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轴”,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
2024-11-21 04:00
山东
王铎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激烈、动荡。造成这种状况,有书写时运动、节奏上的原因,也有结构上的原因,这里我们对其中两个重要元素作一分析。在一个汉字上可以作出一条直线,来标示其重心的位置(重心通过这条直线),以及这个字倾斜的状态。当我们把一行字中所有单字轴线连接起来时,便得到这一行的行轴线(不能连接处则成为行轴线的“断点”,它起到调整行轴线节奏的作用),行轴线反映了一行字衔接的状态。单字轴线的状态和行轴线的衔接,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性质有重要影响。轴线构成的拓展成为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的轴线技巧主要是大倾斜度和轴线的灵活衔接,偶尔出现的轴线变异为后来的变化埋下了伏笔。米芾在继承王羲之轴线技巧的基础上,夸张、灵活地使用,幅度加大。单字欹侧,是书写中频繁见到的现象,它造成一行字的飘摇、摆动,但一般书写中欹侧的幅度不大,而且很有规律,例如所有字都向某方向倾侧,是常见的一种书写习惯,但是当摆动剧烈,并形成一种节奏变化时,就严重地影响到观看的感受,王铎充分利用了轴线的倚侧,造成作品动荡的感觉,其幅度之大、变化之丰富、使用之频繁, 书法史上无出其右。他人单字轴线倾角一般不超过六度,但王铎倾角超过十度的单字轴线常见,倾角最高可达二十五度(下图《临柳公权帖》)。行轴线呈直线是特例——当每一个字的轴线都是直线时,手写的一行字轴线连成直线的可能性很小。行轴线呈折线才是常规,但是通常折线摆动的幅度都很小,就是 说,绝大部分行轴线基本上接近于直线——准确地说:接近于直线的折线。这时的作品安静从容,不激不厉。动荡激烈的作品,行轴线为波动剧烈的折线。这种波动在王铎笔下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生动”。作品中频频使用相邻轴线反向扭转的方法加大动荡的感觉,反 向扭转(例如一字轴线顺时针扭转,下一字轴线逆时针扭转)使扭转角度为两轴线偏转角度之和。王铎作品中最高偏转达到三十二度(下图《忆过中条语》)。倾斜度相差这么大,便不仅是风格的差异了。这里有一种感觉方式的不同。王铎的动荡从感觉深处出发,而他人的气势多靠笔势、靠飞白——这一套王铎运用得也很熟练。书写时单字容易产生向左的倾侧,这是由于我们使用右手书写的原因,右倾的现象很少出现,而且左倾或右倾在整篇书写中是统一的,左倾和右倾夹杂的情况很少见。在书法创作中,倾斜通常无意作出,倾斜度也不大,平衡不难找回,但王铎采用的大倾斜度轴线,使作品不能不另外寻找控制平衡的办法:王铎作品中左倾与右倾轴线混合使用,随意转换,右倾轴线有时达到三分之一。(如下图《雒州香山诗轴》)在王羲之的作品中,我们已经发现有个别字很难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它的倾侧,如《丧乱帖》中的“当”“贯”,上下两部分虽然距离紧密,但明显分为两个部分,而且各自有一条轴线,两条轴线不相交;此后书家也偶有个别轴线上下不通贯之字(如颜真卿《祭侄稿》之“常”、李建中《土母帖》之“者”)。这时,上下两部分结构指向不同的方向,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单字轴线便显得很勉强,如果用一条折线或两段直线(之间有断点)来反映结构的状态更准确。这是一种新型的单字轴线,前者可称之为单字的“折线轴线”,后者可称之为单字的“断点轴线”。它在作品中起到微妙的作用。一切照常,突然来了一个极其诡异的 结构,连贯性被打断,但仔细琢磨,又不完全是断裂。书法史上这样的例子极少,但王铎把它发展成自己的重要技巧。当王铎使用一种技巧时,一是频繁,二是随意。频繁使它成为王铎一种显著的个人特征,随意则可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例如,“断点轴线”在王铎作品中便有丰 富多彩的表现。折线轴线和断点轴线的出现,表明书写者感觉中字结构已经变成了可分拆的几个部分——单字轴线的分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构成手段。它给字结构带来新的想象的空间。当书写出现意外的情况,比如说随着书写的推进,突然发现结构完成后轴线将不在原来设定的位置上,这时便需要“挽救”。王铎创造了一些精彩的例子,在几乎不 可能改变轴线位置时进行了调整。这是一种全新的技巧。它让书写者获得一种信心:一切失误、偏离都可救援,而且还可能由此而产生全新的意趣和构成。王铎作品经常出现“二重轴线”现象:一行连贯的作品在某个字上被打断——它与下一个字突然断开,但短暂的停顿、搜寻后,却发现这个字以另一条轴线与下一字连 接。断开是一个假象,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字具有两条潜在的轴线,其中一条与上字连接,另一条与下字连接。这种“二重轴线”造成了一行中意外的顿挫,有效地调整了一行的节奏。为一个字作出单字轴线,有时会遇到一种困难:轴线具有多种可能性而难以选择。现在可以说,这正是二重轴线存在的证明:这种情况下,只要前后字给出一个暗示,这个字潜在的某种轴线上的可能性马上会给予回应。启用“二重轴线”的前提有三点:对已有的连接方式不满,特别是熟练所导致的一行连接的顺滑,是熟练的书写者难以避免的状态,王铎对此或有警惕;潜意识中有寻找、发现新的连接方式的愿望;笔下出现新的构成时,有足够的敏感,能意识到新事物的出现以及它的价值。甲骨文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它不是以单字轴线的衔接来形成连接,而是以侧边定位、首画定位、局部结构定位等来形成连接,我们把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奇异连接”。王铎所处的时代,甲骨文尚未被发现,这些连接方式自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王铎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侧边定位、首画定位、局部结构定位等构成方式,只能是王铎与前人的暗合。产生这种暗合,也需要有一些条件: 对书法结构所有可能性的想象力;不仅是想象,还要敢于实行——对个性的偏执,放纵不羁,内心强大,“敢于胡乱”;顽强的历史意识;敏感与判断力。单字轴线是构成作品的基础,它每一种新变运用在作品中,都为形式的变化带来想象的空间,而王铎在轴线上的众多创意,为他作品层出不穷的变化提供了支持。