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生活中是否经常会遇到
分分钟处于崩溃边缘
总与自己正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发生争执
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版权库图片
考虑张先生为急性心肌梗死
早发冠心病患者
为什么越来越年轻?
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HD,PCHD)是指45岁之前确诊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0%,或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冠心病相比,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但起病较急,且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早发冠心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有研究报道,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互为因果,心理问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日益加重。
大量研究证实,愤怒、敌意、悲观等负性情绪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心理应激状态下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这些现象均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情绪激动只是心肌梗死众多诱因中的一个,还有一些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肥胖、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过度劳累等。
激动、暴躁的情绪
可能会酿成怎样的后果?
《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止措施》的这篇研究中表明,因情绪激动这项诱因而猝死的人群占了总猝死人群的21%,而心血管疾病又是猝死的重要病因。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激动、紧张的状态下,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刺激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继而损害血管和心脏。如果偶尔生气,心脏和冠状动脉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期处于急躁、愤怒的状态,就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还能使冠状动脉痉挛,产生胸闷、心绞痛。
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情绪激动是一种潜在的心肌梗死触发因素,可使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2-3倍。
此外,情绪激动也会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继发心肌供血不足而心梗。
所以说,“被气死”是真的可以在现实中发生的,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自身身体状况,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激动而造成不良后果。
生气还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
当人生气时,身体的耗氧量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此时心脏就会加倍工作,一旦超出正常的心脏负荷,就会对身体产生伤害。而心脏又是“人体工厂”的关键部门,影响着其余脏器的正常功能。
生气的过程中,二氧化碳过度通气,也就是说从体内排出去的二氧化碳量太多了,身体里酸碱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如果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应在距离晕倒人口鼻前3cm处放置一个纸袋罩,使其呼入呼出的气体达到一个平衡,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待其慢慢清醒过来就可以了。
在情绪激动时,人的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节律被打破,容易气促、胸闷、咳嗽,有哮喘的患者还会加重疾病的严重情况;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来说,肺功能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速疾病进展。
情绪激动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影响胃部蠕动,胃酸分泌减少,食欲下降,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积食。
如果长时间反复情绪不好,会影响正常进食规律,久而久之形成消化性溃疡、胃炎。
内分泌系统主要指一些分泌腺: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性腺等。垂体是调节人体内分泌的遥控器,维持正常激素分泌的平衡与稳定,以使人体达到一个稳定的环境,维持人体健康。
当情绪应激影响到垂体后,垂体分泌激素一层层向下反馈影响其他的内分泌腺;其他的内分泌腺也会通过负反馈来进一步影响垂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形成一个闭环。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就是在惊恐、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强烈刺激下,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又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
情绪的变化对于女性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会导致月经紊乱、闭经、痛经、乳腺增生。
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本身内分泌紊乱,如果再有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会更大,因此在此时期则更加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天里正常的皮质醇代谢是有生理变化节奏的,一旦打破这个节奏,皮质醇就无法维持正常血压和控制过度发炎。
有研究认为,在生气状态时,皮质醇的分泌会过度增加,此时它的负面效应接踵而来:抑制免疫系统、血糖升高、食物增加、极度疲劳等,有伤口的人,愈合速度就会变慢,免疫系统受累,使人更容易生病。
如何对早发冠心病进行危险因素干预?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原发性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如FH)、糖尿病病史或伴糖尿病危险因素;
尽早戒除烟瘾:
越早戒烟对预期寿命的延长越有益,在40岁之前戒烟可使吸烟相关死亡风险降低90%;
改善饮食结构:
低脂饮食、高纤维食物、适量蛋白质、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坚持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保持情绪稳定:
遇事心平气和,想得开,放得下,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宽以待人,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做好心理调适,学会自我放松训练,例如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增强自身康复能力,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来源: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