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正部官员披露官场潜规则:想让一件事办不成,你就多请示!
学术
2025-02-02 13:30
山西
中国官场,有一特点,凡事须一层层上报,一级级批示。大凡官员也有一特点,喜欢在文件上画一个圈,再写:“请某某领导批示。”《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撰文回忆,曾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一句“名言”道出了个中奥秘。赵启正这句名言,非常有名,也非常管用。那就是:“你要想让一件事办不成,你就多请示。”老赵举一例子,他当上海副市长兼浦东开发区主任时,动员香港大老板郭鹤年到浦东建香格里拉饭店。郭本也想干,但一来,他在老市区已经建了一个,二来,饭店投资较大,得找上面审批。赵启正说,批什么嘛批?自己干得了,反正是你自己的投资!老郭从香港来,比较谨慎,规规矩矩,便跑到京城某部委,汇报此事,要求批准。一处长摇头说,不行,你投资亏了,我们负不起责任!郭说,我自己的投资,怎么会要你负责?处长还是摇头。郭没有办法,只好回到上海。左思右想,管他那么多,自己干啦!后来,饭店终于建成,郭觉得好笑,与赵启正谈起此事:我问处长,我投资亏损了,你负不负责任?处长说,不负责任。我又问他,我不投资,耽误了机会,你负不负责任?处长说,不负责任。我说那么好了,投资你不负责,不投资也不负责,你为什么还要管呢?老赵闻言大笑,早就告诉你嘛老郭,叫你不要请示不要请示,你不听。这不还得自己干吗?浦东要建机场,政府部门不批,说上海有个机场了,还建什么建!好不容易同意了,又不允许把跑道建成4000米,只能3500米。为什么?因为这是规定。但是,你不建4000米,一些大飞机就不敢来,雾天更危险。咋办呢?老赵叫施工方开辟出4000米长度,先铺3500米,施工中,以不好衔接、会有接口为由,一下延长到4000米。结果,事弄成了!赵启正有一段反思颇具韵味:“一般自己能做决定的事情,我一定不请示。你一请示,实际上就把责任推给了上面。你说他同意不同意?一同意,出了问题,责任不就是他的吗?”正因为这个心理,大多数情况,上面只好保守一点,要么拖拖,要么不同意。不同意就不用担责任了嘛。这态度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对下面,不也一样吗?所以,衡量一个干部是不是负责任,有没有担当,你就看他是不是动不动就要请示。表面看是遵守纪律,实际是推卸责任。这种干部,挺耽误事的,依我看,不可重用!言谈及此,老赵有些激动,大家亦纷纷附和,称赞老赵高,实在是高!赵启正谦虚道,我呀,就是管不住这嘴,爱说!其实这道理,你们不也明白吗?只是你们老练,不说出来罢了!言毕,哈哈大笑!
其实,在官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理驱使下,大多数情况,上面往往显得有些保守,或拖延,或敷衍,或依违两可,或不予同意,甚或来个不置可否。因为如此这般就可以少承担甚至不用承担责任。扯皮、推卸责任、官员佛系躺平,这些潜规则是官场毒瘤、是官场癌症。1976年8月26日晚9时45分,重病在身的毛泽东突然要秘书去找一部《容斋随笔》来。此时,离毛泽东去世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是,毛泽东还向秘书索要该书。秘书很快从北京图书馆把书借来了。8月30日,《容斋随笔》大字本又印出,31日送到了中南海。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37分钟,实践了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到9月9日逝世,毛泽东再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书。可以说,《容斋随笔》是一部陪伴他走到人生终点的书。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字景庐,号容斋。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洪迈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在担任南宋礼部尚书的时候,出使金国,被金国扣留在荒漠十五年,但他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历史上第二个苏武。《宋史》评价说:“皓留北十五年,忠节尤著,高宗谓苏武不能过,诚哉。”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与北宋“三苏”齐名。长子洪适,榜眼,官至右丞相;次子洪遵,状元及第,官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皆为正一品,因此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洪迈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跟随兄长饱读诗书,他的记忆力不同寻常,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他还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也没有不涉猎的。而且,他读书还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可以说,《容斋随笔》是其读千百部书,集腋成裘的成果,其历时之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由于《容斋随笔》是文言文,对于大众来说,略有难度。1993年,我们便组织力量将此书翻译成白话文,出版了《文白对照全译容斋随笔》,该书甫一问世,就成为当年畅销书,一时洛阳纸贵。这部白话翻译本《容斋随笔》的主编王兴亚教授,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经担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河南人才史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参与注译的,都是有着深厚功底的文史学者,几十年的长销不衰,证明此书实为古籍白话的精品。
近三十年过去,我们此次将此书再版,后出转精,校订了其中的一些不当之处,重新分为五册出版,依照洪迈编订的次第,更加适宜阅读。全书设计古朴大方,字体考究,采用高品质的胶版纸,印刷精良,是一套适合阅读、更适合收藏的古籍今译精品读物。“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读史,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性情豪放。这部让伟人长期带在身边的经典著作,其中魅力,想必也能带给你无穷的思考和益处。原价256元
限时特价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