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小体会,今天拿出来和正在学习书法的朋友们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不要刻意追求点画特征,微妙变化是自然形成的
有一次,我在练习腕力的时候,由于执笔书写相对比较放松,不像临摹字帖那样一笔一画规规矩矩的书写,不经意间体会到了碑帖上的一些笔画特征(微妙的变化)不是有意而为之的。
而是在书写的过程中由于速度、力度、角度、笔锋的状态等各个方面因素的不同变化而自然形成的。
我当时是在一个竖画的起笔书写上,突然有了这么一个体会。
一下子想起了柳公权《玄秘塔》中的竖画的起笔处,有的是一个点,有的却是一个面,仅就此而言,我们在临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刻意的去调整笔锋,想尽办法写出它的模样来,甚至是有描、画的嫌疑。
速度、力度、曲直、角度、斜度、笔锋的状态等等,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是在变化着的,毕竟不是机器,都会自然而然的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导致笔画形态会有或多或少的区别。
或方,或圆,或轻,或重,方圆、轻重也有其分数的变化,又有角度的变化等等,可以说没有完全一样的,这也正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吧。
所以说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特别是在临摹碑帖的时候,这方面应该多加注意,不要刻意盲目的去模仿,那不是我们要学习的。
特别是石刻,更不要去追求这种东西,石刻好多墨迹细微的自然变化都丢失了。
在保证用笔方法正确的大前提条件下,要尽量做到自然,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微妙的变化,如果是刻意盲目的去追求那些自然出现的效果,结果就是神韵全失,呆傻无趣。
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某某练习书法几十年,却得到书法名家的评价为毫无艺术可言,也许说的就是盲目刻意描摹点画形态,导致作品看上去单调乏味,毫无意趣,更无神韵可谈。
隶书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学习书法一般选择从比工整的字体入手,不建议直接从行草学起,不论学什么都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才是。
除了行草,五大字体中还剩下篆、隶、楷,那么我们初学是选择从楷书入手?
还是隶书?还是篆书?下面就此问题,根据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以打基础为前提的条件下,篆、隶、楷都是可选择的入门字体,但我们还是要根据自身因素择优而取。
俗话说条条大路从罗马,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有远有近,谁又愿意选择那条较远的道路?
就我本人的观点而言,是不建议直接从篆书来学起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篆书与我们现在通行的字体出处较大,就光从认识篆书上就要下很大的功夫,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对篆书情有独钟,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排除了篆书之后就剩下隶书和楷书了。这两种字体是比较难以选择的,大部分人基本都会选择楷书了,当然我也是从楷书学起的。
但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隶书是属于今文字的范畴,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而隶书又是从篆书演化而来,虽然在字形结构上有了较大的变化。
从这一点来看,隶书成了篆书与楷书的中间字体,承上启下。
隶书在结构上相比篆书简化了不少,对于我们学习也提供了便捷,也更接近于楷书。从笔法上来看,隶书既包含了篆书的“转”法,又包含了楷书的“折”法。
假如我们没有学习隶书的基础,直接从唐楷入手的话,特别是从唐碑学起时,很容易过多的接触了一些见棱见角的笔法,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折”法,而忽视了“转”法,就很少能体会到篆籀的笔意,对以后的学习非常不利。
而隶书的用笔方法种类也比楷书较少,没有楷书那么复杂,学习隶书再学楷书时,在认识上将会大不相同,看似是学了两种字体入门,实际要比直接从楷书入门进步更快。
通过以上方方面面的分析后,我个人还是建议学习书法应从隶书学起。选择隶书入门时,也应该选择那些比较成熟的隶书作品,如《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