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门面

时事   2024-11-21 07:04   江苏  

逛苏州园林,有一个细节:不管园子大小、年代如何,迎面第一道门,每每给人朴实清淡、低调收敛的感觉。


就说留园吧。清早,沿着留园路一路过去,要不是门头上“留园”二字,一帮人就走过了。小小园门,跟周边民居没多大差别,简单一个石库门,一道粉墙,长方形门洞上一根青石横卧,左右两侧各一根青石直立,外加两扇深色漆门。一座名满天下的留园大门,就这么静立眼前,怎么看都很难与中国四大名园相关联。


留园。薄根元摄(视觉苏州供图)

再说网师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沿窄窄一条叫“阔家头巷”的路进去,见着一对抱鼓石,暗暗的门扉处在中间。深巷中这门面太安静、太僻静了,这里几乎没什么人气,除了一些外地游人,本地人很少见。


艺圃,苏州人最熟悉了,也是外地人最难寻觅的一处园子。古城西北吴趋坊文衙弄内,除非好天,否则一个人坐在延光阁里喝茶,怕是一整天都搞不清自己是朝南还是朝北坐着,时间像停在几百年前。艺圃与网师园一比,门面更显沉稳含蓄,三开间平房和对面照壁,远看越发显得不起眼。曲巷入内,便见“乳鱼亭”,这座明代遗构,亭内梁枋上尚有明代彩绘。这样一座小园,苏州人独独放不下心头这口小小的爱,即便小巷缠绕、进出不便,老苏州偏就喜欢聚集此处喝茶。


苏州古建群中也有例外。全晋会馆,门面高大气派,国内少见、具有典型的古典礼仪式民间建筑。太平天国忠王府,一幢江南王府式大型建筑,前后五进,拙政园为王府后花园,形成一组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宏伟建筑群。


全晋会馆。朱执竞摄


都说豪门大宅,而苏州园林园门第一眼大多低调内敛,好像毫不在意的样子。这恰恰给人一种错觉。吴地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低调、财不外露,园主多从官场上下来,不愿多事,只想在自家园子里,享受一种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


以留园为例。从简朴之门走进园子,大概要目瞪口呆。明代苏州人、工部主事徐泰丢官回到苏州后,营建了东、西两园,在东园,徐主事广搜奇石,罗列其中,由此奠定了留园最初的石文化基因。东山人刘恕买下此园后,花费五年时间修葺扩建。后来常州人盛康买下后,留园得到极尽发挥,山水掩映,花木扶疏,创造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不但长廊逶迤、花窗裙板精雕细刻,主厅五峰仙馆面阔五间,俗称楠木厅,号称“江南第一厅堂”。而镇园之宝“冠云峰”,太湖石中的极品。这块宋代花石纲遗物,几经周转,数百年后,直到盛康时才真正成为留园之物。盛康扩建时,围绕冠云峰,构筑冠云台、冠云亭、冠云楼,从他处觅得古老鱼化石,嵌在冠云楼北墙上,令人叹为观止!


典型的江南第一门楼,在网师园。网师园外观简洁,实际上,功夫尽藏深楼。正门东侧设有便门,专供下人进出。跨进门槛,两边为门房、账房间等附房。然后轿厅,女眷的轿子抬到第二进轿厅歇下;女宾在此下轿,尽可避免闲杂人等评品。仅此一番,足见网师园既低调又讲究的气派。苏州古宅,每一进都有独立的院墙隔断,为方便通行,便在院墙上开设院墙门。有客来访,坐在厅里,高墙之内,逍遥自得,邀友畅饮,陶醉在城市山林之中,观赏着对面的高门楼、风火墙,俗称对景门楼。精雕细刻的门楼成为表达园主精神世界的一个物质载体。从轿厅到大厅的“万卷堂”间,便是这座建于乾隆年间的著名门楼,至今近300年历史。


网师园砖雕门楼,无愧为古典园林代表作品。其精致、细腻、逼真的手法,平雕、浮雕、镂雕、透空雕等砖雕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历史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打理得栩栩如生、庄重古雅、形同真物,闪烁着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灿烂光芒。


网师园。矫勇轶摄(视觉苏州供图)


园林门面,最能反映园主人的内心境界。苏州文人墨客,他们能耗巨资财力打造一处古典园林,自然不会忽略这处园子脸面的存在,何况还是唯一的、面对世俗大众的大门,怎会随意处置?恰恰是特别在意脸面文化,才会以吴地人根深蒂固的内敛含蓄及传统理念,不动声色,打造起一座看似貌不惊人的小园门。小门面,低姿态,自享深楼私家花园,这正是吴地人的智慧处世风尚。

(原载于《苏州日报》2021年11月08日 A08版)


者:张苏玲

编辑:经纬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苏州日报
苏州最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