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知识大全

文摘   2024-12-21 07:21   云南  

文章目录:

1. 冬至介绍

2. 冬天的节气

3. 冬至的习俗

4. 冬至的美食

5. 冬至的壁纸

6. 冬至的物候现象

7. 冬至相关的问题


1. 冬至介绍
什么是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冬标志着冬天的开始,而冬至标志着即将真正进入寒冷时节。
冬至的时间,冬至通常发生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个日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公历和太阳年(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之间的微小差异造成的。
冬至的寓意,冬至被视为“第二个春节”,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认为这一天是家族团聚的日子,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庆祝。

2. 冬天的节气
立冬(1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已经来临,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万物进入休养状态。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表示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可能会有出现小雪或者霜冻的现象。
大雪(12月7日或8日),表示天气已经非常寒冷,可能会有大雪或者雨雪天气出现。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冬季的中期,表示冬季已经开始深入到了最寒冷的时候。
小寒(1月5日或6日),开始进入寒冬季节,这个时候气温还没有达到最低点,因此称为小寒。
大寒(1月20日或21日),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到达了最冷的时候。

3. 冬至的习俗
吃汤圆:南方居多,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吃饺子:北方居多,这个习俗源于“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说法。汉代时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冬至进补:即通过食补来增强体力、抵御寒冷,包括羊肉汤、牛肉汤、乳鸽汤、乌鸡汤等,不同地区的食物可能有所不同。
腌制食品:冬至也是腌制腊肉、腊肠等食品的时节,冬季气温低,适合保存食物,腌制食物为来年春节做准备。
祭祀、祈福:祭拜祖先,表达对神明和祖先的敬意,祈求家族安康与繁荣,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 冬至的美食
汤圆,冬至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
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羊肉汤,以羊肉为主要成分,炖煮而成,有助于保暖和增强体力。
年糕,由糯米制成的甜食,寓意年年高升,被视为一种吉祥食物。
米酒,由糯米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饮品,可以祛寒保暖、开胃健脾。
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有暖胃及补中益气的效用。
进补,指温补的食材,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
腊肉,腊肉算是南方特有的地域美食,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腌制的腊肉味道香浓、晶莹透亮。
姜汤,喝姜汤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驱除寒冷,使手脚不冰凉。

5. 冬至的壁纸

6. 冬至的物候现象
物候是指植物或动物适应季节和气候变化,并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比如春季萌芽、秋季落叶、冬季休眠等。冬至的物候现象包括:
一候蚯蚓结,即土中的蚯蚓因寒冷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鹿感到阴气渐退而解角(鹿角脱落);
三候水泉动,即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地下的泉水开始涌动,冒出丝丝热气。

7. 冬至相关的问题
冬至吃汤圆的由来,冬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君王都是在冬至日这天祭天,至汉之后,每一年冬至节气,都是有举办祭祀、祀神、拜祖、贺冬等活动,乃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话。到明、清,冬至节气那一天,每家要做汤圆,祀神拜祖,然后一家阖家团圆,围吃汤圆,称为“添岁”,因此民间习俗,冬至节气这一天吃完汤圆,就又长了一岁了。
冬至会放假吗,冬至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不放假。
南北方冬至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吃的东西不同,在北方,冬至都习惯吃水饺,还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冬至习惯吃汤圆,因为汤圆有圆满、团圆的寓意,南方还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另外,南方沿海不少地区还有祭祖的传统习俗。
什么叫数九寒天,数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从“一九”数到“九九”便春深日暖了。数九寒天则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日子,通常是在“三九、四九”时段最冷。
“凛冬将至”有什么含义,凛(lǐn)冬将至出自《权利的游戏》,指十分寒冷凛冽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了,形容很棘手的事情很快就要发生,也可以理解为危机将要到来,一般发生后的结果是比较惨烈的,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一种预测。


全球导游领队圈
关注导游领队身边事,传播旅游知识,出国旅游攻略,出国签证攻略,旅游日记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