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诊断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度解读。关教授详细介绍了自身免疫性小脑炎的定义和分类,并回顾了既往指南的基本情况,进一步阐述了最新共识的制定思路和关键内容。他特别解析了支撑共识推荐意见的重要文献,重点介绍了副肿瘤性和非副肿瘤性小脑炎的诊断标准。同时,关教授也全面介绍了我国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因谱及特点。该专家共识不仅提供了详尽的诊断标准,还涵盖了鉴别诊断和治疗的关键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关教授的讲解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也提升了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的水平。



主题报告8


李军杰 |《2024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断指南》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李军杰教授介绍了《2024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断指南》的相关内容。李教授对这份即将发表的指南进行了初步解读,展示了基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研究证据,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指南预计将在今年内正式发布,将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宝贵参考。李教授的分享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最新的指南信息,指明了该领域的临床诊疗和研究的方向。



主题报告9


武力勇 |《自发性低颅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武力勇教授对《自发性低颅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解读。自发性低颅压是一种由脊髓脑脊液漏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直立性头痛,患者常因症状严重而不得不长期卧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若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当前,临床实践中对该病的误诊率较高,且在检查和治疗手段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自发性低颅压的认识,规范诊疗流程,指南制定工作组结合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与近年来的文献证据,制订了这份专家共识。该共识首次建立了自发性低颅压的诊断标准,并详细涵盖了疾病的临床识别、检查流程、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本次“神经感染与头痛分论坛”圆满落幕,通过一系列精彩的专题讲座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会专家们分享了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论坛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视野,也为神经感染与头痛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感谢所有与会专家和参与者的积极贡献,让我们携手迈向未来,继续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奋勇前行。








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数智康养分论坛:数字驱动 智引未来

2024-09-18

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 | 区域医疗中心分论坛

2024-09-18

精彩回顾 ·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 | 脑疾病大数据与脑机接口论坛

2024-09-12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传递科室新闻,提供科室服务信息,增进医护患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