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浙江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上获悉,位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的东山村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新进展。
“考古中国”是国家文物局主导的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实施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考古。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项目系“考古中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会上,“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项目公布了最新进展,涉及浙江良渚遗址、江苏东山村遗址、江苏寺墩遗址、安徽凌家滩遗址等考古研究。其中,东山村遗址2023-2024年度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由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做了专题汇报。
据悉,这一阶段的东山村遗址考古新发现,再次实证了东山村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研究长江下游早期古国文明的典型遗址。东山村遗址目前已揭示出的重要遗迹,显示出社会已进入古国阶段,对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及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东山村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街道东山村内,以马家浜和崧泽时期文化遗迹为主,是目前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崧泽文化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出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社会已有明显的贫富和阶级分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被誉为“良渚文明之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曾指出:“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在2008年至2010年的发掘过程中首次揭露出一批崧泽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级大墓,还有中小型的墓葬,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分区,社会分层现象较为明显。这一发现,改变了学术界以往对崧泽文化时期尤其是崧泽文化早中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至少在5800年前中国社会就已经有了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
自2023年起,东山村遗址围绕明晰遗址内部布局和确认宏观结构两个方面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新石器时代大型红烧土堆积4处、墓葬17座、房址1座、灰坑20座、灰沟1条、水井1口。从目前揭示的情况看,整个崧泽文化墓地的范围东西长150米以上,南北宽90米以上,整体面积在13000平方米以上,崧泽文化高等级墓地范围大面积扩大。同时,崧泽文化晚期大墓被首次揭示,填补了环太湖流域该时段大墓的空白,进一步彰显了东山村遗址在崧泽时代从早至晚长时段的兴盛与发达。此外,发现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红烧土祭祀广场,周边分布有若干埋有较完整陶器和玉石器的祭祀坑,年代不晚于崧泽文化早期。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