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推荐关注
观察、等待、坚守、做事,是钱理群教授的四个新年祝福,在他看来现在的全世界都暴露了一些隐藏的真相,中国及欧美国家的具体走向都看不准了,因此只能观察、等待、坚守与做事。
第一,观察。这是一个没有方向没有真相的时代,每一位个体一定要认真观察,尽可能掌握真实信息。
第二,等待。要有耐心,甚至要有长期等待的心理准备。
第三,坚守。在这样一个时代,要特别坚守人生原则,坚持做人的良知和底线,决不出卖灵魂。
第四,做事。今天还是有做事空间的,要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曾说:钱理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
他常常以真诚的、大胆的姿态冲向风车,给我们留下悲壮的形影。他在人们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了问题,在太平之景中意识到了危机。对教育的病症,他看得清清楚楚;对中国当下的青年,他仍充满深深的期待。他带着忧患之心面对众生,但热情之高超出常人。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还在世的“30年代”(指出生于1930-1939年)大学者、昔日北大精神的象征。不过,钱理群教授被公众所熟知是他前些年创造的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然而,其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有后半句:为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泛滥,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少之又少?
在2008年北大110周年校庆时,钱理群教授发表了题为《寻找失去的大学精神》的讲话,谈到期待的年轻人“沉默十年”后开始发言时,却在他们中间发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情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的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维护“一己的利益”,这已经成为“他们的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
我的这个讲话在当时没有引起注意,却在几年后突然在网上传开。这也是我没有料到的,也因此引发了新的思考: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这里的关键,还是一个信念的问题,即对于精神、思想、人性,对于历史、学术,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信念,以至信仰;能不能从精神的坚守,思想的自由驰骋与学术的苦心探讨,历史真相的追索中感到兴趣、快乐,获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是大时代里的人的存在,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感性的存在”,“我要处理的,始终是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存在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追问背后的存在的意义与人性的困惑”,“而我的写作,也始终追求历史细节的感性呈现,具有生命体温的文字表达”。
“欧美卷”共10册,包含60位作家的77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 “亚非卷”共5册,包括埃及、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最著名的文学名著。
世界文学经典,巅峰连环画作
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欧美卷 10册
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 - 亚非卷 5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