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不质疑,就谈不上创造

学术   2025-01-30 22:32   山西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作者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这个人有个固执习惯,上课喜欢学生提问。对我的讲课,对教科书,对我开列的参考书提出问题,排在首位的,就是质疑。如果实在不好意思质疑,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也欢迎,实在不行,提出哪个部分你还不大清楚,哪儿我没讲明白,也是可以的。

反正你要问,不问,就没有学问,不质疑,就谈不上创造。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讲的,书本上说的,全盘接受,那么,创造从何开始呢?


然而,在我的大学教学生涯中,我的这个习惯性行为,却总是碰壁。在一般院校教书是碰壁,到了所谓名牌大学依旧碰壁。无论你怎样启发,怎样诱导,人家就是不肯说话。有一度,我甚至提出,你们提问题,如果有谁提的问题好,非常尖锐,哪怕把我质疑得体无完肤,我下课请他吃饭。不幸的是,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饭,我只请过一回,实质上还带有将就性质。


很多高分的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难道老师讲的,书本上说的,还能有错吗?学生们,尤其是那些好学生们,最关心的,是大学没有统练了,他们怎么学?老师不给标准答案了,他们怎么背?当我告诉他们,对于所有的问题,我都没有标准答案时,他们感到非常的困惑。


我发现,在现行教育体系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似乎不关心所学的内容,明白还是不明白,本无所谓。只要老师把答案给出来,他们能把这个答案背熟,考试分能上去,就一切OK。至于这答案合不合理,答案背后还有没有问题,人家连想都不想。想多了,会影响分数。


我不会带研究生,带博士和硕士,就是跟他们一起开读书会。每周大家一起读一本书,坚持了十几年。好多研究生,最初开读书会的时候,带来开会的读书笔记,一张嘴,就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二、三、四。我说,这样读不行,你得读出问题来。如果没本事质疑,至少你得把书中你所不明白的地方点出来,书中对于某些问题的论述,为何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同样的问题,此书的说法为何跟别的书不一样?


不质疑,就没法讨论,就没法探讨,更无从深入。当然,也不会有所谓的问题意识。那么,他们以后做论文,也就不会有创新。


然而,学生从小到大,身临其境的,却是一个没有质疑的教育体系。问多了,老师会烦,已经给出了答案,照着背就是,想多了,肯定会影响成绩,不仅老师不喜欢,回家家长也不高兴。


进了大学,哪怕是所谓的名牌大学,也没有质疑两个字。即使是专业课的老师,也喜欢乖孩子。漫说质疑老师,就是质疑书本,也是不被鼓励的。理工科我不知道,文科的研究生论文,从硕士到博士,有很大的比例就是无病呻吟。现在所谓论文的最大问题,还不是抄袭,而是低水平,甚至没水平重复。不信,好事者可以查阅一下我们重点大学的文科博士论文题目,就会清楚,那是些什么样的研究论文!


我已经退休了,不用再碰壁了。大学里,否定质疑,居然还是理所当然的。有什么办法呢?


限量一字未删版

最后7本


这几年,张鸣老师明显露面少了,却打趣说,“没有判刑,却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已经有好几年了,我的书一本也出不了,新书不能出,再版没有戏,到了版署,就泥牛入海。连已经出的书,各个出版社也不敢加印。”

这本《历史的坏脾气》断货多年,集结了一位脾气倔强、正直敢言的历史学者对历史和现实不合时宜的思考,读起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在当下,更显珍贵。

正如张鸣老师自己所说,“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所观察到的历史颠倒过来看,非要把漂亮孔雀后面的屁股示人。总而言之,一肚皮不合时宜。”

陈丹青说:能不能找到真历史?张鸣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事在当时不是这样的。

易中天说:张鸣的书是我一向喜欢的——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张鸣说史,睿智、明白,让人眼前一亮。感兴趣的书友,喜欢可一键收藏(多次断货,所剩无几)。

第一哲学家
理性,趣味,多个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