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推荐关注
饶毅,江西南城人,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物学讲席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造假是中国科学界最大的毒瘤。
以前,中国科学界出现的造假,其方法很拙劣,识别很容易。现在,出现巧妙的造假方式,怎么办?
中国科学界是社会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能一直准确的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
例如,在很多方面反腐败很成功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界的腐败有增无减,就是奇葩的现象。这既是因为科学界被一些有问题的人把持,也因为有相当多的人故意欺上瞒下、互相放水,还因为腐败的形式有所翻新。
谁说我们不能创新?科学腐败的模式和规模就有创新。
二三十年前,包括北大、复旦在内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有抄袭。都被各自保护下来。但是抄袭本身很容易被判定,只是处理起来有包庇。而二十年来,舞弊主要是医院的医生被迫写论文晋升。
二十年前的抄袭,一般都是抄袭英文论文。那时英文还是稀缺品。有人发一堆垃圾文章,因为是英文,就堂而皇之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而其他人抄袭英文,自然不容易被发现。阅读英文、对英文论文进行独立学术判断,在中国都还不是普遍可行的。
二十年来,医生被上级压榨,无论是否需要,上级就要用论文来评价医生、评价医院,搞得鸡飞狗跳,先是自己抄袭,后是“专业”公司提供论文服务,而专业公司在大批量生产论文的过程中,抄袭、同一篇文章卖给多个医生的事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的卫生学部,就有这种包装的产品。
近十年内,出现了新的造假模式。
实验室负责人不仅能够阅读英文论文,而且熟悉英文论文写作技巧。他们的论文,可以说巧舌如簧,把一些一般人得不到的结果,都说得到了。文章都发在众人瞩目的国际学术期刊。这些人成为我国科学界的明星。
举两个例子。
一种是文章一看就知道有问题。在一个领域做研究足够熟悉,会知道哪些实验很难做、哪些结果很难得到。而“新造假派”的文章可以有五个这样的实验,个个得心应手,取得人所不能取得的结果。其文章的图1实验结果可能一般人有5%获得的可能性,图2有1%的可能性,图3有10%的可能性,图4有2%的可能性,图5有0.5%的可能性。而“新造假派”不仅可以发一篇这样的文章,可以发多篇这样的文章。
一种是文章一看就知道造假的人不熟悉这一领域。一位在《细胞》杂志发表造假论文的“新造假派”,因为背景是分子生物学,而不熟悉神经生物学,不懂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从黑质投射到纹状体的多巴胺神经出问题,把多巴胺的细胞体在造假时“误置”于纹状体。很多人很快看出。当然其操纵的基因,其他实验室做过,没有同样的结果。几年后,“新造假派”实验室自己再发文章,外国科学家马上指出这说明上次结果是错的。但这种问题,在中国不起波澜,安全过关。
还有其他……
造假是中国科学界的毒瘤,新式造假是中国科学界的新瘤。
怎么办?
科学界的常规是需要检验。有些检验很快,例如很有用的技术,会马上有人需要用而实际进行检验。但是,很多一般的研究,不会马上有很多人故意进行检验,而需要假以时日,让同领域科学家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进行检验。
这就需要中国科学界不再以学术刊物的名称来判断科学,而且不要急躁。需要给予时间。
北京大学处理过一次严重的学术争议,里面有多种复杂成分。当时学校采取我提出的,如果两年内,该实验室内部或全世界外部有人重复其结果,那么实验室负责人可以从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如果没有人能够重复,就不能晋升。因为问题相对简单,同一个实验室不可能两年内没有多个人愿意做实验,如果不做,就有问题。
来自实验室外的检验,可以延长到五年、十年。
国内评审繁多,很难都有足够的时间,特别是有些奖项有年龄限制,等待检验的时间就比较困难。
但有些评价,可以有时间,不用急。
需要很多人参与为中国科学切除毒瘤,恐怕不是短时间的手术。
给大家推荐一套品质优,口碑爆的国民杂志。
想必只有老读者才知道,它曾经多次“神预测”经济形势,许多人因为它,财富获得了很大增值,甚至迈向了财富自由。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会高速跌落,但是它却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当然很多人不信,但那些少数相信的人就抓住了2003年—2007年的经济暴涨期。
2007年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它却提醒大家提防“泡沫经济”,相信的人最终就躲过了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这只是这本杂志神奇之处的冰山一角。
它全年52期,从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消费、理财、文化,到考古、科技、人物、国际、娱乐,都能在里面找到,包罗万象。
各界大咖,作家、主持人、经济学家、歌手等领域的大佬们,都是ta的忠实读者,纷纷坦言:“只有这本杂志,我一订就是十年”。
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心生活,坚持阅读。
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见识和认知的提升,更是一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自信从容。
只有丰盈的内心,才足以支撑起他们去应对外界的洪水滔天。
说实话,我觉得今天还在看ta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它让每一个: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的栖息之地。
说实话,我觉得今天还在看ta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
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它让每一个——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几多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的栖息之地。
它就是中国备受尊敬的周刊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
它是备受欢迎的都市生活指南。
从“出轨如何应对”“丧偶式育儿”、到校园霸凌,它都以独到的笔锋进行深入报道,给我们启发与反思。
它是中国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品周刊。
从巴以冲突、俄乌战争、土耳其地震、诺奖热门,到女性主义,ChatGPT......它始终坚持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内容的独特思考。
它更是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努力用看得更高的价值观,更多元的视角,带读者摆脱碎片化信息的包围。
热读杂志TOP:《为什么都想测试人格:MBTI,社交爆款的狂热》《规划老年:心态 人际 医疗 财富》《“更好的自己”与陷阱:如何避免完美主义》
52期杂志,针对每个人的精神困局、职场问题、消费理财、家庭角色、个人成长。
提供「站得更高」看问题的维度,帮助读者做出明智决策。
创刊近百年来,收获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一位三联8年的老读者,分享说:
“这本杂志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我精神气质的塑造。我喜欢它的简练和深刻,审慎和优雅。我喜欢它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喜欢它的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至今每一天,都有新的读者,表达着对三联的喜爱。
小编以为,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份拒绝与低俗为伍的杂志,值得走入更多中国家庭。
它自带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吸引着我们一口气就想读完。
每一期近一本书的体量,一年看下来,成年人会变得更有气度,孩子会变得更有见识。全家人的碎片化时间,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订阅它的家庭,有了更多可交流的共同话题。让家人的陪伴,变得更有质量。
很多年以后拿出来,每一期杂志,也都是一个个关于时代的鲜活记忆。
小编给大家争取到了,超值限时团购价!
出版社直发 正版书籍
出版社直发 正版书籍
(产品由上市公司“有赞”担保,请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