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究轮回之说,认为人死后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会依平生所作善恶,受业力的牵引而投生,会有六个去处。
造恶者堕三恶:即地狱、饿鬼、畜生道。行善者去三善:即天、人、阿修罗道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生死死,在死亡后,灵魂又轮回重新投胎成为另一个人,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
轮回这一概念存在于佛教、道教、印度教、婆罗门教中。其他宗教(日本的神道教,欧美的基督教等)是没有的。
轮回不是指一个地方,而是心的状态。心里有贪婪、嗔恨、愚痴、傲慢、怀疑、邪见就是轮回。
轮回原因
轮回的原因就存在于十二因缘中,佛教认为主要是由于十二因缘的无明引起的,无明就是对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无知,由于无知就产生了“行”,各种不同的“行”会产生不同的业力,正是由于业力的存在,才为轮回的进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轮回是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永远处于生死循环状态,循环的线路有六条,在哪条道上循环取决于活着时所做的善事和恶事。 例如,做了恶事,死后下地狱受刑,刑满后投胎变动物,动物死后的循环,再取决于它活着时作的"业"。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如此循环往复,如同回旋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六道轮回”。
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这三道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道称为三恶道。这六道各有什么特点呢?
1.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生来就有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生活无忧,逍遥自在。
转生天道之因:勤行十善,孝养父母,广行布施,作大福田;皈依正法,信佛因果,斋僧(设食以供僧众)供佛(设香、花、果蔬供养佛陀),修塔造庵,读诵大乘,庄严佛像等。
2.人道:
苦多乐少,烦恼炽盛;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善于发明创造;有较强的意志力,有能力造作善恶业因,有寻求解脱的内心需要。转生人道之因:孝养父母,心行公道,恭敬三宝(佛、法、僧),严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阿修罗道:
转生阿修罗道之因:以不净心修十善业,不能忍辱,争强好胜,生性易怒。所以阿修罗道亦称为“非天”,有一棵如意果树,树身在阿修罗道世界,树顶却延伸至天界之中。三十三天的有情,可以尽情享用这树所结的果实,但阿修罗众生却无法享受果实,所以便十分妒忌。他们常常砍断如意树,但天界的众生只需由上洒下一种甘露,树便会马上重活过来。同时,天道中的有情,常对阿修罗世界中的女色垂涎,时常抢夺阿修罗女。为这些原因,阿修罗便常常向天界宣战。但在与天界开战时,阿修罗由于福报略逊於天道有情,所以往往战败连连。
畜生道散居于天上、地面、地底及水中,有的住在我们能见到的地方,有的则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它们的寿命,有短至一日夜者(如某些昆虫),亦有长至经劫者。大的畜生可以大至如山峰一般,小的则小至肉眼不可能看得。它们的出生方式亦不一致,胎生的、卵生的、湿生及化生的都有。转生畜生道之因:贪食酒肉,寻欢作乐;借债不还,偷骗他人;恼害众生,毁辱他人;生性邪僻,愚痴难化
5.饿鬼道:
转生饿鬼道之因:悭贪嫉妒,邪佞谄曲,背公取私,不济乞化,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如果以痛苦的角度来说,饿鬼所受的苦比畜牲道众生为大。以愚痴的角度来说,则畜牲远比饿鬼的智力为低下。饿鬼道的众生,智力足以瞭解佛法,不似畜牲般愚痴。饿鬼道是有情众生,则偶尔也会在人间世界走动,我们的眼睛也可能见到它们。它们并不像地狱道众生般聚居,而是分散各地而住的。
6.地狱道:
地狱道内所受的苦是最为可怕的了。这里描述了地狱道众生之景况。地狱道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左)、八大寒地狱(右)、近边地狱(下)及孤独地狱四大部份。
转生地狱道之因:不信因果,杀害众生;遵命邪教,蛊惑人心;五逆十恶,诽谤正法(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佛教认为人之离不开六道轮回,就是因为“贪嗔痴”。六道轮回中间是鸽子.蛇.猪,三个动物代表的就是贪嗔痴。
什么是贪,
就是你的起念不正,对任何事情总想着蚂蚁吞大象。蚂蚁怎么可能吞的了大象呢?能力驾驭不了的欲望,就会怎么加很多的烦恼。
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待婚姻也是一样的,没有结婚之前就是一顿幻想。男的就幻想老婆料理家务井井有条,爸妈孩子都照顾的很好。女的就幻想老公爱自己一辈子,能挣钱,自己不愁钱花,这些幻想就是贪念。因为你把最基础的都忘记了:婚姻是要经营的。只有慢慢经营好你跟你老婆的关系,跟你老公的关系,你才有可能的到美满的幸福。
什么是嗔
口字旁一个真,说的就是人的口是心非,明明很喜欢,但是又说你不喜欢。明明做不到,但是你又在那边假装可以。口与心的不一致,言与行的不一致。会让你一直活在颠倒世界当中,必然会烦恼不断。
什么是痴
佛说烦恼就9个字:想不开、看不透、放不下。你因为想不开,所以你看不透,你因为看不透,所以你放不下。
想不开的付出,接受不了的结果,放不下的私欲。这就是就是佛祖说的痴,病字头一个认知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